記者手記:安倍晉三這面「神主牌」 能庇蔭台灣順風順水?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近日令中國大陸輿論譁然的事件,莫過於有網友在南京玄奘寺發現供奉日軍侵華戰犯的牌位。南京主管民族宗教事務的機關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立即進行調查,並對該寺展開整頓。南京市委市政府調查組於7月24日發布調查報告,釐清了供奉牌位者吳啊萍的身份與動機,同時對主管部門和相關責任人給予免職、黨內嚴重警告等不同程度的處分。

兩岸對日本殊途的情感結構

看在台灣社會眼裏,不少人認為吳啊萍的做法屬於「信仰自由」的範疇,進而認定南京官方的處置措施,不僅是小題大作,更是侵害「宗教自由」之舉。這些想法出現在長年備受歷史記憶與認知錯亂的台灣,雖不至於令人難以想像,卻完全忽視了日本侵華戰爭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遺留下來的歷史傷口至今仍難癒合。

近日,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一段談及日本及歐美學者對南京大屠殺態度的公開課視頻在大陸爆紅。「因為我最大的那個創傷感是在於,每一次對於戰爭問題的討論,會把我逼成一個民族主義者」,戴錦華語帶悲憤和無奈地說。戴錦華視頻被大量轉發,基本說明了南京玄奘寺日軍戰犯牌位事件不斷發酵的原因,不只是涉及外人眼中的「敏感爭議」,還涉及了民族情感,以及更為重要的歷史正義與是非底線。這也是南京官方需要快速且嚴正做出調查處置的原因,如同《香港01》評論所言:「銘記歷史苦難,守住最起碼的歷史是非底線,尊重和告慰受難者的亡靈,同樣是今天中國不能忽略的前提和基礎」。

南京玄奘寺供奉侵華日軍戰犯牌位,引起高度關注。7月24日,南京官方發布《關於南京玄奘寺供奉侵華日軍戰犯牌位事件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資料圖片)

無獨有偶,一海之隔的台灣,此前也沿着與日本之間的情感政治,開展出了民意的翻騰與喧囂,不過對象則是遇襲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從執政者、媒體到社會,一片哀思,與中國大陸呈現了大相逕庭的氛圍。當時《香港01》記者赴位於台北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前採訪,發現悼念留言牆上出現一個巨大的愛心塗鴉,打聽之後才知道,原來有人留下了謾罵字眼,被來被一位女孩用麥克筆畫上一顆大愛心,巧妙地遮掩過去。台灣網友稱讚,這是「以愛戰勝仇恨」的創意。這個意外的插曲,大致流露了當今台灣社會對於日本、對於安倍晉三的情感結構。

被政治限定的喜怒哀樂表情

為了向蔡英文筆下「台灣永遠的好朋友」安倍晉三表達悼念,台灣執政黨傾力營造出哀戚的氣氛,包括備極尊榮的下半旗一天、副總統賴清德赴日參加家祭的「外交突破」宣傳,甚至在7月17日民進黨召開的全代會舞台上,黨主席蔡英文致詞時,後方大屏幕赫然出現一幅安倍晉三的遺像。網路上調侃,不說是民進黨,還以為是日本自民黨的全代會。

不過,類似的調侃放在台灣政治環境裏面來看,終究只是微不足道的「雜音」。猶記安倍晉三過世後,《香港01》記者在台北獨家專訪了旅台日本資深媒體人本田善彥,當我們聊到台灣為安倍下半旗產生的「爭議」時,本田善彥幽默地答道:「真的有『爭議』嗎?」這個回答,說明了在民進黨政府藉由安倍離世大打「台日友好」這張牌的全體動員之下,社會民眾很難有反思或異見的孔隙,連對於歷史和人物的喜怒哀樂,都只能跟着政治人物選取好的表情而走。

根據南京市委市政府的調查通告,玄奘寺內的日軍戰犯牌位,「挑釁歷史定論、挑戰民族大義」。然而,在台灣看到的另一番場景,卻是執政者將安倍晉三推上了台灣的政治神壇,形塑為民進黨政權的「神主牌」。舉例而言,民進黨全代會的舞台上,站滿了披着候選人綵帶的縣市長提名人,蔡英文則叮囑着候選人與黨員們,「記得老朋友的期許」,「民進黨員同志都有責任守護民主自由,讓台灣在艱難的競爭中崛起茁壯,團結台灣,面對時代給予的挑戰,這就是民進黨當下關鍵的使命」。當蔡英文在台上侃侃而談「民進黨的時代使命」時,巨大的安倍晉三遺像在後面靜靜的俯視着他們,也聆聽着他們為了贏得選得選舉、保衛政權的激情宣示。

這是極其諷刺的一幕。尤其是去(2021)年底台灣四大公投比拼時,蔡英文才下達了「台灣隊站出來、民主更有力」的軍令狀,而民進黨政治人物的發言又時不時自居為「代表台灣2,300萬人」,如今卻又一夕變成了「日本隊」,帶着整個社會對着安倍晉三這面「神主牌」行禮如儀。

鼓動民粹橫行粉飾治理無能

當然,不可諱言台灣社會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因素,對於日本充滿着複雜的情結。但是這種「台日友好」,或者是類似2008年電影《海角七號》所訴諸的「國境之南」等等在政治或大眾娛樂之中對日本的情感紐帶,眾人不願意說破隱藏於其背後的潛台詞,其實多少帶着「反中」、「去中」的政治意義與投射作用。問題在於,台灣社會形成「日本情懷」,並不代表政治人物可以無視是非正義、毫無原則的操作安倍這面「神主牌」。

民進黨7月17日召開全代會,黨主席蔡英文提到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她說,會記得老朋友的期許,每位民進黨員都有責任守護民主自由,讓台灣在艱難環境中崛起茁壯;團結台灣,面對時代挑戰,是民進黨當下關鍵使命。(截圖自直播畫面)

民進黨全代會上那幅巨大的安倍晉三遺像,可說是捅破了台灣執政者內心盤算的窗紙。他們以為這樣的做法可以令選民團結一致、「為安倍而投票」,但事實上揭露了他們只想要大打「安倍牌」,對選民進行情感動員(講難聽一點就是「情緒勒索」)。不談如何解決台灣日益深化的社會矛盾,不談如何面對日益危險的台海局勢,不談如何化解桎梏一切的兩岸關係,不談如何改善人民生活處境,而是把選民意志綁架顛倒為一條流水生產線,令人民自動自發挽起袖子、獻出手臂,打上一劑名為「安倍晉三」的麻醉劑。

這套以「民主」為名的執政手法,同時還抽空了歷史脈絡,背棄了台灣先民的反殖犧牲,甚而為了對立於中國大陸、鞏固政權利益,走向了「自我殖民」之路。就算暫且不論歷史是非,安倍晉三將台灣作為地緣政治博弈的籌碼,其對台「功過」恐怕不是由台灣執政黨可以簡單「蓋棺論定」的。更何況台灣在面對中國大陸時,往往強調和標榜「台灣主體性」、不滿於遭到「矮化」,難道在面對前殖民地的政治人物時,就不需要謹守來往的份際和尺度?

台灣在看待中國大陸發生的問題時,經常抱持着一種批評觀點,認為大陸官方只要把民族主義情緒動員起來,就可以輕鬆轉移矛盾的焦點。先不談這種認識存在了偏見和誤區,台灣或許應該先提問民進黨,擺出安倍晉三這面「神主牌」,不也是在動員「民族主義」,實則不過是更為低階地點燃民粹情緒,令社會沉浸在哀傷與亢奮這兩種極端情緒之中而難以自拔,從而粉飾掉其治理能力的缺陷,也遺忘掉了本該擺在眼前這個社會亟待解決的百孔千瘡。

在政治人物的引導和操作下,兩岸歷史記憶與情感進一步的對撞,已經在所難免;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兩岸政治對弈和整合過程中,台灣社會產生的不適與痛苦,恐怕也是只增不減。不過真正對台灣人民造成永久傷害的,還是民選政客對社會投放的迷幻藥,誤以為「群嗨」過後,沉溺在「睡一覺起來,台灣就不一樣了」的無止境想像之中,卻忘了真正能改變台灣的是自己,而不是安倍晉三這面「神主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