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份網絡法治白皮書之外的兩大現實問題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近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對外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並舉行相關新聞發布會介紹情況。這是中國自1994年接入網路以來圍繞網絡法治建設發布的首份白皮書,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構成,約1.8萬字,其中正文部分分為6章:堅定不移走依法治網之路;夯實網絡空間法制基礎;保障網絡空間規範有序;捍衛網絡空間公平正義;提升全社會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加強網絡法治國際交流合作。

就內容來看,此份白皮書既總結了中國過去30年的網絡法治建設,也意圖以此為基礎在數字技術革命進程中爭奪在網絡治理規則方面的話語權,進而形成中國方案乃至中國模式。比如白皮書前言部分提到,「走出了一條既符合國際通行做法,又有中國特色的以法治網之路」,「中國的網絡法治建設不僅有力提升了中國網路治理能力,也為全球網路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由此不難看出,在作為最大變量的網路戰場,中共已經不再避諱言及「中國模式」。

最新公布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諸多改革事項也是在應對這樣的數字技術革命,比如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以及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在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勉勵科技人員多出成果。(新華社)

比起官方白皮書中所着重強調的網絡法治建設的「四梁八柱」和所取得的成就,對民眾來說,迫在眼前的現實問題顯然更值得追問,而後者,在民眾的實際感受層面,是比前者更能檢驗中國網絡空間治理現代化程度的指標。

首先是存儲了海量個人訊息的健康碼何時關閉,以及訊息如何處理。

疫情以來,中國推出健康碼、行程碼等輔助工具用於防疫。隨着中國調整防疫政策,走向實質性的「與病毒共存」,此類輔助工具何去何從就備受關注。早在2022年12月13日,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已下線相關服務,其短信、網頁、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APP等查詢渠道也同步下線。但各地健康碼如何處理,始終懸而未決。此前,粵康碼宣佈將關閉將關閉老幼助查、健康申報、防疫工作台等服務入口,針對下線的服務,將徹底刪除、銷燬服務所有相關數據,切實保障個人訊息安全。雖然關閉部分服務入口,並不等同於粵康碼徹底下線,但至少廣東率先邁出了解決健康碼這一遺留問題的關鍵一步。

在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中,第三章節專門有一個部分談及「保障個人訊息權益」並寫道,「個人訊息保護不僅關係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也關係公共安全治理和數字經濟發展。中國針對個人訊息侵權行為的密集性、隱蔽性、技術性等特點,採取新的監管思路、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加大違法行為處置力度,持續開展移動網路應用程序(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訊息專項治理,有效整治違法違規處理個人訊息問題。」

疫情期間用於輔助防疫的健康碼何去何從,需要官方給出更明確答案。(新華社)

此外,為了更好保障個人訊息權益,立法層面動作亦頗為密集,比如2009年、2015年通過刑法修正案,設立侵犯公民個人訊息罪;2016年制定網絡安全法,進一步完善個人訊息保護規則;2021年制定個人訊息保護法,細化完善個人訊息保護原則和個人訊息處理規則。

2023年2月20日,內地媒體財新網以社論形式發出呼籲《儘早關閉健康碼》,與此同時,亦有數據安全相關行業組織和專家建議,首選直接刪除健康碼數據,如選擇豁免數據刪除或對數據再利用,則需要嚴格滿足相應的合規條件。對官方來說,如何應對健康碼問題,切實保障廣大民眾的訊息權益,這無疑是需要回應和麪對的問題。

其次是如何應對越來越急迫的網絡暴力。

隨着網路的普及,因網絡暴力引發的當事人自殺等事件不斷髮生,河北邢台17歲男孩劉學州因不堪忍受網絡暴力而選擇輕生;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鄭靈華因染了「粉色頭髮」遭遇網暴,最終因抑鬱症離世;曾開着拖拉機到西藏自駕的旅行博主「管管」因不堪忍受網暴喝農藥自殺;香港天水圍18歲女孩因無法忍受來自內地網民的霸凌而不幸墜樓……

河北邢台17歲男孩劉學州因不堪忍受網絡暴力而選擇輕生。(微博@劉學州a)

面對日益猖獗的網絡暴力,民間社會對如何提高網暴違法成本、加大執法力度呼聲甚高。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第三次提議出台《反網絡暴力法》,很快成為熱搜話題。另據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在2022年6月發布的《網絡暴力現象治理報告》顯示,社會公眾人物遭受的網絡暴力最為嚴重,佔比54%;普通大眾佔比30%。

在白皮書的「營造清朗網絡空間」部分,也有談及網絡暴力問題,具體來說,「聚焦網絡淫穢色情、虛假訊息、網絡暴力、算法濫用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持續開展『淨網』、『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對傳播各類違法違規訊息的網站平台,採取約談、責令改正、警告、暫停訊息更新、罰款等多種措施」,「督促網站平台履行主題責任,依法依約對用戶發布的訊息進行管理,建立網絡訊息安全投訴、舉報機制」。

更早之前的2022年11月,中央網信辦印發《關於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網站平台建立網暴預警、保護、防擴散等治理機制。兩會前後,百度、B站、新浪微博、小紅書等平台集中發布了防網暴指南手冊,從風險提示、一鍵防護、私信保護、舉報投訴等多個維度,幫助網民快速有效防範網暴侵害。

兩會前後,百度、B站、新浪微博、小紅書等平台集中發布了防網暴指南手冊,從風險提示、一鍵防護、私信保護、舉報投訴等多個維度,幫助網民快速有效防範網暴侵害。(網絡圖片)

在3月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針對網絡暴力的問題,網信辦網絡法治局局長李長喜坦言,「現有的法律法規仍存在針對性不強、銜接不暢、效力不高等問題,制度實施效果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一定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報告中,將浙江省杭州市女子谷某因取快遞被造謠出軌案列入,該案經檢察機關建議公安機關以誹謗罪立案,推動案件自訴轉公訴。

因應於新情況、新問題,中國推出首份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自有其必要性。根據中國網路絡訊息中心最新發布的第51次《中國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較2021年12月增長3549萬,網路普及率達75.6%。後續地,隨着數字技術革命的推進,中國的網絡空間治理中必然需要面對更多新情況、新問題,但萬變不離其宗,能否及時回應民眾關心的現實問題,比如前文提到的健康碼問題以及網絡暴力專門立法,始終是治理是否真正現代化的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