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即真理?一份民調揭露台灣民主的幻影困局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九二共識」近期在台灣成為一個熱點,馬英九訪陸在多個場合表述其對兩岸定位的主張,返台後以雀躍的口吻宣告「九二共識活過來了」。以當下兩岸關係的氛圍來看,所謂「活過來」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起死回生」,另一種是「回光返照」,意義大為不同。現在需要觀察的,在於台灣社會的認知屬於前者還是後者,攸關着兩岸未來何去何從的走向。

「九二共識」還有分兩種版本?

近日一份台灣民調,可作為評估的材料。一般認為親近綠營的「台灣民意基金會」,4月17日發布「國(台)人對『九二共識』相關問題的態度」。該調查內容很簡單,只分為三題

1. 第一題是台灣人對「九二共識核心理念的態度」,即贊不贊同「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結果顯示有67.1%表示不贊同,贊同者僅有22.5%。

2. 第二題是台灣人對「國民黨版九二共識的態度」,即贊不贊同「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結果顯示有50.4%表示不贊同,贊同者有38.3%。

3. 第三題是台灣人對「中共版九二共識的態度」,即贊不贊成「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果顯示有高達83.5%表示不贊同,贊同者只有8.1%。

這份民調呈現出幾層涵義,第一是多數台灣人不接受「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第二是多數台灣人已不認同「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第三則是表達絕大多數台灣人不認同台灣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心而論,就以上三點而言,本來就是當前台灣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無須多言。

問題在於,調查單位在目前台灣既有的認知上,再披上一層「九二共識」的外衣,而且還將這層外衣分為「國民黨版」和「中共版」兩種款式,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提問方法。其所造成的印象或結果,莫過於讓台灣社會更加混淆「九二共識」,對其內涵更加顛倒錯亂,從而達到在民意上置「九二共識」於死地的效果。

被不同政黨異化的「九二共識」

無論翻閲台方或陸方關於「九二共識」的歷史文件,都能看到當時雙方對於「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之表述,並以此為基石開展後續事務性協商。至於「一個中國」的內涵,則在「自家人」的範圍裏,「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這就是「九二共識」之所以為「共識」的來龍去脈,也是「九二共識」的奧妙所在,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又何來分成「國民黨版」或「中共版」呢?這分明是兩岸「友誼小船說翻就翻」之後,台灣內部不同政治勢力,依循着自我政治利益,信意為「九二共識」舊瓶裝異酒,同時又偷渡原來不屬於其內的政治主張的結果。

2019年1月,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他表示,70年來,我們秉持求同存異精神,推動兩岸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資料圖片)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講話,將「九二共識」定義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這段本來是還原「九二共識」面貌的說法,卻立刻在台灣被民進黨及其側翼們曲解為「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而作為「九二共識」誕生親歷者的國民黨,則由於在選舉和支持率上的多次挫敗,竟也質疑起了「九二共識」,將之視為洪水猛獸,想破頭欲以新論述加以取代。

正是在如此的氛圍下,台灣社會對「九二共識」越發敬而遠之,更越發忘記兩岸之間的問題,其實是內戰歷史遺留至今所造成的。從而藉着對「九二共識」內涵的各種換湯又換藥,目的在於拒絕統一,連黨名有「中國」兩字的國民黨,也支支吾吾、遮遮掩掩。

憑主觀願望就能改變客觀事實?

問題是,就算這份民調台灣拒絕了「一中」,拒絕了「中華民國」,又拒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台灣要的究竟是什麼?能因此改變台灣的國際法理定位嗎?於台灣內部,《中華民國憲法》如馬言九所言,就是一部「一中」憲法,民進黨兩度執政,都不敢動手去修改這個性質。於外,台灣目前只剩下13個友邦,而且這些友邦建交的對象不是「台灣國」,而是「中華民國」,對他們來說「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的代表;在聯合國體系之中,以及與北京建交的182個國家,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代表,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4月7日結束訪陸祭祖行,返抵桃園機場發表講話,他說「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張鈞凱攝)

換言之,民意調查雖然能夠測出民眾想法的傾向,但是並不代表真理,更不代表因為有夠高的民意,就能改變如同前段所述台灣於內於外的事實和現實。倘若如此,以台灣多數人親美慕日的心理,一旦有高民調支持,台灣就能順利成章成為美國或日本的一部分嗎?

事實上,台灣民主最的幻影,在於政治人物把選舉和民調玩到壞掉了,認為只要選贏了、只要民調夠高,就代表可以在任何本應嚴肅的事情上恣意妄為、自我沉醉。除了虛構出一個不被承認的「中華民國台灣」之外,喊再多「台美友好」,美國就真的會與北京斷交轉而與台北建交?又或者民調多數民意贊成美、日「協防台灣」,如果爆發台海戰爭,美國與日本就會因為台灣的民調如此之高而派兵伸援?

回到本文引述的「九二共識」版本比較民調,可說是主觀願望凌駕於客觀事實的展現,但客觀事實並不會因主觀願望而改變。長年以來,台灣的政治人物或政治性的意見調查,往往只會拋出滿滿的主觀願望,幾乎無人敢講出客觀事實,就算說出來了,或許還會遭到網路霸凌而選擇噤聲。這正是台灣民主的困局,被困鎖在政客打造出來的美好幻想之中。

何謂「九二共識」?

1992年,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受權就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事宜進行協商。經過當年10月香港會談及其後一系列函電往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共識中,兩會都表明了「謀求國家統一」「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態度。其核心意涵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從而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

台灣民眾對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有何看法?

台灣「啟思民本基金會」4月10日發布一份基於Facebook廣告發送的調查問卷,該項民調顯示,多數民眾認為台灣應與美國和中國大陸保持平衡,並有過半數民眾支持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對話交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