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兩度「圍台」軍演 台灣失去和得到什麼?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東部戰區組織為期三天的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於4月10日宣告結束,這是繼去(2022)年佩洛西(Nancy Pelosi,台譯裴洛西)訪台後,解放軍針對台海形勢舉行的第二度「圍台」軍演。台灣官方批評大陸「故技重施」,民間則流露出「麻木無感」氛圍,然而不願上戰場的台灣社會,最欠缺的卻是對兩度軍演後,究竟失去和得到什麼進行評估和討論,從而被民粹政客帶往更加醉生夢死的境地。

美台濃情蜜意遮蓋掉一大事實

回顧去年佩洛西執意訪台後的動盪,可以看到華府精英從政要到智庫,無不更往台海「終有一戰」的認知一面倒。從而有絡繹不絕的政客飛赴台灣,熱衷推銷各種「全民皆兵」、「以小搏大」的戰爭方案,連人手一支AK47步槍的「巷戰」鼓譟都出現了。

問題是,把台灣打造為宛如刺蝟、豪豬般的「武器庫」之後,美國又將如何兑現其「保台」承諾?擺前眼前的現實是,美國加快將台灣晶片生產的人才和技術搬往其本土,如同《美國保守月刊》(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曾言「戰到最後一名烏克蘭人」,寄望台灣為美國利益戰到「最後一人」。

解放軍東部戰區於4月8日至10日舉行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圖為戰機在進行空中機動(4月9日攝)。(新華社)

在民進黨高層陸續發出「不能懷疑美國」的「指令」後,麥卡錫(Kevin McCarthy)也說,「有蔡英文在,台美關係只會更堅強」。然而這番台美政要彼此甜蜜的「愛情告白」背後,遮掩掉的卻是前一次解放軍「圍台」軍演,台灣實質上已經失去了過往宣稱的「海峽中線」,甚至連「領海」、「領空」等心理安全屏障都瀕臨突破邊緣的事實。

解放軍軍官分別從空中和海上以肉眼「看見台灣」,而民進黨官員除了痛批「認知作戰」之外「無能為力」,西方「民主國家」們亦對陸方劃設實彈操演「禁航區」不置一詞。換言之,透過第一次圍台軍演,中國大陸在統一台灣進程上的主權宣示,可說是往前邁了一大步。

台島東西海域主權宣示常態化

甫落幕的二度「圍台」軍演,為期時間不若前次,並以「模擬打擊」取代實彈射擊,台灣方面或感「不痛不癢」。不過,倘若把時間從演習開始的4月8日往前推到4月5日,便能察覺背後意義恐不如表面看到的如此簡單。

當時福建海事局宣告啟動「台灣海峽中北部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稱可對台灣船隻「登船檢查」──由於海巡船在國際法上乃行使公務船艦,此舉即意味着「主權象徵」和「主權行為」。台灣軍事專家邱世卿在其Facebook寫道:「登船檢查是直接宣示台灣海峽主權。事實上,這比軍演還要嚴重」。

4月10日上午抵近台島花蓮外海的徐州艦編隊,隨行採訪的央視記者稱,「台島花蓮地區的島岸線、綿延起伏的山脈以及上面零零星星的建築物,清晰可見。」(微信公眾號/央視軍事)

除此之外,此輪三天軍演「曲終人未散」。4月11日東部戰區接續宣布,海軍艦艇持續位台島周邊海域開展實戰化訓練。從官方釋出的消息來看,054A型護衛艦首艦「徐州艦」,持續在台灣島以東海域執行戰備巡邏任務,央視還以畫面透露,可在「目視距離」內看到海岸線、山脈和建築物等。與此同時,052C型導彈驅逐艦「西安艦」,則在另一海域展開導彈超視距對海打擊訓練。

按東部戰區說法,結束演習任務隨即轉入「常態化訓練」。要是「徐州艦」等解放軍海軍船艦「常態化」於台灣東部外海「執行戰備巡邏任務」,而又有大陸海巡船在台灣海峽「常態巡弋」、甚至執行「登船檢查」,那麼,不只是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海峽中線」早已如無物,台灣兩側海岸亦透過此次「圍台」軍演,成為北京在國際上進一步宣示台灣主權歸屬的象徵。

西方烘托戰爭但和平未到絕路

可以看到,美國在台灣問題「切香腸」已切到盡頭,故麥卡錫原先大張旗鼓的訪台宣示,最後只能在眾所周知的原因下,退卻到加州與蔡英文舉行閉門會談。而中國在統一進程上的對美博弈,「切香腸」才正要揭開序幕,兩次「圍台」軍演完全說明了北京統一台灣的「百寶箱」裏,還有許許多多的工具沒有施展出來。

也是在這層意涵上,「圍台」軍演看似劍指台灣,雖然當中絕對有針對民進黨政府「親美向獨」的成分,但更大的意義在於,向美國和國際傳達出中國在台灣問題上不會妥協的「底線思維」。

東部戰區舉行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於4月10日宣告完成,圖為殲-15艦載機從海軍「山東艦」起飛升空(4月9日攝)。(新華社)

4月7月馬英九結束歷史性的訪陸祭祖行返台,他在桃園機場的講話中,說了一句台灣難以迴避的現實:「我們(台灣)執政者持續將台灣帶入險境,未來就是和平與戰爭的抉擇。」事實上,台灣可以從解放軍兩度「圍台」軍演得到一大啟示,那就是在西方對台海戰爭的烘托之下,「和平」並未走到絕路,和平還有多大的空間,選擇權其實是掌握在台灣人民自己的手中,而非虛無縹緲。

如果把馬英九訪陸行與圍台軍演對照來看,大陸對台「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政策路線,很明顯地體現出更具有針對性的「內外有別」。也就是說,兩岸回到以「一中」為基石的「九二共識」,就算過去被認為是「死結」的議題,都還有談的可能與空間,可以「軟的更軟」,否則馬英九也難以在大陸把「中華民國」掛在嘴邊。

對北京而言,兩岸問題矛盾和困難再多,那也是「自家」的事。這也是其藉由軍演的種種細節鋪陳,欲向國際社會傳達的重要訊號:一旦有外力要打破兩岸因內戰遺留至今的局面,那就是升級到了「反侵略」的意義,必須「硬的更硬」。

不願發生戰爭、不願人命葬送戰場,這或已可視為台灣社會超越藍綠難得的「共識」。既然如此,台灣在看到眼前戰雲密布之時,應該停下民粹「請戰」的喧囂,更為冷靜理性地思考,到底是誰一直要把台灣推向戰爭?台灣經歷被美國高官快閃寵幸的瞬間之後,是更安全還是更危險,得到更多還是失去更多?更值得反思的是,當眾人都在叫囂統一必然等於戰爭,且戰爭已到「退無可退」、「終須一戰」時,是否因此忘了已被煙硝味籠罩的「和平」,其實一直近在身邊發出召喚的聲音?

東部戰區4月9日釋出「聯合精確打擊模擬動畫」有何意涵?

內地官媒解讀,「這一動畫製作精準地描述出解放軍陸、海、空火力從不同區域對預定目標進行多波次的精準打擊。」且首度出現「台島及周邊海域關鍵目標」作為模擬打擊對象用語,專家認為可能是指台島內某棟建築物,或某個軍事基地等。

「山東艦」現身台灣島以東海域有何意涵?

有媒體解讀,此乃山東艦首次突破第一島鏈,其艦載殲-15戰機,作戰半徑達1,500公里,對台部署形成「外阻內封」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