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母企暴跌 一文看20年發展史 與李嘉誠梅鐸有關?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早前,樂壇天后李玟Coco生前9分鐘炮轟《中國好聲音》節目組錄音流出,李玟指受到節目組一系列屈辱對待,包括節目存在潛規則與黑幕紛紛爆出。浙江衛視8月25日宣布,鑑於對觀眾和網民反應的《中國好聲音》節目的問題正在調查之中,該節目暫停播出。

《中國好聲音》是中國的現象級節目。(資料圖片)

受《中國好聲音》影響,該節目母企星空華文(6698)25日再曾跌逾1成,該股近6個交易日已瀉逾5成。​​​

值得一提是,鮮少有人知道星空華文的前身,是由李嘉誠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在1990年創辦的「衛星電視有限公司」(Satellite Television Asian Region Limited, STAR),旗下的「衛視中文台」(1991)曾是中港台80後的娛樂饗宴。歷經被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買下(1993)、更名「星空傳媒」(2001)並創立「星空衛視」和「燦星製作」(2003)。

在21世紀的頭個10年,憑藉「燦星」製作的優良綜藝和大量引進港台、日韓和歐美的影視節目,「星空衛視」得到中國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收視戶喜愛,但也因投資急進,衝撞到當局的敏感神經(2005),令梅鐸佈局退場。

【圖輯】點圖放大重溫李玟抗議《中國好聲音》比賽不公平的片段👇👇👇

+22

2010年起,星空傳媒的中國業務,分兩階段出售給中資,變身「星空華文傳媒」(Star China Media)。這才轉變為以「製售綜藝節目」為主要業務的經營方針,《中國好聲音》應運而生。

「星空」和「燦星」當中經歷複雜但精彩的中美資本與政治博弈,成為中國傳媒發展史重要的筆墨。

「星空」第一度易主 李澤楷交棒梅鐸

1990年12月22日,衛星電視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翌年衛視中文台(STAR Chinese Channel)以國語啟播,透過衛星覆蓋了中港台至海外的大批收視戶。1993年7月,梅鐸以5.25億美元,買下63.6% 的股權(再於1995年購入其餘股份),成為梅鐸進軍亞洲市場的標誌。

《中國好聲音》母公司股價跌至新低。(微博圖片)

1995年10月5日,中國國務院頒布《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個人不得安裝和使用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各地的電視台、有線電視台和電視轉播台,一律禁止轉播衛星傳送的境外播放的電視節目」,衛視中文台在中國大陸形同遭「封殺」,業務重心移轉至台灣。

覬覦中國市場 星空衛視啟播

對中國市場仍然滿懷期待的梅鐸,在1996年與中港資本聯手成立了以新聞資訊為主的「鳳凰衛視」,但成立初期仍然在中國大陸「吃閉門羹」。梅鐸想要透過綜藝娛樂的軟性內容,撬開中國的大門。

2003年,主打「創新娛樂」的「星空衛視」啟播,登陸廣州、佛山、深圳等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有線電視訊號,然而辦公室和製作中心卻設在上海(也透露出集團未來想要拓展業務至長江三角洲一帶的企圖)。而中國其他省市則有一部分以試驗的名義播出了星空衛視,亦有不少鄉鎮地區民眾透過衛星天線非法地收看了星空衛視。

星空衛視開播後,旗下的「燦星製作」打造了數檔「重口味」、「革命性」的娛樂節目,例如讓男人在節目上闖關求偶;引進歐美的熱辣舞蹈秀和內衣秀;將參賽者倒吊在半空中答題,一旦答錯就得接受刺激的懲罰⋯⋯此外,頻道也引進大量海外影劇和綜藝,例如美劇《逃》(Prison Break)、《老友記》(Friends),一眾港台、歐美等恐怖電影,乃至日本最新最火的動漫作品。

這些節目,大部分是在廣電嚴管下中國電視台不能播出的。對於星空衛視來說,這是一個制度上的「優勢」。但劣勢是,落地收視範圍未像梅鐸設想那樣獲准漸進擴張。投資跟不上收入,梅鐸終於坐不住了。

《逃》(Prison Break) 劇照

梅鐸中國夢碎 賣給中資打造「中國夢」

梅鐸一開始還未死心。畢竟在同為亞洲市場又是新興人口大國的印度,星空傳媒當時風生水起,盈利節節攀升,他認為這個成功可以複製到中國。他想到一個「絕招」,在2005年買斷了官營「青海衛視」的黃金時段,播放燦星製作的節目,盼能以此方式「曲線落地全國」,不過僅維持3個月,便被廣電總局緊急叫停,導致了5000萬美元的壞帳。

這件事情令梅鐸徹底灰心,開始佈局退出中國市場。星空衛視開始節省成本,原創節目削減,增加外購節目比例。2008年,星空傳媒縮減在上海的人手,把星空衛視的運營搬回香港;翌年卻因大量裁減香港的人手,並將內容製作搬回上海。

星空衛視曲線落地失敗,令梅鐸中國夢碎。圖為2017年9月10日,傳媒大亨梅鐸於美國觀看網球賽事。(路透社)

2010年起,星空衛視(包括燦星製作)、星空海外台、Channel [V]中國頻道、Fortune Star電影片庫)作為星空傳媒的中國業務,分兩階段出售給中資「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星空傳媒(中國)更名「星空華文傳媒」(Star China Media)。

在新任管理層的方針下,公司定位也迅速做出改變,定位「中國夢」,整合上海廣播電視台的資源,開啟內容製作出售的模式,購入荷蘭節目《The Voice》版權,推出中國大陸第一檔製播分離的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

燦星製作的節目愈來愈多登上中國的省市衛視乃至央視,成為全中國最大的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在兩度上市失敗後,重組「星空華文」2022年在港上市,如今又面臨新的挑戰。

謝霆鋒帶著最強戰隊,在舞台表演《成者為王》。(中國好聲音微博圖片)

《中國好聲音》風波如何收尾?星空華文的未來

胡錫進25日在微博提到,浙江衛視宣布《中國好聲音》 暫停播出,他希望浙江台和好聲音製作方徹底查清各種批評所對應事情的真相,也希望公眾能「允許它跌倒了再爬起來」。據了解,在停播之前,《中國好聲音》仍是全國收視冠軍。

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文章指出,如果觀眾的遙控器不會決定節目的播或停,是否有法律和規則來約束流量時代處於強勢地位的平台方?少了這層約束,即便好聲音的黑幕被揭開,還會有更多節目以不同的形式上演新的黑幕。到那個時候,還會有下一個李玟站出來以卵擊石,對抗不公正嗎?

打造出許多金牌節目的燦星文化燦星文化和母企星空華文,連同曾屢次深陷輿論風波的浙江衛視,在此次事件後遭到輿論重擊。但是,仍有忠實粉絲出聲對「燦星」表達同情。

星空衛視的忠實觀眾、長期關注該企業動向的小張向《香港01》記者透露,燦星有多年來製作綜藝娛樂節目的豐富經驗,他認為「是為了滿足浙江衛視的要求才發生此次事件」,他也希望燦星能繼續製播優質的原創娛樂節目。

點擊睇浙江衛視十年間部分事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