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藍牙「一鍋端」? 華為黑科技「星閃」的前世今生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9月25日華為秋季新品發布會在深圳舉行,兩個小時內一口氣發布了多項重磅產品,許多一閃而過卻大有來頭的新技術,就隱藏在余承東極快的語速之中。象徵着國產無線連接技術革命的「星閃」(NearLink),就是其中最大的亮點。美媒《華爾街日報》形容,「這是挑戰藍牙和 Wi-Fi 等全球無線通訊標準」,「也顯示中國在美國制裁下,加倍努力關鍵技術自給自足」。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介紹其「十年之作」Mate Pad Pro 13.2以及第三代M-Pencil時,都提到了「星閃」這個新詞。前者支持了「星閃」短距無線連接技術,也是全球首個支持該技術的平板產品;後者則是「全球首款採用星閃技術的終端產品」,宣稱「在壓感的採集和發射上都能比藍牙快6倍,時延低至0ms,支持超萬級壓感」,精準度相比蘋果Apple Pencil第二代提升了20%。

那麼,到底什麼是「星閃」技術?其實可以理解為藍牙、Wi-Fi這一類的近距離無線連接技術,而且是被美國「倒逼」出來的超越之作。2019年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被踢出了藍牙技術聯盟,華為起先推出了「超級藍牙」作為因應,甚至還傳聞要以「綠牙」取代「藍牙」。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9月25日在華為新品發布會上介紹「星閃」技術。(影片截圖)

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華為邀集了國內各大科技企業與科研單位合作,共同自立創建了「星閃聯盟」(SparkLink)。而且為了減低友商的顧慮,華為不當出頭鳥,於2020年9月將該項目轉投到了中國工程院的名下,由鄔賀銓院士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華為與聯想、中國移動、vivo等一流企業並列副理事長單位。目前星閃聯盟的會員單位已擴展到了320多家,許多著名高校、電腦、智能汽車、家電、網路運營商等企業均在其中。

用戶在終端熟悉的藍牙和Wi-Fi,各有良窳之處,前者追求更低的功耗,後者則追求更高的傳輸效率,然而兩家獨立發展數十年來依舊壁壘分明,始終無法整合互聯。就連蘋果的AirDrop功能,也不算是打破壁壘,只是在傳輸過程中,分別使用兩者技術進行點對點傳輸。

不過從星閃的架構原理來看,星閃上層屬於「基礎應用層」與「基礎服務層」,作為底層的「星閃接入層」,則融合SLB與SLE,前者對標Wi-Fi,而後者對標藍牙。專家分析,「這意味着國產協議首次打破了Wi-Fi與藍牙20年來築成的厚實壁壘!」

「星閃聯盟」的會員單位。(星閃聯盟官網)

2023年8月4日,華為開發者(HDC)大會上,正式發布了新一代近距離無線連接技術星閃,為鴻蒙(Harmony)作業系統欲實現的「萬物互聯」目標提供更強大的連接。華為也率先將星閃技術應用於自家產品,例如華為智慧屏與華為音箱等,便使用了星閃進行多設備互聯。

據華為釋出的資料,星閃與其作業系統鴻蒙結合之後,在功耗、傳輸速度、穩定性和覆蓋面積等都有大幅度提升。官方表示,星閃具備低時延,高速率,高並發,高可靠,抗干擾,精定位;星閃只需目前藍牙60%耗能,就能達到6倍速度,傳輸時延只有1/30,並能實現無損音頻傳輸。

此外,根據內地自媒體「科技狐」作者果子的說法,目前最新的藍牙最大連線是8台,Wi-Fi7是256台;但是在最大連接數上,星閃支持高達最大4,096台裝置互聯。果子經過測評對比後給出的結論是:「星閃不是藍牙和Wi-Fi的延續,而是跨時代的革命!」

華為M-Pencil是全球首款將「星閃」技術運用到終端的產品。(影片截圖)

有趣的是,就在華為新機發布前,藍牙聯盟又宣布華為回到組織了。但已走在星閃之路上的華為,並未因此回到舊有的壁壘協議之中,而是選擇繼續走自己的路。在25日的發布會上,余承東表示星閃未來將進一步應用在智能終端、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製造上,實現更低功耗、更快速度、更低時延、更穩連接、更廣覆蓋,以及更大組網,這也是為何星閃能號召和吸引到各大企業加入的原因。

放眼未來,星閃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或許將依賴於鴻蒙系統設備的增長,而中國廣大的市場為此遠景提供了厚實的基底。倘若此項技術走出中國,未來有沒有可能形成星閃、藍牙、Wi-Fi在世界範圍的「三強鼎立」,現在或許還很難下定論,但相信很快就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