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民進黨「貓貓拜物教」是怎樣煉成的?

撰文:袁湘仁
出版:更新:

民進黨找來原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作為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搭檔,除了在性別、對美關係的考量外,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吸引年輕選票。為何蕭美琴能為魅力不高的賴清德帶來青年群體的認同,關鍵就在「貓貓」。

社會上常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對於台灣自詡為「台派」的年輕人來說,則是「愛貓貓的人才是自己人」。台灣的「台派」年輕人有幾大特點:反中、反核、文青、LGBT、音樂祭、獨立樂團,以及貓貓。台灣咖啡廳裏掛的布條,或者街上行人包包上掛的徽章,只要有「我是人我反核」、「以領養代替購買」等等,那麼他們的政治屬性在光譜上,大概便是得以辨別你我的「接頭暗號」。

在行銷學上,業者很早就發現寵物是「病毒式行銷」的「流量密碼」,而且貓貓的受歡迎度與圈粉能量,遠遠大於狗狗,因此往往利用貓貓作為打開消費者荷包的觸及媒介。在政治上,過世的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Elizabeth II)愛狗成痴,還被改編為動畫片《女皇哥基大冒險》(又譯《女王的柯基》)。更別說美國總統一向有「第一寵物」的傳統,拜登的愛犬「冠軍」(Champ)過世時,蔡英文還特別去其Twitter留言表達哀悼。

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左)12月5日傍晚在立委候選人吳崢(中)陪同下,前往中和「窩日子 Corner Bliss咖啡廳」與業者座談,過程中也以逗貓棒與店內貓咪互動,並贈送吳崢「喵屋」,祝福他能順利當選。(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

在台灣的政壇上,「第一寵物」是經歷過「範式轉移」的。陳水扁時期養的是台灣純種土狗「勇哥」,紅極一時;馬英九則是認養混種犬「馬小九」,家喻戶曉。到了蔡英文時期,台灣整體社會環境截然不同,網路時代興起、兩岸關係惡化、「小確幸」大行其道,「貓貓」的地位在台灣總統官邸成功「篡位」。

蔡英文擁有四犬二貓的寵物,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灰白相間的虎斑貓「蔡想想」。而「蔡想想」的來歷與蕭美琴密切相關,2012年蕭美琴在某個「深夜蜷縮在秀林鄉和平車站前的泥濘路上」收留了這隻虎斑貓,由於蔡英文看到後非常喜歡,於是轉送給蔡英文領養。

後來蔡英文在各種政治文宣,例如春節賀歲,都抱着貓貓入鏡,受到了年輕人極大的回響,「貓派」於是在台灣政壇崛起,成為了進軍政壇或者更上一層樓的「標配」。許多政治人物開始以貓貓大做文章,將自己形塑為愛貓人士,例如民進黨陳其邁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敗給韓國瑜後,便帶着所養的貓貓「陳小米」開直播「賣萌」,成功塑造出「暖男」的形象。但也有弄巧成拙的案例,例如姚文智2018年代表民進黨出征台北市長,卻因在記者會上抱貓姿勢錯誤,而慘遭全台「貓奴」網友出征撻伐。

蔡英文不時曬出與愛貓的合照。(instagram/tsai_ingwen)

就跟「愛台灣」或「反核」的政治作用一樣,蔡英文引領「貓派」崛起後的台灣政界,貓貓更成為政治立場上敵我分明的象徵物。民進黨可說是搶佔了貓貓的話語制高點,不懂行銷又不理解年輕人心態的國民黨,自然在這一場「貓狗大戰」中幾乎被邊緣化。

不過,「貓貓拜物教」的形成,對台灣民主是好是壞,結論恐怕還不能輕易論斷。畢竟「認貓不認政見」,不只讓台灣民主部落主義化,更讓民主的內涵空虛無物。2024台灣大選便是民進黨操作「貓貓拜物教」的極致顛峰,當「賴蕭配」確定後,賴陣營即利用蕭美琴自稱的「台灣戰貓」,製作「挺美德·Q版貓狗胸章」,引起支持者搶購,蕭美琴還開設網路社群節目《Bi-khim 戰貓喵喵喵》,大談她的「愛貓經」。

其中操作最為成功的一幕,乃蕭美琴請辭美代表一職,短暫返美交接工作,11月30日清晨抵台後,一下機就奔赴關心愛貓狀況,頻頻向愛貓道歉安撫情緒。相關影像和照片在網路輿論場大為流傳,有些藍白支持者甚至正是因為這一場景受到打動,決定改為支持「賴蕭配」。

賴清德順勢跟進,在不同的競選場合,都喊出「貓派、狗派」大團結,又說「無論狗派、貓派都是台灣派」,無疑是利用寵物重新定義台灣的政治光譜,將民進黨打造為「毛小孩」的最大陣地。與過去操作「愛台灣」的策略如出一轍,意味民進黨愛台、愛貓、愛狗,潛台詞就是敵對陣營不愛台、不愛貓、不愛狗。

其實這種寵物行銷,在選舉動員上無可厚非,但在任何事物都會玩弄到走火入魔的台灣政界,卻可說是變成了一種「政治PUA」,也就是悄然無聲的引導式心理操控策略,既是流量密碼,也是情緒勒索,更是精神控制,達到政治上的動員和收編,彷彿養貓、愛貓者,不支持民進黨都不行。

說來悲哀,動物保護觀念在台灣推行多年,到現在更講究「動物權」,凡是都得問過「動物的感受」才行。結果宣稱進步價值的民進黨,利用動物作為「政治PUA」的工具,固然有效收攏年輕選票,但請問民進黨:你們有問過貓貓的感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