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龍訪港|習近平是改革派,香港能不改革?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龍年春節長假過後,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延續了以往慣例,旋即進入快馬加鞭的工作節奏。梳理從中央到地方的會議,不難發現貫穿始終的還是兩個關鍵詞:改革與拼經濟。

比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時重申,「要堅持用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路上的風險挑戰」 ,「要科學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聚焦妨礙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明確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級、主攻方向、推進方式,突出改革問題導向,突出各領域重點改革任務」。此外,習近平還要求,「改革舉措要有鮮明指向性,奔着解決最突出的問題去,改革味要濃、成色要足。要充分調動各方面改革積極性,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舉全黨全國之力抓好重大改革任務推進和落實。」

習近平到天津考察調研。(新華社)

再比如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節後首日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三次全體會議時說,要「把解決群眾和企業關心的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多做有利於提振信心和預期的事,保持政策制定和執行的一致性穩定性」,「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勇於打破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以期「全力推動矛盾問題解決」。

「要堅持用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路上的風險挑戰」,這是早已被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了的且「管用」的,也是中央從未動搖過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一基本路線的核心構成。在這樣的背景下,港澳辦主任夏寶龍22日開啟的香港考察調研,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改革與拼經濟這兩大關鍵詞,對今天不斷被「金融中心遺址論」、「孤島化」、「玩完論」、「泛安全化」籠罩的香港來說,同樣重要且迫切。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左前)22日抵港,在行政長官李家超(右前)陪同下,到訪機場中央控制中心。(政府新聞處)

那麼問題來了:香港改革,改什麼?怎麼改?在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妨先來看看內地改革是如何進行的。在改革之初,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的鄧小平只知道需要改革但並不知道如何改革,所以他首先劃定了「不能改」的範圍,也就是「四項基本原則」,劃定範圍就穩住了陣腳,避免了巨大風險和徹底崩盤。之後怎麼改?就是摸石頭過河。什麼是摸着石頭過河呢?就是試點,不做全面的鋪開,不搞一攬子改革。社會是個整體,沒有退路可言,一旦失敗了是無法退回來、重新再來的。所以社會改革只能先從局部開始,做好之後再推廣開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原所長房寧此前接受《香港01》專訪時提到,「向前看」還是「先後看」,「兩點論」還是「單向度」,「摸着石頭過河」還是「一攬子計劃」,是鄧小平改革區別於戈爾巴喬夫改革的三大不同,也最終決定了中國和蘇聯截然不同的命運。

到了習近平時代,雖然不少人認為習近平更像是毛澤東,但在推動改革上,習近平顯然更像鄧小平,是最大的改革派。所以才會有十八大至今在各個層面和領域展開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整風運動、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軍隊改革等。雖然在一些領域出現了過猶不及,大破之後沒能大立起來,比如對於教培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的整頓,但改革的初心是毋庸置疑的。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對這方面的改革問題進行了回調,強調要「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從這個層面來看,雖然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超過45年,但鄧小平時代確定下來的改革總原則仍沒有過時。不同只在於,目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用習近平的話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在深圳改革開放館參觀。(新華社)

說回香港的改革。雖然「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與內地存在很大不同,但具體到改革和拼經濟上,認識論卻並無二致。以往,香港作為聯通中國與世界的橋樑和紐帶,可以說「躺着都能賺錢」,但今天不管是香港自身的發展模式,還是其背靠的內地,以及聯通的國際社會,都已經今夕不同往日。然則不管怎麼變,萬變不離其宗,內地也好,香港也好,最終的目標還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習近平在香港回歸25周年的講話中提出四點希望,也即提高治理水平、增強發展動能、排解民生憂難、維護和諧穩定。提高治理水平、增強發展動能是為了什麼?自然是為了通過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排解民生憂難,是為了「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是為了「讓每位市民都堅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夠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只要做到了這一點,香港自然會和諧穩定。這也是「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的意涵所在,也是高質量發展與安全的辯證。

從目前已經公布的消息來看,夏寶龍今次訪港涵蓋方方面面,包括經濟發展、本港民生、地區治理、23條立法等議題,但歸納起來,關鍵仍然是改革與拼經濟。鄧小平曾在歷史轉折關頭說過兩句廣為人知的話,「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誰不改革誰下台」,在國家層面接續鄧時代改革開放,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香港能不改革嗎?

1992年,鄧小平南巡。(資料圖片)

香港應該沒有忘記2002年11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考察訪問時那段情真意切的講話,朱鎔基說,「克服香港當前困難的力量和辦法,就存在於香港的體制之中,因為香港具有十分開放的經濟體制,比較完善的法律制度,效率比較高的政府公務員,特別是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管理人才,跟世界各國有着廣泛的聯繫,是世界、亞洲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服務中心。香港的優勢並沒有喪失她的競爭力,她的實力依然存在,她完全可以憑着自己的力量,克服當前的困難。」朱鎔基同時說,「我也不認為香港的困難,現在已經到底了……現在需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還有最困難的時候到來,還要進行第二次創業。」

22年後的今天,經歷過SARS、佔中運動、旺角騷亂、修例風波以及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後,香港的困難是否到底了,誰也無法給出精確預判。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香港需要以革命的魄力積極推進改革,需要以民生為軸心推動「第二次創業」,否則不用國際輿論唱衰,香港真的會「玩完」,沒有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