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博覽本周三至五會展舉行 首設內地專區和國際展館

學與教博覽本周三至五會展舉行 首設內地專區和國際展館
撰文:李慧熒
出版:更新:

「學與教博覽2025」為首屆「 數字教育周」旗艦活動,將於7月2日至4日(本周三至五)在會展舉行,主題為「共塑教育.創建未來」,將首次推出多項創新項目,包括邀請多間海外企業展示創新教育科技方案 。

博覽首設內地專區和國際展館,多個來自內地和世界各地的參展商到港參與。有來自新加坡的參展商表示希望在博覽中,跟來自不同國家的公司進行交流,獲取學習機會;亦有內地參展商希望透過博覽拓展香港市場,並與香港教育機構建立良好關係。

「學與教博覽2025」將於7月2日至4日於會展舉行,設有600個展位,超過270場主題演講、研討會等活動。(李慧熒攝)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林峯表示,博覽目的是鼓勵開放式創新,讓學校和教育科技公司有更多交流。(李慧熒攝)

博覽共有600個展位 加入創新元素 鼓勵開放式創新

「學與教博覽2025」主題為「共塑教育.創建未來」,來自本地及海外的參展商共600個展位,超過270場主題演講、研討會、工作坊和產品展示活動,博覽會匯聚全球的教育工作者、專家、學者、政府代表和創新人才,提供多元的教育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創新教學實踐、科技應用、師生發展等教育議題,並制定未來教育目標和方向。

今年博覽會加入多項創新元素,包括加強國際參展、增設創科交流圈、舉辦兒童AI峰會以及首屆校長論壇。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林峯表示博覽目的是鼓勵開放式創新,讓學校和教育科技公司有更多交流,為香港學校提供更多選擇。同時希望博覽會透過展示最新的AI科技,幫助師生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挑戰。

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文銳表示,希望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士可在博覽中互相交流和學習。(李慧熒攝)

首設內地專區和國際展館 海外參展商冀了解香港教育市場需求

博覽今年首設內地專區和國際展館,吸引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新加坡、韓國、內地等的參展商到港參與。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文銳表示希望透過博覽可讓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士相互學習和交流不同地區的教育模式,特別是創新的做法。

新加坡參展商Estha.ai創辦人林耀權指今次為機構首次在港參展,希望透過參與展覽去了解香港教育市場的需求,探討可以如何利用AI去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在教與學方面的幫助;同時認為香港和新加坡在教育方面最為接近,而香港是一個創意氣氛濃厚的市場,與不同持分者合作能學習到不同新事物。

新加坡參展商Estha.ai創辦人林耀權表示,希望透過博覽了解香港教育市場的需求,並學習不同新事物。(李慧熒攝)
博覽今年首設國際展館,其中有新加坡專位。(李慧熒攝)
深圳參展商11 Talk創始人趙翌捷希望透過博覽拓展在港市場,跟香港的中、小學進行合作。(李慧熒攝)

深圳參展商11 Talk創始人趙翌捷同樣是首次在港參展,機構主要提供人工智能輔助的語言教學服務,包括手機應用程式和硬件產品,已跟內地多間學校和培訓機構合作。他希望透過博覽拓展在港市場,跟香港的中、小學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語言學習服務,跟香港的教育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有曾數次參展的本地參展商認為,今年新設內地專區和國際展館能有助他們打入海外市場。遊戲湯麵創辦人余安濤指以往公司曾向新加坡和國內學校展示遊戲化教學的平台,當今年有更多學校可親身到展覽了解和進行實體交流時,相信有助國外和國內的學校去認識更多本土公司的工作和教育理念。

戲湯麵創辦人余安濤(左)指新增的內地專區和國際展覽有助來自不同地區的學校了解更多本土公司的工作和教育理念。(李慧熒攝)

將基建融入教育 實踐「區區有基建,無處不旅遊」

「學與教博覽2025」亦設有「基建x教育」主題展覽,由發展局、教育局和建造業議會支持,香港建造業界與教育界聯乘,透過基建推動STEAM教育。

透過展覽推出香港首個基建x教育地圖,有關基建地圖及香港各區基建介紹將在不同地區展出,連結STEAM知識,推動「基建x教育x旅遊」,實踐「區區有基建,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同時亦推動「STEAM UP想建理」項目,為全港中小學提供建造業相關的STEAM學與教材料,學生可跟AI建築師共同設計香港未來的新建築。

博覽設有設有「基建x教育」主題展覽,推出香港首個基建x教育地圖。(李慧熒攝)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