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聖保祿學校以創科填補傳統教育不足 為學生提供另一舞台

撰文:盧勁揚
出版:更新:

【STEAM / STEM】政府近年提倡STEAM教育,即科學(Science) 、科技(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以啟發學生科學及科創能力,近期更加入藝術(Art)成為STEAM教育。「01教育」走訪多間中小學,準備一系列的STEAM教育訪問報道,幫助各位家長了解現時STEAM教育的最新趨勢!

銅鑼灣聖保祿學校強調全人發展,培育學生各方面能力。該校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主任李潤佳老師及STEM統籌老師朱詠笙老師接受「01教育」訪問時提到,STEAM教育可培養學生解難能力、創意及創業精神,填補傳統教育的不足,而且學校透過參加的資訊科技辦公室的「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成功引入校外專業人士及資源進入學校,促進學生STEAM學習。

聖保祿學校資訊及通訊科技科(ICT)主任及數學科老師李潤佳老師表示,該校的STEAM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解難能力、創意及創業精神,填補傳統教育的不足。(盧勁揚攝)

STEAM教育填補傳統考試不足 重點培養3大能力

李潤佳解釋,教育不能埋沒學術以外表現出色的學生,STEAM教育正好令教師可以看到同學在創意和領導才能,而這些能力往往未能在考試分數上分映出來,「好得意,STEAM好多獎嘅學生未必平時考第一、第二,可能係學業上好Struggling(掙扎),唔太理想,有第二個平台就可以表現出嚟」,因此該校的STEAM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解難能力、創意及創業精神,填補傳統教育中的不足。

學生主動提活動方向 教師幫助尋找資源

聖保祿學校每周設有「多元興趣課程」(Diversified Interest Program),學生可自行選擇不同課程,其中有10個與STEAM有關,除了常見的工程、科學之外,更有中藥、水耕以至有機耕種。

聖保祿學校STEM統籌老師及生物科老師朱詠笙老師提到,如果學生在參與多元興趣課程期間找到感興趣的課題,可以主動向老師提出研究計劃,老師會與學生探討計劃是否可行,以至是否參加比賽。(盧勁揚攝)

朱老師表示,如果學生在參與課程期間找到感興趣的課題,可主動向老師提出研究計劃,並與老師討論計劃可行性,而老師會指導學生研究大方向,讓學生繼續研究甚至參加比賽。李老師補充指,聖保祿學校的STEAM成果不少都是由學生提出,而老師的角色就是提供意見或尋找資源,協助學生實現想法。

EITP孕育為引入校外資源立先例 成功量產STEAM課程

近年香港政府銳意發展STEAM教育,於2014/15年度《財政預算案》推出「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EITP),撥款7,500萬元讓參加計劃的8間伙伴學校可以用撥款購買校外機構服務或各式硬件,向學生提供資訊科技課程,而聖保祿學校就是伙伴學校之一。計劃於2015學年正式展開為期8年,本學年是最後一年,日後將由「學校IT創新實驗室計劃」(下稱創新實驗室)取代,受惠學校將擴大至全港資助中學。

現時所有資助中學都可以向申請創新實驗室計劃撥款,以進行STEAM活動,運作模式基本上參考EITP。李老師認為,EITP的成功,證明由校外機構提供服務及硬件的模式切實可行。他又指,創新實驗室計劃要求學校將一半款項用於購買服務,另一半則用於購買硬件,亦是複製EITP的經驗,「有硬件之外,都要有識用呢啲硬件的專家」,否則只靠「發燒友」老師任教,將難以大規模地使數百間學校都提供同樣課程。

李老師又指,從校外購買服務及硬件後,令學校不再單以學校教師的視野及眼光籌備STEAM教育,因為校外機構可以提供獨特的師資及儀器外,亦可以將最新的技術帶給學校,由老師思考如何使用、如何調撥資源等,令事件得以成真。

舊生讚EITP擴闊職場選擇 演講技巧各行適用

杜穎潼是聖保祿學校舊生,曾經參與該校EITP計劃,現身處英國升讀大學生物工程系。(受訪者提供)

EITP已經踏入第8個年頭,首一、兩屆參與計劃的學生已畢業成為大學生,相信不少人都會對參與計劃學生的發展感到興趣。該校舊生杜穎潼是參與EITP計劃的學生之一,曾經與同學組隊研發士多啤梨分類機器,奪得「2020大灣區STEM卓越獎人工智能分類金獎」。她畢業後到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升學,現時是生物工程學系的二年級學生。

杜穎潼指出,EITP的課程內容令她學到各種技術及解難能力,並在參加比賽的時候學以致用。不過,她認為EITP以至更廣泛的STEAM教育,除了會教授專門技能之外,還包括不論任何行業都會用到的演講技巧,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