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研AI系統診斷斜視患者 數分鐘準確評估 獲日內瓦發明展金獎

撰文:劉鑫梅
出版:更新:

香港教育大學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七個獎項,其中人工智能斜視測量系統獲得金獎。團隊指,系統能夠在數分鐘內快速準確診斷兒童斜視問題,希望日後在校園推廣使用,免費幫學生做眼科檢測,識別患者以盡早在黃金期接受治療。另一支團隊研發的微塑膠「快測」技術,則奪得評判特別嘉許金獎。

香港教育大學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七個獎項。圖左起為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曾耀輝,教大副校長陳智軒和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助理教授傅弘。(劉鑫梅攝)

AI系統模仿視光師做遮蓋測試 以紅外線鏡頭捕捉眼球轉動

斜視是兒童常見的眼疾,若果及早接受治療,能減低對視力的影響。教大團隊研發的「人工智能斜視測量系統」,能夠模仿視光師為患者做遮蓋測試(cover test),以紅外線鏡頭捕捉眼球的轉動,測量眼球有否異常。而測量儀器亦精準符合與眼球34cm的距離測試標準,能避免傳統人手測量的誤差。測試過程只需要數分鐘便能識別斜視患者,並自動生成詳細報告方便跟進。

教大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助理教授傅弘表示,斜視測量系統能全自動化操作,但強調並非取替視光師,而是輔助診斷工作。她指,鑑於現時眼科專家人手嚴重不足,相信系統能紓緩人手短缺而帶來延遲診斷的問題。

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助理教授傅弘表示,斜視測量系統能全自動化操作,但強調並非取替視光師,而是輔助診斷工作。(劉鑫梅攝)

傅弘表示,其兒子八年前懷疑患上斜視,幸好及早獲得診斷和治療,至今已完全康復。她表示,希望有更多弱視小朋友能受惠,計劃首階段將智能系統帶入本港幼稚園或中小學校,並免費開放給學生作眼科檢查,及早識別隱性斜視患者,以助他們在黃金時間內獲得適切治療。

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曾耀輝表示,傳統的微塑膠檢測需要借助分析化學實驗室的專業儀器,新技術可大大節省時間與成本。(劉鑫梅攝)

4小時檢測樣本微塑膠水平 比傳統方法節省75%時間

教大另一項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奪得評判特別嘉許金獎是微塑膠「快測」技術。微塑膠體積細小、不易分解,容易被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攝取,危害海洋生態。

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曾耀輝表示,團隊研發的「快測」技術,利用濾水廠常用的設備,再將樣本以「四部曲」處理,包括消化、重力分離、過濾及烘乾,即可在4小時後檢測到樣本中的微塑膠水平,相比傳統方法要借助實驗室的大型儀器檢測,節省75%的處理時間,費用亦大減六成。

新技術曾應用渠務署三個污水處理廠

新技術曾為渠務署轄下的污水處理廠,包括昂船洲、石湖墟及昂坪檢測部分污水及污泥樣本。曾耀輝亦指,此技術不但能檢驗污水樣本,亦能應用在各類型環境樣本,例如飲用水、污泥、海水等,能達致廣泛的恆常微塑膠檢測或水質監察,長遠或有助制定本港的微塑膠水平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