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辦社創科 培育學生溝通、創意及解難能力

撰文:盧勁揚
出版:更新:

「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自2021/22學年起於中四級實施,釋出的課時可以由學校規劃。上水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於上學年(2022/23)起,利用部份釋出的課時與中大社創校園合作設立「社創科」,安排中四及中五全級學生修讀。

校長邱春燕接受「01教育」訪問時表示,學校設立社創科的原因之一,是學生於過去數年因為疫情而缺乏校園生活,成長發展大受影響,所以想到以「社會創新」為課程內容,教授學生各種軟技能及培育品德價值觀,亦裝備他們應付未來的職場挑戰。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校長邱春燕。(林靄怡攝)

甲寅年中學學生於中四及中五的兩年期間,會參與合共24堂的社創課,學生將分成多個小組,針對學校所在的北區各種不足之處。社創科由孔麗芬副校長負責統籌,她亦是任教老師之一。校方亦邀請了不同專業背景人士擔任小組導師,部份更會與學校教師一起授課,帶領學生完成構想、考慮方案可行性及設計模型等,最終提出社會創新的改善方案。

甲寅年中學的社創科由孔麗芬副校長(穿黑外套)負責統籌,亦是任教老師之一。課程會帶領學生完成構想、考慮方案可行性及設計模型等,最終提出社會創新的改善方案。(林靄怡攝)

盼學生透過社創科學主動思考 為將來投身職場做準備

邱校長提到,香港學生普遍習慣被安排,因此希望透過課程教導學生思考及成為主動學習者,例如鼓勵學生於設計地區改善方案時,多主動思考問題背後的原因,然後發揮自身能力解決問題。她期望課程可以培養懂得思考的年青人,否則學生未來投身職場時,僱主也不會從頭教起。課程亦培訓學生軟技能,例如溝通技巧及匯報方法等。價值觀方面,課程能激發學生關懷社區,以至是培育企業家精神及擴闊眼界等。

邱校長提到,香港學生普遍習慣被安排,因此希望透過課程教導學生思考及成為主動學習者。(林靄怡攝)
社創科不會幫學生考取更好成績,但係可能有啲嘢比起拎5**係更加重要,譬如我哋講嘅價值教育、品格教育,相信僱主傾向學生花部份時間學習其他技能及培養品德。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校長邱春燕

甲寅年中學一所英中,學術氣氛濃厚,而社創科不是公開試科目,邱校長直言推行初期曾有學生說寧願「操多兩份卷」。不過隨着課程推行,她留意到學生開始明白到課程的用意,心態亦有所改變。她直言社創科不會幫學生考取更好成績,「但係可能有啲嘢比起拎5**係更加重要,譬如我哋講嘅價值教育、品格教育」,亦相信僱主傾向學生花部份時間學習其他技能及培養品德,而非再作更多考試操練。

課程加入STEM元素 引導學生主動伸手助人

楊偉樑老師及陳頌銘老師是任教社創科的教師之一,負責課程的STEM元素部份。楊老師表示,社創科的目標是要學生應用科技和科學,提出可行的商業運作方案,同學設計方案時都需要考慮他人的需要。陳老師指,由於學生年紀尚輕通常都是「受惠者」,例如獲學校或社會提供不同資源,社創科其中一項活動要求學生參與學校事務,運用預算改善學校設施,讓學生知道他們也可幫助他人,及後更會將概念引伸到社區工程,「呢個過程就係佢哋搵返社會上有咩人需要幫手,都同STEM有啲類似」。

陳頌銘老師(左)及楊偉樑老師(右)均有任教社創科,主要負責其中的STEM部份。(林靄怡攝)

課程推行已經一年,兩位老師認為學生於不同方面均有進步,例如學生能夠將根據可持續性及可行性原則,將天馬行空的概念落地;培養了對社會的觸覺,對身邊的社區有更深了解;更因為學生有機會與社會各界人士交流,眼界得以擴闊。

新學年升讀中六的林詠恩與組員提出的方案以幫助失業人士為目標。(林靄怡攝)

新學年升讀中六的林詠恩與組員提出的方案名為「椒花頌」,以幫助失業人士為目標。她指現時不少工作都要求職者具備一定資訊科技技能,而他們期望透過提供手工藝課程及銷售渠道,幫助家庭主婦、學歷較低的人士或長者找到可以在家中上班的合適工作及穩定收入。她與組員在導師建議下,計劃在明年應考文憑試後嘗試申請資金將方案實踐,「唔單止普通考完DSE讀完大學就做一份好普通嘅工,可以令到我哋有其他嘅諗法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