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保暖】頸寒易頭痛、腹寒令月經失調 提防身體5個部位受寒

撰文:鄭秀賢
出版:更新:

寒意漸濃,實有必要為身體做足禦寒措施。據註冊中醫何慧潔指,頭部、頸部等身體五個部位須重點保暖,不能受寒,免得觸發各種寒病。
到底身體哪些部位是要重點保暖?除了多添衣物,又有什麼保暖方法?大家不妨參考何慧潔中醫師所介紹的冬日保暖須知。

坊間有指膝蓋不能「吹風」,尤並女生不應在冷天穿短裙,但甚少人認真看待說法。(Tamas Munkacsi/unsplash)

香港的冬天一向來得比較遲,不少人至今仍然穿着夏天衣物,但隨着寒意漸濃,加上下周氣溫會顯著下降,保暖實在是事不宜遲。相信不少人都曾被老一輩提醒,身體有某些位置不能夠「吹風」,到底說法是否屬實?

冬天寒氣當令 5大部位切忌受寒

註冊中醫何慧潔解釋,冬天的主氣為「寒」,如果保暖防寒不足,身體便容易出現許多由寒邪引起的不適或疾病。另外,某些身體部位更是一些重要穴位或經脈的所在或所經之處,一旦受寒的確較易出現問題,所以應要重點保暖。

冬天風大,不少人都會加添衣物保暖,以免受寒影響身體。(Sarah Vilardo/unsplash)

據何醫師指,以下位置應盡量避免受寒(按圖):

+1

1.頸部

前頸有影響呼吸道、支氣管功能的天突穴,如受寒可導致氣管問題,包括哮喘、氣管敏感等;至於後頸則是大椎穴所在位置,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受寒會影響身體氣血循環,出現頭痛、頸肩痹痛等情況。

2.膝蓋

《黃帝內經》說「膝者筋之府」,膝蓋是人體下肢重要關節,亦是眾多經絡行經之處,包括三條陰經、三條陽經,即肝、脾、腎、胃、膽、膀胱經,一旦受寒,氣血不暢瘀滯,即有機會引起膝蓋、下肢疼痛、行走不利,而女性亦有可能加重痛經。

3.小腹

小腹之下就是腸道,受寒較易出現腸胃不適,例如肚瀉、肚痛等問題;另外,女性的子宮、卵巢、盆腔等亦位於小腹附近,寒邪會影響這些部位的氣血循環,出現陽氣不足,甚至寒凝導致血瘀,引起痛經、月經失調、難以受孕等婦科問題。

4.頭部

中醫角度看,頭部位於身體最高位,是手、足六條陽經的經過之處,被中醫稱為「諸陽之會」,是身體陽氣最盛的部位。如果頭部受寒入風,不但會引起頭痛、頭暈,更可能損耗身體陽氣。

5.足部

古語云「人老腳先衰」,腳距離心臟較遠,血液供應到該處較慢,若本身陽氣不足、血氣虛弱或感受寒邪,會令足部保暖能力較差,導致下肢冰冷,並引起各種不適,臨床上觀察到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因腳冷而無法安眠、精神狀況欠佳等。

禦寒要適得其法

秋冬想避免受寒,可參考何醫師提供的6個貼士(按圖了解):

+2

1.足夠衣物

頭、頸保暖重要,如需外可以戴帽子、圍巾,女性亦應避免短裙、露腰的裝束,以免膝蓋、小腹受寒。

2.晚上穿襪進睡

足部易冰冷,可嘗試穿襪進睡,但要注意襪頭的橡筋不能太緊,因為易會影響血液回流,最好並應選擇透氣如純棉物料,以保持皮膚乾爽。

3.暖包

可把暖包貼在上述需重點保暖的位置,其中下腹可貼在關元穴(肚臍下約三吋,即隔約四隻手指位置),有助幫補陽氣、保護子宮。

4.暖水袋

應注意要選擇好的物料,尤其電暖水袋最好隔著衣物使用,但不建議長時間使用,尤其睡覺時皮膚敏感度會降低,容易造成低溫灼傷。

5.電暖氈

香港天氣不算非常低溫,建議上床前才啟動以溫暖床舖,在入睡前就關上,一來避免低溫灼傷,二來擔心陽氣較足的人士長時間睡在電暖氈會出現喉嚨乾涸、燥熱上火的問題。

6.熱水浸腳

足部冰冷人士可用約四十度熱水,浸泡雙腳不超過二十分鐘,並可按壓腳底的「湧泉穴」,改善氣血循環。

註冊中醫師何潔慧(受訪者授權提供)

相關新聞:【低血壓】頭暈乏力或手腳冰冷 年輕纖瘦女性易慣性低血壓

低血壓可能會…(01製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