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室|陽虛手腳凍蒼白易感冒 紅糖生薑水2食療按穴36下抗寒?

撰文:梁啟敏
出版:更新:

陰陽平衡是維持健康的重要元素,如果任何一方太強或太弱,都會出現陰陽失衡。「陽虛」即陽氣不足,如果你平日出現手腳冰冷、面色蒼白、易感冒、經痛等症狀,可能是陽虛。究竟哪些人較易陽虛,又有什麼食療有助改善問題?
文:健福堂註冊中醫師 田伊園

陽源於中國古代哲學理論陰陽學說。陰陽最初是古代人對自然界各種事物的描述,例如「向日為陽,背日為陰」。陽的含義多為溫熱、明亮、上升、興奮、晝日、動態、雄性、乾燥等。

▼陽虛知多啲(按圖👇👇👇)

+3

陰陽學說是中醫學理論的哲學基礎,中醫認為人正常的生命活動是陰陽動態相對平衡的結果。陽具有「氣化」功能,即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維持臟腑的生理活動,推動體內物質轉化,溫暖人體,抵禦外邪等功能。故生理性的陽,又被稱為「陽氣」。簡單來說,陽就是維持人體正常活動生長的原動力之一。

陽虛生寒

陽虛是中醫用陰陽學說來解釋及描述人體病理狀態的一種名稱。若人體內的陰陽中有任何一方出現高於或低於正常水準的情況,即陰陽失衡,就會出現身體的不適,進而產生疾病。

陽虛是因陽相對不足,即人體熱性、溫養及推動等的力量減退,導致陰的相對偏盛,即寒氣偏盛,對外無力抵禦寒邪,內裏又寒氣內生,則出現怕冷、肢體冰涼等一系列病性屬虛、屬寒的症狀。因此,中醫有「陽虛則寒」的說法。

女性陽虛可能有月經不調、經痛、血塊,白帶清稀等症狀。(Gettyimages)

陽虛症狀

有陽虛的患者形體多偏胖,多有畏冷喜暖,四肢冰涼,面色蒼白無血色,口淡而口不渴,小便頻繁量多、質地清稀,大便軟稀,容易感冒等。患者舌頭多顏色偏淡,舌體較胖,舌邊可能有齒痕。陽虛常兼氣虛,多伴隨精神疲倦,身體乏力,氣短等。

女性可能有月經不調(月經早到/延期)、經痛、血塊,白帶清稀等症狀;男性則可能出現遺精,性慾減退等症狀。不同臟腑的陽虛,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若見以上症狀,建議尋找專業人士辯證診治。

常食雪糕刺身易陽虛

▼陽虛成因(按圖👇👇👇)

1.大病、久病之後:人在生病時,機體的陽氣會發揮抵禦外邪的功能,體內的陽氣會將病原體趕出體外,這一過程是需要耗費陽氣的,故久病、大病的人陽氣較虛弱。

2.久居寒冷之地:因長期寒冷的外部環境,例如住所常年不見陽光並潮濕,長期呆在過冷的冷氣房內,導致陽氣升發不利,為維持正常體溫,身體要比平時耗費更多的陽氣,陽氣逐漸耗損,導致陽虛。

3.長期食用寒涼食物、藥物:病從口入,如長期服用涼茶、抗生素、雪糕、刺身、凍飲等寒涼之品。寒涼之品進入體內,需要陽氣運化、推動,長期食用則會傷陽。

長期服用涼茶、抗生素、雪糕、刺身、凍飲等寒涼之會引致陽虛。(Jongsun Lee/unsplash)

4.先天稟賦不足:父母均為陽虛體質,因先天基因遺傳因素導致。

5.勞累過度:現代城市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夜間陰在外、陽在內,陽氣收斂,需要養精蓄銳,在第二日才能更好的工作。若夜間不能休息,或過度勞累的人,都有過度消耗人體陽氣傾向。

6.老年人:老年人年事已高,身體機能不如青壯年,陽氣本身就生成不足,再加上其他原因長期耗損陽氣,容易導致陽氣衰竭。

▼陽虛食療(按圖👇👇👇)

+10

1.紅糖生薑水:溫中散寒

2.當歸生薑羊肉湯:溫陽補血

▼改善陽虛日常習慣(按圖👇👇👇)

+8

1.艾草泡手腳

陽虛體質,常有手足冰冷的困擾。天氣寒冷時情況可能更加嚴重,部分陽虛人群可能徹夜手腳冰涼而影響睡眠質量。陽虛體質人群,可在睡前取艾草20克,水10公升,水煎沸騰後放至適溫浸泡手腳,艾葉有溫經散寒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助睡眠等功效。建議每日睡前泡15分鐘,泡至手足溫緩即可。

2.適當的身體鍛煉及曬太陽

適當的身體鍛煉和曬太陽,能促進陽氣的升發。建議陽虛患者可以做一些慢跑、瑜伽、散步、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運動。一星期3-4次,每次30分鐘,以運動後身體溫暖,微微出汗為宜。曬太陽亦建議曬早晨10點前的太陽,曬至身體暖和即可。下午2點的太陽比較炎熱,小心中暑。

3.按揉或艾灸足三里

按足三里穴有強身健體之效。

1.按揉方法:將拇指放至足三里穴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穴位,亦可配合按揉手法,可能會有痠脹感。建議每日按壓穴位36下。

2.艾灸方法:取足三里穴,再取一條艾條點燃,將點燃端的艾條放在足三里穴的上方3-5厘米處,穴位有覺微微溫熱,若覺炎熱難忍,將艾條移開,待覺熱力退去,再重複以上操作。反覆以上操作,持續艾灸15分鐘即可,以艾灸部位皮膚微微發紅,身體覺溫暖為適宜。此外艾灸後注意補充水分,一周可艾灸3-4次。

操作注意:操作期間應注意避免艾灰掉落到皮膚及易燃物品上。

健福堂註冊中醫師 田伊園(撰文者提供)

相關文章:【中醫教室】陰虛便秘失眠皮膚乾 3食療滋陰潤燥「陰」是什麼?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