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熱潮|運動健兒滿身傷患換佳績 年紀漸長肌力下降同樣高風險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香港運動員在今年東京奧運取得前所未有的佳績,加上殘奧緊接著在開鑼,為香港掀起新一輪運動熱潮。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運動員在比賽場上揮灑汗水爭取佳績,其背後付出的辛酸亦令人關注。其中羽毛球代表謝影雪早前曾分享體院要「搶」物理治療師及按摩師,可見每名運動員的成功背後,身體都有著各種創傷。藉奧運熱潮,本文將帶大家了解運動創傷的種類,例如常見的十字韌帶撕裂;亦會教大家如何預防以上問題。因為以上的傷患雖然常發生在運動員身上,但隨著年紀漸長,肌肉及關節機能逐漸下降,每一個人其實都有機會患上。

運動創傷其中一種的重複性創傷與日復日的訓練有關,亦與我們平日的生活及運動習慣有關。重複性創傷通常出現於跑步、單車、游泳等不斷重複幾個相同動作的運動上。運動員日復日的練習,動輒便重復相同動作千萬次,在過程中會做成肌肉微小撕裂,並產生發炎反應,如果沒有得到充足的休息恢復,便會導致肌肉慢性發炎。例如何詩蓓在奪得兩面銀牌後,就因背傷而退出餘下比賽,背部的拉傷便是日積月累的重複性創傷。

隨著年紀漸長,肌肉及關節機能逐漸下降,每一個人其實都有機會患上。(圖片:shutterstock)

羽毛球及劍擊常有十字韌帶撕裂 亦屬關節退化一種

運動時肌肉會用力收縮並產生力量,因此運動後會感覺疲勞,疲勞累積會引致判斷力、反應及肌肉的耐力下降,進而令關節、肌力及柔軟度失去平衡,作出錯誤的姿勢並令人受傷。我們平常跳起時不會扭傷腳踝,跑步時亦不會拉傷肌肉,但疲勞時著地以及轉身會較容易扭傷腳踝,韌帶及筋骨亦更容易斷裂,常見例子有疲勞性骨折、脛前疼痛、阿基里斯肌腱炎、跑者膝、網球肘等。

其中十字韌帶撕裂是一種常見於籃球、足球、排球運動員的膝蓋傷患,香港重劍世界「一姐」江旻憓,前香港羽毛球運動員、謝映雪隊友潘樂恩都有此傷患。十字韌帶是膝關節中最大、最重要的韌帶,十字韌帶損傷發生撕裂傷甚至斷裂時,除了疼痛之外,還會出現反覆扭傷、膝蓋腫脹和腳軟等症狀。

十字韌帶是膝關節中最大、最重要的韌帶。(圖片:ourtrails)

十字韌帶受損大多數是在瞬間轉身時,膝蓋過度扭轉而出現,斷裂當下通常會感到一陣劇痛或是膝蓋突然無力,有些人還會感覺膝蓋發出「啪」的聲音,之後倒地不起。十字韌帶撕裂亦是一種常見的退化病,隨著老紀漸長,四十歲以後十字韌帶撕裂的機率亦會愈來愈高。

預防運動造成的傷患有三招

奧運過後,大家都有培養做運動的想法,但要避免出現弄傷,除運動前後要熱身(warn up)和舒緩(Cool down)外,有物理治療師提醒以下三項需要大家注意。雖是老生常談,但因為十分重要,所以不厭其煩都要大家再留意多次。

運動當然越多越好,但絕不能一下子大幅增加運動量,否則會把自己推到極限,容易受傷。(圖片:canva)

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

運動當然越多越好,但絕不能一下子大幅增加運動量,否則你會把自己推到極限,容易受傷。可嘗試奉行「10%原則」,即以一星期的總運動量計算(例如以跑步或踩單車的總距離或時間計算),每星期增加最多百分之十,然後每逢第三或第四周開始又以百分之十的幅率逐漸減量,讓肌肉有足夠時間復原。

學習正確的運動技能和技巧

不正確的動作會對關節構成過太壓力;如加以重覆進行,會造成慢性損傷,所以蹲下時應避免彎膝超過九十度;這是一例。着地前膝關節與腳趾的位置無論何時均應連成一線。還有,避免從事膝關節與腳趾以相反方向進行的動作,以免膝關節嚴重受傷。

聆聽身體發出的信息 量力而為

疼痛或不舒服是身體發出的信號,表示傷患已至。如有不適或肌肉、關節出現痛楚,應立即停止活動,防止進一步損傷。疲勞、狀況不佳時亦不要勉強自己運動。應按自己的年齡、體能、技巧和經驗去選擇運動項目。舉例來說,你想在三個月後參加四十公里的馬拉松賽事,但你現時一口氣只能跑五公里,那麼到時你便會有較高的受傷風險。競技性和撞擊性運動(如足球和籃球)易引起損傷和意外,所以從事該類運動前宜先鍛鍊好相關技能和體能。

人隨著老紀愈大,即使不是運動員,亦有可能在進行體能活動時受傷,但大部分的運動創傷都是可以預防,只要有正確的姿勢及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傷。

Source:HK01,衛生署,體育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