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紛紛撤廣告 Facebook如何回應內容管控?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言論讓Facebook陷入了困難處境。儘管社交平台面對審查壓力已不是一天兩天,但隨着Facebook公司員工、普通用戶以及廣告商接二連三的抗議,公司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內外交困的狀況。創始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此時再次發聲,維護公司支持言論自由的立場。但在多重壓力之下,Facebook的一貫立場顯得很脆弱不堪,接下來朱克伯格也許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

內外交困

儘管Facebook在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不法盜取使用者個人資訊影響選舉的醜聞曝光後也曾受到激烈的外部批評,此次Facebook,尤其是朱克伯格本人更受到了內部員工的強烈反對。

一份洩露的員工大會記錄顯示,朱克伯格認為就煽動暴力而言,特朗普的Twitter推文並沒有鼓勵他的支持者自行動用武力來「伸張正義」,因此並沒有違反公司的相關政策。

由於Facebook的對手Twitter在特朗普的推文前加上了警告,用戶必須在閱讀警告後點開推文才能閱讀。民眾藉此批評Facebook的不作為。(GettyImages)

但Facebook的員工對此並不買賬,他們認為朱克伯格拒絕承認Facebook正在幫助特朗普鼓勵使用武力對付示威者。幾十位員工進行了「虛擬」罷工,更有多位僱員在Twitter上公開批評公司的立場。

幾天後,朱克伯格再次發文稱公司支持黑人社區,並說Facebook顯然還要做更多以保護人們的安全。

當然,事情並沒有因為朱克伯格的「空談」而結束。幾個美國民權组織發起了「停止藉仇恨牟利」(Stop Hate for Profit)的運動,呼籲廣告商停止向Facebook投放廣告。此後,戶外運動品牌The North Face、電影發行商Magnolia Picture、服裝連鎖店Eddie Bauer等十幾家公司已經撤走廣告。而加入的公司數量還在繼續增加,包括在美國有1.54億用戶的第二大電訊商威訊(Verizon)。Facebook高層管理人員波茲(Neil Potts)在與廣告公司的會議中承認,公司正在經歷一次信任危機。

美國第二大電訊商威訊是目前在Facebook撤廣告的最大的企業。據《金融時報》報道,儘六月的前三個星期,威訊就在Facebook投放了$850,000美元的廣告。(GettyImages)

但公司要考慮的問題還不止這些。早在劍橋分析盜取Facebook用戶數據協助特朗普贏得大選前,Facebook就已經面對來自美國民主黨的批評、甚至拆解Facebook公司的呼聲。而如今在大選民調上超越特朗普近10個百分點的拜登,也一直要求Facebook刪除一些有關選舉的假資訊(當中明顯包括一些來自特朗普本人的資訊)。如果Facebook對此視而不見,他朝拜登若搬進白宮,就可能給Facebook帶來更大的麻煩。

Facebook的掙扎

Facebook這次面臨的危機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包括Facebook在內的社交媒體公司對內容管控的取態,最初是自以為是「言論自由」的平台,沒有責任亦不應該對出自用家的內容進行管控;然而隨着社會媒體逐漸變成人們生活幾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後,它們才意識到部分內容其實有必要作出管控——例如涉及恐怖主義、煽動暴力等內容。

當然,作為私營企業,社交媒體一方面不願為管控內容付出愈來愈多的經營成本,另一方面也不願意因管控內容標準的爭議而得罪爭議各端的任何一方。因此朱克伯格曾多次要求有民意基礎的政府「介入」。

朱克伯格去年做出由國會進行內容管控的提案,但提案中的內容卻極為空泛。(GettyImages)

在去年3月,朱克伯格就曾「邀請」美國國會來管理平台內容。在這封發表在《華盛頓郵報》上的「邀請信」中,他提出四類需要規管的內容,當中一項是「有害的內容」(harmful content)——這就有可能涵蓋特朗普「開始搶掠就會開槍」(When 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的爭議性言論。不過,國會卻未有進一步回應,顯然是不願也暫時無法面對如何為「網上言論自由」劃下清楚界線的爭議。

這條界線的確甚為難劃。例如朱克伯格信中的「有害的內容」這一分類下又包括哪些內容呢?直播新西蘭發生的恐怖主義槍擊案大概算是。如果是轉播這件槍擊案並加上模糊化的影片又算不算?這些也是令國會與社交媒體頭大的難題。

其實早在2018年初,朱克伯格就曾公開在社交媒體聲明,準備在今年投入大量資金「治好」Facebook內容管控的問題,而到了當年年底卻承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而幾個月後Facebook就對國會提出上述的「邀請」,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個社交媒體巨頭是否「承認失敗」、自己解決不了問題,而想把問題拋給國會去解決。

朱克伯格本人表示,在決定不對特朗普發佈的內容做任何形式的管控時已經預料到民眾甚至公司員工的強烈反對,而此時朱克伯格則不得不面對這以決定的後果。(GettyImages)

不得不碰的燙手山芋

然而,從這次Facebook的風波可見,無論是美國民眾、社運人士,還是在社交媒體刊登廣告的私營企業,甚至是有代表民意的政治人物,也將管控言論的責任放在Facebook等社交平台身上,卻並沒有聲音指這是國會和政府的責任。在這樣的情況下,Facebook也不能不硬着頭皮,去碰這個燙手山芋。

面對針對他而非針對政府部門的重重壓力,朱克伯格至今對事件的回應似乎透露出退讓的可能。他在Facebook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儘管公司的政策允許有關國家使用武力的討論,今天的情況卻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對這一討論該有哪些潛在的限制。這,跟上述「有害的內容」如何劃界一樣,當然是值得討論的,而且這種討論當然也是各執一詞、沒完沒了的。

然而,面對來自各方排山倒海的壓力,朱克伯格已經沒有閒暇去作這些「學術討論」。他唯一可做的,大概是向壓力低頭,武斷地收緊對某些言論或某些人的言論的管控,而將這些行動料將帶來的另一波爭議留待日後眼下危機過後再從容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