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變生意 支教7日花萬元買義工證書 大涼山淪為「愛心秀場」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支援落後地區、教育扶貧,幫助農村、偏遠村落的孩子獲得城市教育資源本應是積德行善好事一樁,然而近日有內媒曝光「大涼山公益支教」背後的「生意經」。7日收費萬元就能獲得到義工公益證書、鄉村助學研學報告,不僅無人質疑,甚至多數已售罄,還有大量候補者正排隊等待名額。

大涼山孩子。(支教老師額布)

據《潮新聞》調查報道,受商業利益驅使,內地有部份研學機構推出,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大涼山支教的研學項目,將大涼山的孩子包裝為「尋求支教老師的學生」。惟該項目並非出於愛心,而是「7日收費萬元就能拿到義工公益證書、鄉村助學研學報告」的「偽公益、純生意」的商業項目。

項目宣傳片中,還經常出現大涼山的孩子身背乾柴走山路,以及生火煮飯等鏡頭,藉此放大悲情博取公眾同情。並且特別用較差的食宿條件當做賣點,稱「每一次困難都是成長機會」「想讓孩子多吃苦,就去村裏補一補」。

大涼山公益支教項目,價格高達萬元。(潮新聞)

毫不掩飾的「偽公益」受到眾多需要「提升背景」的高校學生追捧。參與的學生們,有些需要支教經歷用於評優、保送研究生,以及申請國外大學;而且還能去大涼山來一場鄉村旅行,可謂「一舉二得」。甚至有小二、小三的小學生來當「支教志願者」體驗生活。

可見,許多支教研學團的「老師」並未達到教學水準。而在一個個支教研學團中,被支援的大涼山孩子,只能成為滿足這些功利需求的「道具」,一次又一次參加內容差不多的「免費課程」「免費夏令營」,走馬觀花式的配合送禮、合影,配合表演。

小學生到大涼山「支教」。(潮新聞)

相關支教研學項目價格普遍在8000元(人民幣,下同)至1.1萬元,個別較貴的甚至達到4萬元。高昂的研學費用,純利潤達到70%。大涼山當地某公益組織負責人張華介紹,因為入行沒有技術、資金門檻,全國販賣商業支教研學的機構愈來愈多。

大涼山的孩子,攝於2015年1月。(視覺中國)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公益支教需要「雙向奔赴」,志願者在具備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契合受教地區的實際需求。一些個人或機構不合規甚至「賣慘式」售賣大涼山支教的行為,最終還是會導致花錢的志願者、大涼山的孩子都成為「公益生意鏈」的受害者。此外,研學的重要性在於提升孩子素養,而非滿足做公益的成就感,或是盲目跟風。

內地教育學者熊丙奇撰文批評這類研學團,表示形式主義的公益支教,會影響大涼山孩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他們的成長產生很大傷害。監管部門要規範這類研學活動,明確禁止研學機構搞虛假支教,進行虛假宣傳。尤其要規範公益支教,不能把公益支教變成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