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國政協之變 汪洋內部會議闡述「務虛」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近日,中國政協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動向。在這場中國政治制度整體性現代化的局面下,長期被很多人視為「花瓶」的政協系統,也正在發生變革。

汪洋領導下的中國政協出現一些改革動向。(AFP)

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蔘加了一個名為「委員講堂」的活動。汪洋稱,「『委員講堂』是十三屆全國政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一項履職創新探索」,「要……打造成為展現政協委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重要窗口。」

據悉,「委員講堂」成立於約一年前。政協委員們基於自身研究特長,已經聚焦經濟社會熱點問題錄製了16期並播出了6期節目。

此前一天,汪洋與一些民主黨派中央負責人座談,就其「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微觀主體活力」課題調研成果進行協商。汪洋也稱「創建全國政協宣講團並開展宣講活動,是全國政協……一項重要探索,也是政協履職形式的重要創新。」

另外,官媒新華網在報道7月8日於寧夏舉行的中國政協重大專項工作委員宣講團首場宣講報吿會時,也有類似的,甚至是一字不差的陳述。

6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北京接見出席全國政協中非友好小組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的小組成員。 (中新社)

其實在6月份,中國政協也曾有過一次引起小範圍注意的創舉,也即成立「中非友好小組」。汪洋在接見該小組成員時,稱其「是黨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國政協第一個對外友好小組,在人民政協對外交往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由此可知,未來政協內部可能還會出現其他類似的小組,其在中國外交領域或將扮演更重要角色。

在很多人的認識裏,中國政協在中國政治架構裏是類似「花瓶」的設置。不過至少在近年裏,政協內部正在產生越來越多的變革迹象。

2013年10月,中國政協在汪洋前任俞正聲擔任主席期間,召開了「雙週協商座談會」。其前身是始於1950年終於文化大革命的「雙週座談會」。

政協的變化還體現在中國正在進行的黨政機構改革裏,這主要是通過統戰系統來實現。根據這次機構改革方案,本來歸屬政務系統管理的民族、宗教事務,都被劃入了中央統戰部。而全國政協主席對統戰系統負有相當的領導責任。

此外,全國政協主席還在地方治理和台灣事務上承擔着相當的責任。近年新疆問題嚴峻,儘管「分裂主義、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勢頭有所遏制,壓力仍然存在。與此同時,台灣問題的緊迫性越發凸顯,也需要政協方面發揮其長袖善舞的特長。

需要指出的是,根據官媒6月26日的報道,中國政協在此前還召開過一個具體時間未被披露的會議,名為「全國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務虛會」。公開報道中未見其他政協主席召開過此類會議。

汪洋在這次會議上的發言對於政協的改革頗有指向意義。他表示,「務虛是謀劃工作、推動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重務實、善務虛是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要完善主席會議成員務虛會制度,引領全國政協系統想大事、謀長遠、解難題,提高戰略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推動政協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

他還稱「人民政協植根於中國歷史文化,產生於中國人民革命的偉大斗爭,發展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輝實踐,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獨特優越性和制度競爭力。」

在中共對中國國家事務的領導和治理體系裏,政協確實呈現出「務虛」的特點,社會各方也可以參政議政,但是無法對政治議程造成決定性影響。

另一方面,政協的「務虛」又能夠與中共治理形成一種補充。這種協商民主的相互關係,與西方選舉民主制度的確實存在較大差異。

當然,在中國政協發揮其「獨特優越性和制度競爭力」之前,仍然面臨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特別是統戰無力、程序形式化、官僚主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