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蒙語學校加大漢語授課惹爭議 學者擔心削弱母語教育

撰文:米樂
出版:更新:

內蒙古自治區官方近日推新政策,要求當地以蒙古語授課的小學自秋天開始改用國家通用語言教材引發輿論爭議,有學者擔心此舉削弱蒙古語母語教育,也有違憲法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平等的保障。

內蒙古新的雙語教學政策計劃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力度。(網上圖片)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8月26日發佈了《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實施方案》,要求自秋季起,當地以蒙語授課的小學一年級開始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教材。在今後兩年逐步開始小學一年級的政治課、歷史課也改用漢語授課。

此事引發一些蒙古族學生家長表示不滿,亦有蒙古語言和文化方面的專家學者開始在媒體發表分析和看法,指出新政策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這些爭議亦引發諸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等西媒輿論的關注。

內蒙古大學副校長齊木德道爾吉接受官媒央視採訪時,曾強調內蒙目前的民族語言教育是成功的,並委婉地指不當修改現有雙語教育,將不利民族團結。

也有學者從憲法的規定來評論。根據BBC報道,內蒙古大學的蒙古學專家特古斯巴雅爾7月在《蒙古文化周刊》上指出,加大漢語教學時間會削弱蒙語教育,違背憲法中有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平等的規定。特古斯巴雅爾擔心新政策會弱化母語教育,他認為此舉難達雙語教育初衷,培養不出「雙語者」。

內蒙古以往也有雙語教育,BBC指出,當地過去採用「一類雙語教育」,從小學3年級起學漢語,而老師以母語講解漢語。曾有受過「一類雙語教育」的民眾表示,這種體制的畢業生一般都蒙漢語兼通,甚至因雙語體制,使他們日後更容易掌握英文和其他第二外語。

BBC表示,這些民眾擔心官方現在實施的「二類雙語教育」,自小學一年級起每天增加一個小時的漢語教育,會壓縮其他母語教學的課程時間。

8月8日下午,小朋友在那達慕開幕式上演唱歌曲。(中新社)

另據內蒙古官方8月31日公布的新方案解讀文件,新雙語教育方案並沒有改變原來少數民族語言教學的課時,教材和體制。BBC認為,官方此舉是為了安撫民眾的不滿。報道認為,對於許多蒙古族人來說,他們把語言視為其獨特文化身份的最後一個殘存標記。

雖然上述新政策讓少數民族更容易融入漢族主流,對少數民族有利,但新政策也引發了焦慮和恐懼,一些人認為,這些措施很快會抹去他們自己的文化和身份。

德國之聲中文網指出,儘管近日官方公布的「政策解讀」試圖緩和當地人的不滿,但許多蒙古族學者以及老師和家長仍擔心,新措施是政府強行加速同化進程的手段,不僅將令蒙古語陷入生存危機,也是剝奪蒙古人最後的民族身份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