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民眾防疫意識與天氣有關 高溫熱浪或成疫情「幫兇」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8月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刊發一項關於新冠疫情中高溫熱浪作用下,公眾風險感知和防疫行為變化的研究。本次研究以去年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子,揭開高溫天氣或成為疫情擴散的「幫兇」。

7月12日,中央氣象台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多地有35℃以上高溫天氣。江蘇南京市市民手持迷你風扇外出。(中新社)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人群健康重點實驗室,基於去年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疫情做回顧性的調查,共收集1000份有效回覆。研究總結分析,高溫熱浪或是降低民眾遵守新冠預防措施的重要驅動因素。

研究指出,去年5月至9月,全國各地共發布高溫預警18992次。去年6月11日,北京市新發地批發市場爆發新冠疫情,北京當時正遭受頻繁的高溫,6月6至8日、6月14至16日、7月23至25日共發布3次高溫預警(35℃以上)。

研究發現,在高溫天氣下,持續戴口罩的行為減少20.6%;暴露在高溫天氣中,持續佩戴口罩的可能性平均下降58%;乘坐通風良好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可能性下降41%。熱浪分散民眾對於新冠的警惕性,呼吸短促、悶熱和出汗所產生的不舒服的身體和心理感覺,或是降低公眾戴口罩依從性的主因。

在不同分組中,堅持戴口罩或乘坐通風良好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可能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戴口罩行為。研究總結中提到,個體經營者和服務人員「持續戴口罩」的情況下降的可能性相對較低,反映內地對服務人員的嚴格監管,特別是無法避免與公眾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超市收銀員、快遞員、銷售人員等,但上班族對疫情放鬆警惕,更可能減少防控,或成為高危人群。

2020年6月-7月,北京熱浪和非熱浪期間的公眾風險感知和防疫行為比較。 (A)風險感知優勢;(B)防疫行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

《健康時報》報道,據中國天氣網不完全統計,從今年8月6日上午8時45分,至8月8日下午3時9分,全國各地共發布105條高溫預警信息。雖然上述研究是針對去年夏天的北京,但在今年夏天,因高溫下的防疫鬆懈而引起疫情擴散的問題依然存在。

目前,江蘇、河南等地正爆發新冠疫情。國家衛健委公布,內地昨日新增125宗確診病例,其中94宗為本土個案,包括河南41宗,江蘇38宗,湖南12宗,湖北3宗,其餘31宗為境外輸入病例。

報道指,居住於江蘇揚州涉及疫情社區的市民透露,棋牌室疫情防控較弱,很少會要求客人戴好口罩。另一位常乘坐高鐵往返於湖北荊州市和外地民眾稱,進入荊州站候車廳時,工作人員會要求乘客戴口罩,但候車廳內有乘客會摘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