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張伯禮等多位專家指出 短期內中國動態清零仍為最佳方案

撰文:蘇子牧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肆虐,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等多位專家表示,短期來看,中國動態清零仍為最佳方案。

據《健康時報》周五(4日)報道,張伯禮、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等多位專家透露,中國動態清零政策短期來看仍為最有效手段。

張伯禮認為「動態清零,精準防治」的策略是成功的。(資料圖片)

張伯禮指出,中國是全球新增確診人數較少和全球疫苗接種數量最多的國家,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能夠有效控制疫情十分不易。中國一直堅持「內防反彈,外防輸入」、「動態清零,精準防治」的策略是成功的,確保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也保障了經濟社會穩定和發展,綜合評判,成本效益比是最優的,也彰顯了中國的制度優勢和科學決策,中國疫情防控永遠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蘭州大學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預測系統負責人黃建平團隊模擬了全國在不管控情況下的疫情形勢。結果顯示,當中國全面放寬防疫措施時,一輪疫情結束後全國累計確診病例預計約為1,024萬。

黃建平表示,在當前國內外疫情形勢下,中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依然是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方案,但可以適當做好精準防控。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研究員、中國國家衛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劉珏亦表示,需要繼續一段時間堅持動態清零政策。

2月2日,醫護人員身穿全套防護裝備在北京一個監測站噴消毒劑。(AP)

中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系主任吳明則表示,原本對新冠病毒的了解就存在很多未知數,且變異性強,不可知和不確定因素就更多,其它國家或地區的經歷已經證明了疫情會導致大量死亡、後遺症對健康的長期危害,如果沒有已經沒有太大危害性的足夠證據,不應該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去冒險。

「動態清零的大政策不能調整,但個別措施可以更加精準」,劉鈺建議,利用大數據技術輔助更加精準、小範圍的防控。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流行病學專家、首席防疫科學家曾光2月28日曾發文說,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曾光稱,動態清零是中國在特定時期內的防疫對策,不會永久不變。在對發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況下與病毒共存,是人類的長遠目標。但他也強調,當前西方國家迫不及待實施與病毒共存,對中國而言風險很大,不宜隨之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