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著陸區地貌 證實火星曾有大量液態水

撰文:梁子傑
出版:更新: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太工程中心表示,著陸火星並進行火星表面探測的祝融號火星車帶回豐富的科學成果,證明在距今10億年(晚亞馬遜紀時期)以來,著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

官方媒體《央視新聞》今(18)日報道,內地發射探測火星的天問一號,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問一號環繞器已在軌運行780多天,著陸的火星車「祝融號」累計行駛1921米,完成既定科學探測任務,獲取原始科學探測資料1480GB。

科學研究團隊通過對著陸區分佈的凹錐、壁壘撞擊坑、溝槽等典型地貌的綜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與水活動之間存在的重要聯繫,獲取一手科學資料。

通過「祝融號」火星車相機影像和光譜資料,在著陸區附近的板狀硬殼岩石中發現含水礦物,證明了在距今10億年(晚亞馬遜紀時期)以來,著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

結合相機影像和火星車移動車轍等資訊,發現著陸區土壤具有較強承壓強度且摩擦參數較低,存在與水活動相關並經歷風沙磨蝕的特徵。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風沙與水活動對地質演化和環境變化的影響,為火星烏托邦平原曾經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豐富了人類對火星地質演化和環境變化的科學認知。

有關成果已在《Nature Astronomy》、《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中國科學》等海內外權威學術期刊發表。

中國於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發射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天問一號」前往火星進行探測,2021年 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祝融號」為天問一號任務火星車。高度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立項,計劃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天問一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實施火星捕獲,成為中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2月24日探測器進入火星停泊軌道,開展了為期約3個月的環繞探測,為順利著陸火星奠定了基礎。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著陸,使中國成為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