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外醫療技術封鎖 中國自主研發磁力共振儀器在深圳量產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磁力共振儀器被譽為「尖端醫療設備皇冠上的明珠」,對於心腦血管、神經和腫瘤等多種重大疾病影像診斷有重大意義。近日,這項被國外封鎖多年的技術,在中國取得新突破,中國自主研發的磁力共振儀器研製成功,開始量產。

據央視報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生產線上,中國自主研發的磁力共振儀器正在生產,經過一系列複雜精密的程序之後,它將出現在醫院的檢查室裡。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技師張輝介紹,國產磁力共振的圖像質量一點都不遜色於國際先進的磁力共振儀器生產廠家,價格也將比以前大大降低。「我們醫院的醫療檢查費相對於以前也在逐步地降低,這對於我們廣大人民群眾來說,看病的時候花費就會更少了。」

目前,這台中國自主研發的磁力共振儀器已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中投入工作。儀器工作的情況,會實時傳輸到15公里外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網絡資源圖)

據悉,這款儀器可以獲得人體的全身影像,不僅分辨率更高,還加速了成像速度。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副所長李燁介紹,以前磁力共振就像拍照片一樣,是一張一張的,患者一動照片就會模糊。「我們現在有了快速成像技術之後,組織動也不怕,我們可以看到它動的過程。」

除在磁力共振的影像診斷裝備上實現重大突破,目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也已經研發出可以為肝臟和乳腺疾病提供早期篩查的無創超聲彈性成像技術;研發的為帕金森、癲癇、阿爾茨海默病提供治療的超聲神經調控重大儀器也開始進行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