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日本廁所精工細作 變體檢中心還可帶動社會發展?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日本製造不只令人放心,更時常帶來驚喜。相信不少人第一次到日本旅遊,印象最深刻事物少不了洗手間內那座功能多多的廁所。日本廁所是少數連《人民網》亦忍不住稱讚的日本事物之一──看看廁所怎樣體現日本製造業的「ものづくり」(暫譯為精工細作)。

▲著名Youtuber PewDiePie亦被日本廁所的高科技嚇呆。

「ものづくり」是個日本獨特概念,漢字寫成「物作り」,字面上指「製作物品」,但實際上藴含的意思卻遠遠不止如此。雖然與英語中「Craftmanship」意思類近,但Craftmanship重視工藝和技術,體現在富有經驗工匠巧手之中;相反,「ものづくり」更重視被創造出的物品本身,如何與使用者、社會以至大自然共生,而廁所就是一個好例子。

   全自動化 洗手洗屁股到洗廁所為你代勞 

使用者一踏入洗手間範圍,廁板便會自動打開,彷彿在向你說「歡迎使用」。而使用者「完事後」廁所更會自動沖洗,確保無論是廁所或是使用者也會在離開時乾乾淨淨。廁所本身亦有自我潔淨功能,連你推我搪不願洗廁所的戲碼可以省省了。不得不提的清洗屁股功能,令不少初到日本的外國人「又驚又喜」。

至於洗手方面,無論是水、洗手液到乾手機亦是自動化,使用者完全無需碰觸任何按鈕。雖然香港廁所的自動化也相當充足,但日本同時顧及了用水問題。廁所水箱上設有的洗手盤,正可將前一位使用者洗手用的水儲下,留待下一名使用者沖廁用。

日本廁所是一種精工細作的表現。(網上圖片)

   6秒距離 溫暖你身 溫暖你心 

冬天時上廁所永遠是個挑戰,要脫下褲子坐上冷冰冰的廁板其實需要很大勇氣,而日本廁所當然考慮到這一點,連機械亦有顆「溫暖的心」──廁板加溫功能。但有外國遊客發現,每次坐上廁所時廁板也是暖暖的,質疑長期加溫的做法不環保。不過,其實多功能廁所在感應到你走進廁所時便會自動啟動加溫裝置,在6秒內升至29度。為什麼是6秒?日本發明從不在小地方馬虎,這個6秒的數字是由大量的市場研究數據中得出,平均由踏入廁所門到坐在廁板上的所需時間。

水箱上有洗手盤的設計。(網上圖片)

   貼心「音姬」減尷尬

不得不提的另一個廁所小工具便是「音姬」 。這個聽起來像故事角色的名字,其實是一個以不同音效或音樂蓋過令人尷尬的「排放聲」的裝置,有流水潺潺,雀鳥鳴叫等種種聲音。有不少日本女性會邊沖廁邊如廁,以一種水聲蓋過另一種水聲,而音姬面世後日本省下不少水。

   一張貼紙解決男廁衛生問題

至於男廁的衛生問題原來用一個標誌便可辦到。長久以來一直有「男性都是捕獵者」的說法,啟發了業者將一個用感熱墨水印刷的圖案貼紙貼在尿兜適當的位置,「擊中目標」的話標靶或蟲子圖案便會變淺色並消失。此類設計後來甚至推出LED燈版本,確保男性一定會狙擊目標。

   廁所遠不止廁所 還身兼家庭醫生?

網絡上有句玩笑話:「能超越日本的只有日本。」在看到日本廁所朝着私人健康監測站的方向發展的一刻,你不得不相信這個說法。知名廁所製造商TOTO推出的智能廁所可以連結醫院,監測使用者尿糖及尿液溫度等。甚至以廁板上的感應裝置測量使用者的脂肪比率、體重及血壓等,亦可儲存每名家庭成員的體檢數據,及早發現健康問題,稱得上是一個小型體檢中心。

日本廁所與女性發展其實亦環環相扣。(網上圖片)

    廁所與社會環環相扣

2015年時,日本政府甚至推出一個日本廁所獎項,希望改善廁所質素以改善日本國民的生活質素。什麼?日本廁所質素還需要改善?日本政府認為廁所質素甚至可與社會發展掛勾。「若女性缺乏恰當的衛生設施環境,她們在學校與職場的社會參與度亦會降低。」曾任男女共同參與部大臣的有村治子認為廁所對女性在社會上發展有着關鍵性的角色,又有「廁所大臣」的稱號。

建築師横山明希(音譯)是廁所改善計劃的一員,她向《週刊新潮》引用有村指:「女性不願使用公園髒亂的公廁,要讓在職女性興盛發展,就必須改善公眾地方的廁所。」

首相安倍晉三亦曾指,提升廁所質素可以協助女性更加容易「展露光芒」。日本內務省2015年一項調查指出,78%日本男性是全職工作,但女性中就只有44%,安倍政府的男女共同參與部就是希望鼓勵更多高學歷女性投入勞動市場,提高勞動力市場供應及家庭總收入。

為解決日本長年的兩性不平等就業數據,日本必須在這個看似無關重要,卻與女性發展環環相扣的廁所問題上再下功夫。「ものづくり」精神講求製造出的物品要與社會有所裨益,這一點充分體現在日本精工細作的廁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