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當Tesla逐步將電動車普及 為何德國仍在沉睡?

撰文:羅恩賜
出版:更新:

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部與德國可再生能源供應商LichtBlick今年初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德國在電動交通系統方面遠遠落後於中國及美國,「諷刺地,在這方面發展中一直沉睡的,竟然是有『汽車國家』之稱的德國。」LichtBlick提到。在電動車開始席捲全球的年代,為何德國仍然沉睡?

德國在電動交通系統方面遠遠落後於中國及美國;圖為Tesla電動車正在充電。(路透社)

2016年,在德國登記的340萬輛新車之中,只有1.1萬輛是電動車。為什麼德國消費者這麼抗拒購買電動車?德國消費者組織聯盟(Federation of German Consumer Organisations)的專家科爾比(Gregor Kolbe)認為原因有3個──續航距離、充電基建、價錢。

「相較歐盟其他國家例如荷蘭與挪威,德國人在購買電動車及混能車方面真的極為遜色,這很難過,卻是事實。」科爾比說。根據客觀統計數字,挪威的電動車銷量佔汽車市場29%,荷蘭佔6%,德國僅僅佔0.75%。

科爾比指出,很多德國人習慣在周末假日駕車遠行,駕駛上千公里的路程而不用將油缸入滿,因為總有一個油站在左近。「現實點看,電動車最多行駛150公里,最多200公里,德國的消費者都非常擔心駕駛電動車中途無電而進退兩難束手無策。」科爾比說。

德國的消費者都非常擔心駕駛電動車中途無電而進退兩難束手無策。(路透社)

其他地方如美國的消費者何嘗試不是同樣面對續航焦慮(range anxiety)的問題?分別在於美國全國擁有數以萬計的電動車充電站,而德國政府即使曾承諾會投資3億歐元(約27.3億港元)以拓闊充電站網絡,目前德國只有7500個充電站,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在小城市或偏遠地區可謂絕無僅有。

「今天購入一部電動車的德國人,很多時家裡都會安裝自己的充電設施,並且不會太依賴發展落後的公用充電設站。」科爾比補充。公用充電站的收費方式又不統一,有些用現金,有些用信卡,有些用預付卡;不同公司的收費亦非常混亂,提供充電服務的公司Dresden、RWE每1度電分別收取0.135與0.3歐元,一些獨立的服務商甚至每度電收取0.67歐元,比入油更貴,這些都是令電動車「趕客」的考慮因素。

德國的汽車製造商極為成功,他們擁有受歡迎的產品,而且極具競爭力,因此他們要積極發展電動車的壓力不似法國等國家那麼大;圖為德國總理默克爾巡視車廠。(路透社)

沒有人買電動車,政府與私人公司就沒有誘因安裝更多充電站;沒有更多充電站,就不會有更多人購買電動車;購買電動車的人少,汽車生產商要大量生產電動車的動機也減少。購買人數、充電基建、汽車價格互為因果,若不改善其中一項因素,德國的電動車發展只只會停滯不前。

Tesla的崛起美國電動車日漸普及的關鍵,德國的車廠卻並無很大意慾發展電動車。「其一原因,是比較其他國家,德國的汽車製造商極為成功。他們擁有非常好與受歡迎的產品,而且極具競爭力,因此他們要積極發展電動車的壓力不似法國等國家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