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是誰令昂山素姬也變 還是她沒變,變的其實是我們?

撰文:吳慕兒
出版:更新:

世人眼中的民主女神,因為羅興亞人事件,多年來頭頂上那看不見的光環被狠狠的摘下來,咒罵得最落力的,正是那批曾經把她捧到天上去的。
西方領袖、傳媒、諾貝爾獎得主一面倒指控她助紂為虐,恨鐵不成鋼般對她表示失望割蓆兼而有之。另有同情或支持者認為在軍方箝制下她根本別無選擇,看法兩極得彷彿世上只有正反二分法。
到底真的是昂山素姬改變了,還是世人自以為是,自始至終只是美麗誤會一場?

因為羅興亞人事件,昂山素姬多年來頭頂上那看不見的光環被狠狠的摘下來,咒罵得最落力的,正是那批曾經把她捧到天上去的西方領袖和傳媒。(視覺中國)

2016年3月,印尼多位人權組織份子因昂山素姬無視緬甸羅興亞人的惡劣人權狀況,在change.org發起網上聯署,促請諾貝爾獎委員會褫奪她的諾貝爾和平獎,當時國際間反應平平。6個月後,在萬眾觸目和期待下她以緬甸國務資政身分在聯合國年度大會上發言,當時她已揚言毋懼國際社會對他們處理羅興亞人手法的質疑,以堅定語調鏗鏘有力地說:「我們致力在國內為所有社群達到一個和平穩定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也許政治資本尚算豐厚,也有可能是「疑點利益歸於被告」,國際社會沒對才剛主政不久的她窮追猛打,暫時收貨。

去年9月昂山素姬以緬甸國務資政身份,在聯合國年度大會上發言,風光無限,事隔一年,她被指不敢面對國際指摘而避席。(聯合國/Cia Pak)

一年前風光 一年後心慌?

一年過去,這番漂亮的話並未實現。軍方屠殺羅興亞人指控越傳越烈,她的沉默受盡千夫所指,甚至連聯大也避席,疑似不敢面對外間批評。

事隔近一個月,終於為事件開腔,跟一年前雷同的官腔回應,表示「歡迎難民回國,會盡快為他們核實身分」等,未能平息眾人怒火,尤其是一班曾經崇拜她,視她為人權標誌熱心人的怒火。上述褫奪她諾獎的聯署,火速累增至42.7萬人。

在緬甸屬非我族裔、信奉穆斯林的羅興亞人被指長年受軍方殘暴對待,近期湧到孟加拉逃亡。(美聯社)
昂山素姬今日展示她和她的政府對若開邦恐怖事件被揭發,依然選擇將頭埋在沙裡。
國際特赦組織
如果你的沉默是你登上緬甸最高職位的政治代價,那麼代價實在太大。
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獎主、南非開普敦聖公會前任大主教杜圖
緬甸軍政商界清一色是軍方人馬天下,可以讓昂山素姬發揮的政治空間相當有限。(視覺中國)

希望越大……

她大有拒絕承認軍方種族清洗的理由:事發的若開邦北部,早已被軍方劃為記者禁地,沒有客觀證人說明那兒真實狀況,即使當地人以手機拍下種種證據,傳媒也難以核實真偽。即使如此,在多個權威國際和人權組織力證下,軍方暴行還是難以洗脫。

眾人對昂山的憤怒,與其說是基於行為龜縮和言辭閃縮,倒不如說是對她一股殷殷期望落空的後遺。多年以來,面對威脅她生命的軍頭也不怕,敢於帶領國民苦苦抵抗,為免離開緬甸後未能回國繼續發聲,連居於海外的丈夫患病到辭世未能見最後一面亦在所不惜。沒有人不佩服她的決心和勇氣,自動把她提升至等同德蘭修女、曼德拉和甘地的「神枱級」地位。

於是乎,大家期望掌權後的她繼續與軍方周旋到底。當察覺她似乎沒有那樣做,甚至開始維護對方的時候,難以置信和被騙的感覺充斥胸腔,陸續發難譴責。然而指摘是否公允,責罵之前有否想過,她手握的權力到底有多少?

緬甸軍總司令敏昂萊相當精明,懂得借助昂山在西方國家的人氣,來為軍政府塗脂抹粉。(視覺中國)

軍方塗脂抹粉的炮灰

緬甸自1962年軍事獨裁者奈溫上台,多年來由軍方實施軍事統治。至2010年釋放軟禁逾廿年的昂山,表面上要邁向民主改革之路。2015年大選,昂山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勝選,即使明顯受針對她的條款留難未能出任總統,她自信地表明自己地位超然:「我將凌駕總統之上」(be above the president),躊躇滿志要推動憲法改革,同時改善民生。

可是即使在總統之上,她上面還有龐大軍方勢力:軍方掌控國防部,內政部和邊境事務部三大最重要部門,警察亦歸他們管轄。最重要的是,有權叫停民選政府運作的權威單位國防安全委員會中11名成員,其中6人由軍方委任,而且政府大量高職由軍人出任。在政府以外,軍方還控制當地龐大商業利益。

軍政商界清一色是軍方人馬,國防預算佔政府預算高達14%,較醫療和教育預算加起來還要多,身為無兵司令的她亦只能默默忍受。相對而言,國會四分一議席必須留予軍方,讓軍方手持足夠票數阻止任何修憲行動,已不是那麼難以接受。

看到這裡,足見軍方下放權力的「誠意」。事實上,精明的緬甸軍總司令敏昂萊或許早已看中她在西方國家的人氣,借助她來為軍政府塗脂抹粉,解除各國對緬甸的制裁行動而已。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與昂山會面時表現親暱。因為昂山努力奔走,美國政府陸續解除對緬甸各項制裁。(視覺中國)

是無力 但有心

敏昂萊的圈套,當年在牛津大學修讀「神科」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科(PPE)的昂山豈會看不穿?她之所以甘於被利用,因為深知除了自己之外,飽受戰火和軍方摧殘的祖國,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而且千辛萬苦掙扎多年,才得到一個接近權力機會,無論如何也值得她放手一搏。

《紐約時報》今年四月曾為她掌權一年後的成績埋單結算,結果慘不忍睹:在孟族佔大多數的一處南部地區,以曾用高壓手段對付當地人的父親昂山將軍名字,為一條新橋命名,惹來孟族民眾激烈反彈。緬甸擁有多達135個不同族群,她以結束各地長年出現的種族叛亂為施政重要目標,卻未見成績,政府部隊與各族間的衝突不減反增。

令人較意外的是,她上場後政府對網上言論打壓同樣較前增加。上任一周年的全國電視演說中,她表現防備:「如果你認為我的表現對國家和人民而言不夠好,假如其他有人或機構可以做得較我們更好,我們已預備可隨時下台。」選民明顯有聆聽她的話,今年四月初舉行的國會和地方議會中期選舉中,NLD僅在19個議席中贏得9席,與2015年大選橫掃86%議席的強勢形成強烈對比。

昂山素姬父親昂山將軍(圖),帶領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統治,擁有國父級地位。(網上圖片)

不是吃素的人

即使明知軍方掣肘無遠弗屆,看到緬甸的蝸行牛步進程,全世界對她的耐性還是一直在消耗。外表溫柔婉約,卻從來不是軟柿子的昂山,那怕會失去全世界的支持,仍絕不低頭,因為她有一套信念,執意要改善國民生活。

她的父親昂山將軍,是帶領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統治,邁向獨立的英雄,擁有國父級地位。可惜在獨立前遭政敵暗殺身亡,當年她只有兩歲。

緬甸基本上沒有姓氏傳承概念,昂山將軍三名孩子的名字,竟全部保留他的名字昂山,在當地人來說相當不尋常。自幼失怙,就算因父之名或流著軍人血液不會令她堅強起來,種種經歷也會逼使她磨練出鋼鐵意志。二哥八歲那年跟她玩耍期間意外死亡,另一兄長盛傳被軍方籠絡,希望他回國反抗昂山。

擁有鋼鐵意志的昂山,為國家大事放下兒女私情,丈夫阿里斯臨終前,亦未能見上最後一面。(網上圖片)

因父之名

曾任護士的母親金姬在丈夫死後加入政府,曾任衛生部長,1960年出任駐印度緬甸大使。她隨母親到德里讀書,其後到英國升學,邂逅後來成為她丈夫的阿里斯(Michael Aris)。她早跟丈夫約法三章:「如果有日她認為有需要,絕對不能阻止她回緬甸」。阿里斯生前曾寫道:素姬自童年開始,已「深受如何能夠幫助她的人民這問題佔據,沒有一分鐘,她能忘掉自己是緬甸國家英雄昂山的女兒。」

結果不幸言中,1988年回國探望病重的母親,為免離開緬甸後不能回去,她狠心拋下丈夫和兩名兒子,就連阿里斯患癌病重到性命垂危,仍毫不動搖。據親屬透露,阿里斯一直在等待,渴望妻子跟他好好道別,結果他等不到,帶著遺憾離世。

接受訪問時,昂山淡然指:「我只是名政客,不太像戴卓爾夫人,同時也不是德蘭修女。」然後雙眼發亮地補充,「甘地其實是位十分精明的政治家。」(視覺中國)

我只是政客

今年四月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她似有意為大眾印象的自己切割。當記者問及「有否覺得西方傳媒把你比作德蘭修女和甘地是誤解了你,其實你更像是戴卓爾夫人」時,她回應:「我只是名政客,不太像戴卓爾夫人,同時也不是德蘭修女。」然後雙眼發亮地補充,「甘地其實是位十分精明的政治家。」

訪問中清楚可見她對政治的熱忱。緬甸以她所屬,佔七成人口的緬族主導,近九成人信奉佛教,其他族群沒有一個佔多於一成人口。由東南亞第二最富庶國家淪為最貧窮之一,她很清楚改善就業,維持和平進程才是祖國當前急務。

在牛津多年浸淫,她對古代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君王論》中的政治權術以至邊沁(Jeremy Bantam)的功利主義理論不會陌生──為達成心目中理想藍圖,為大多數人利益著想,必要時犧牲少數人亦在所不惜。暫且放下大多數緬甸民眾均看不順眼的羅興亞人,甚至是其他少數族群,只不過是經過政治計算後的必然結果。

更多精彩國際人物故事,立即鍵入【ICON】專頁

緬甸以佔七成人口的緬族主導,近九成人信奉佛教,其他族群沒有一個佔多於一成人口,昂山以多數人利益作考量,在政治上不無道理。(視覺中國)

一宗謀殺案 看清挑戰軍方難度

被軍方勢力重重圍困,她必須通過修改由軍方撰寫的憲法,一步步解開籠牢。她倚重全國民主聯盟資深法律顧問寇尼(Ko Ni),幫助她達成心願。可是今年一月寇尼回國時在機場被射殺,一切打回原形。

那一次,昂山同樣在事後一個月才作出回應。寇尼生前正直敢言,曾為羅興亞人等少數族裔發聲,這宗謀殺案似是對所有挑戰軍方權威的人發出嚴正警告。

昂山一而再的沉默,到底出於畏懼軍方勢力還是為達目標忍辱負重,全憑各人演繹。畢竟政治一日也嫌長,與其批評她的種種,倒不如放長雙眼細看當地未來政治走向,從中找出答案更實際。

英治殖民地年代,緬甸一度是東南亞最富庶國家之一,曾是全球最大白米出口國。(視覺中國)

緬甸歷史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