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皇退位】 明仁一生謹言慎行 曾因維護父親二戰角色惹爭議

撰文:麥曉彤
出版: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對戰敗國日本而言,向來是敏感話題。日皇明仁在2009年慶祝登基20年時,罕有地開腔評論父親、日皇裕仁在二戰的角色,指其「愛好和平,戰爭並非其本意」,一度掀起爭議。

明仁2009年登基20周年時罕有開腔評論父親、日皇裕仁(圖)在二戰的角色。(VCG)

   維護父親在二戰角色

對於裕仁在二戰的角色,明仁過往曾經稱父親面對困難,但從沒有公開表示裕仁反戰的立場,直至2009年明仁接受記者訪問時稱一改口風,他稱裕仁任儲君時曾前往一戰戰場,悲慘的經歷令他把維持和平銘記於心,因而認為「引發戰爭絕對違反他的本意」。

裕仁天皇在二戰的角色一直備受爭議,中國等受害國家普遍視他為引發戰爭的罪魁禍首,明仁的言論無疑令人覺得日本試圖逃避戰爭責任。

明仁夫婦去年一月前往菲律賓,是「慰靈之旅」的一部分。(路透社)

   晚年走訪二戰受害國家 

二戰後,日本向後代灌輸的思想是,戰爭只由一小撮軍人發動,當時的天皇裕仁即使反對戰爭也無力阻止,惟不少歷史學家指出,日本在戰後才確立虛位元首制度,代表裕仁在二戰時是握有實權,不可能撇清戰爭罪責。

中國學者則指出,明仁的言論反映日本未有正視歷史問題,意圖透過掩飾歷史維護日本的國家形象。

不過,日皇明仁在1992年首度訪華時,便曾在演說中就日本二戰期間侵略中國釋出歉意,說「我國曾經對中國國民帶來深重苦難,為此感到痛心」;明仁晚年時則以「慰靈之旅」出訪二戰受害國,以「不要忘記戰爭」為目的,到各地二戰紀念設施獻花,祝願世界和平。

惟他的角色僅為「象徵式」,可被視為代表日本,但又不能作為日本的官方立場,這對一眾等待日本就二戰問題作出回應的國家與受害者來說,無疑是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