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恐慌|日研究:東京灣海底多處隆起 或引起首都直下地震
撰文:TVBS新聞網
出版:更新:
日本關東地區近年地震頻繁,2000年以來發生約8千次地震。
最新研究顯示,東京灣北部地下有多座隆起的「海底山」,可能是導致地震頻繁發生的原因,甚至可能引發黎克特制7級的「首都直下地震」。
東京千葉埼玉發生7級強震30年內發生率高達70% 內閣府發放災難模擬影像(點圖放大瀏覽):
+8
綜合日本放送協會(NHK)與朝日電視台報道,菲律賓海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沉入隱沒關東地區陸側板塊,形成複雜的地下結構,經常震個不停。東京灣北部也被視為存在多個地震活動頻繁的「地震巢穴」。
東京科學大學地震學教授中島淳一,分析自2000年以來東京灣北部發生的約8000次地震後,近日公布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地震震源分布呈現直徑約20公里的圓形,深度約60公里至70公里、沿著菲律賓海板塊與太平洋板塊邊界,以一定角度傾斜相連。其傾斜角度比太平洋板塊的沉入角度更陡峭,且顯示出板塊上有隆起部分。
報道指出,日本關東近海有許多被稱為「海底山」的隆起地形,由於觀測到的隆起範圍與這些海底山大小相似,中島推測是「海底山」在沉入隱沒之際積聚應力,進而導致地震頻繁。
【延伸閱讀】緬甸地震|與祖母同困瓦礫 孫女獲讚「教科書級」呼救終全員生還(點圖放大瀏覽):
+15
中島指出,若「地震巢穴」的區域同時破裂,可能會引發黎克特制7級的「首都直下地震」。
該地區在日本明治時代也發生過規模7級強震,中島希望透過分析地震活動,鎖定可能發生大地震的高風險地區。
「首都直下地震」指的是在東京、千葉、埼玉等地區發生的黎克特制7級強震,30年內的發生率高達70%。板塊移動和多條斷層都可能引發「首都直下地震」。
【相關圖輯】2024年曾試過同一地方多次地震 點圖重溫日本石川縣災情及相關照片:
+10
延伸閱讀:
【本文獲「TVBS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