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准用新冠藥物應對「貓瘟」

塞浦路斯准用新冠藥物應對「貓瘟」
撰文:張顥庭 許懿安
出版:更新:

地中海島國塞浦路斯(Cyprus)是現今已知最早馴化家養貓隻的地方,島上「貓口」多達150萬,故有「貓島」美名。但該國1月起貓科冠狀病毒肆虐,大量貓隻染病死亡,令人痛心。而政府終於在疫情爆發大半年後,決定靈活變通應對。

政府8月3日宣布,批准使用庫存中用於治療人類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藥物。這款藥丸將經由獸醫供應。

英國《每日電訊報》7月11日稱,病毒1月起在首都尼科西亞(Nicosia)散播,3至4個月內迅速蔓延全國。當地動物組織指,1月至報道發布時已有逾30萬隻貓死於病毒引致貓傳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

FIP不會傳染人類,但在貓身上傳染性很高。貓科動物感染病毒後,會出現發燒、腹部腫脹、體虛等症狀,有時亦會增加攻擊性。患病貓隻倘未能及時就醫,多數會病死。有從事保護動物的社運人士稱,塞浦路斯就快從「貓島」變成「死貓之島」。

惟根據該國法例,用在人身上的藥物,不能處方在動物身上。如今塞浦路斯內閣終於發聲明,稱用於治療人類COVID-19、且已不在對病人處方的藥物庫存,可用於在貓隻身上。

法媒8月4日引述島上獸醫協會認為,有關島上30萬隻貓死亡的報道有些誇張,實際數字不到10,000隻。

人類偏肺病毒|盛傳大陸出現新病毒、新疫情 傳染病權威曝真相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中國疾控中心近日指,症狀與流感、新冠肺炎相近的人類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感染在大陸逐漸增多,引發關注。

台灣的傳染病權威醫生、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教授王任賢表示,近期兩岸都是呼吸道病毒群魔亂舞,不外就是流感、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直指「人類偏肺病毒」並非新病毒,他在臨床的確有看到散發個案,但症狀都不嚴重,大陸爆發新疫情的說法是假消息。

中國疾控中心報告指,14歲及以下病例中人類偏肺病毒陽性率呈波動上升趨勢。(VCG)

台媒《中時新聞網》報道,經常往返兩岸的王任賢駁斥新病毒、新疫情的說法。他表示,人類偏肺病毒早在2001年即由荷蘭學者首次發現,主要是集中下呼吸道感染,症狀不會太嚴重,近期他在臨床發現仍以流感最盛行,嚴重程度和傳染力仍是最高。

王任賢說,冬季呼吸道病毒本來就活躍,近年因免疫負債,天氣一冷流感、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病毒肆虐,兩岸現況就是各種病毒群魔亂舞。

他也解釋,人類偏肺病毒主要是下呼吸道氣管感染,氣管是排痰器官,感染後痰會比較多,咽喉以及氣管等下呼吸道的病毒症狀都沒有流感嚴重。

衞生防護中心指,人類偏肺病毒可在任何年齡人士引致急性呼吸道感染,有些兒童或會出現中耳炎、腹瀉、嘔吐、出疹及發燒抽筋。 (相中學生非染病學生) (資料圖片)

據早前報道,有醫療衛生專家警告,人類偏肺病毒雖是對人們影響最大的三種病毒之一,但仍卻並不為人所知、暫時也沒有相應的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可供治療,醫生往往只能根據患者症狀治療。

大多數人在患病後可在7至10天內便恢復痊癒,惟這種感染產生的免疫保護十分微弱,感染者在其後一生中都可能被再次感染。

3類人最受影響

不過,對以下高危人群,人類偏肺病毒可能引發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1) 5歲以下兒童:可能導致毛細支氣管炎或重症肺炎;

2) 老年人:可能誘發肺部感染或哮喘加重;

3)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接受器官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人,感染後可能出現嚴重的肺部炎症。

HPMV是如何傳播的?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人類偏肺病毒的傳播方式與其他病毒類似,即通過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空氣顆粒,通過與病毒攜帶者的身體接觸,或處理被污染的物品,然後接觸眼睛、嘴或鼻子。

美國傳染病專家Monica Gandhi指出,須注意的是即使沒有病徵,也有機會傳播病毒。有研究顯示,無症狀的人類偏肺病毒感染至少佔38%的感染個案。

據2020年《柳葉刀– 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的一項研究估計,2018年全球有超過1,4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感染人類偏肺病毒,有60多萬住院,16,000多名兒童死亡。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