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香港女子足球隊︱承受榮譽帶來的重量 要世界認識我們

撰文:袁志浩
出版:更新:

香港代表,同一個身分,相異的奮鬥歷程;主流、非主流、意想不到的運動項目,他和她一樣堅持,靜待場上發亮的時刻。
惟每個「香港代表」其實非從天而降,機會總在不知不覺間,悄悄落在一直努力的人手中。

香港女子足球隊派出22人出戰今屆杭州亞運,外流日本的吳卓蔚,與在加拿大升學兼踢波的曾柏同,無法參與隊照拍攝,要由隊友王素嫻把兩人「畫」在隊照上。

她起筆便用上粉紅色,「阿Mi近來常染五顏六色的頭髮」;又記得對方的標誌性手勢,「AirDrop時看到分開手指的表情符號,就知道是她。」

雖然與曾柏同不太熟絡,但王素嫻也能畫出對方身型跟眼晴的特點——在隊友眼中,她皮膚黝黑、muscular(肌肉發達),還有點傻氣。

香港女足,就是這樣簡單純粹。

攝影:鄭子峰

參與杭州亞運的香港女子足球代表隊,「後期加工」的兩名成員,分別是右上方的吳卓蔚,與左上方的曾柏同。(鄭子峰攝)

沒有男子足球般的全職訓練模式,香港女足球員往往在下班或課後,拖着疲累的身軀到球場練習;有人只能在開始前5分鐘才趕至,有人因工作缺席,甚至集訓過後,球員可能因未能請假,最終無法外出比賽。

可是她們都沒有怨言,「這就是香港的習慣。但相比其他國家,你可能要離開屋企去另一個地方訓練,香港卻可以在練習後回家、兼顧工作,有好處也有壞處吧。」已第三次代表香港參與亞運的隊長陳詠詩如是說。

球員間都明白彼此苦況,有一種默契,「是很累的,但一落到場就很有勁。始終香港女生真的很鍾意踢波才會留下來。為了足球,捨棄其他事也值得的。」

雖然隊中成員背景、際遇、資歷都不同,也來自各間球會,然而沒有誰比誰更重要,「出到場,大家都是代表香港,知道該做什麼。」

杭州亞運專頁 追蹤港隊 緊貼熱話(按此進入)

陳詠詩/沙田體育會/中場/年齡:39歲/身高:1.63米(鄭子峰攝)
+16

團隊運動,一個都不能少,每位隊員都是平等而重要。為備戰亞運,她們都相處一段時間,都有屬於彼此的故事、心照不宣的共同目標。《01體育》着球員親手寫下想對自己、對隊友說的話,留下一點印記,好讓她們時刻提醒自己,無論如何,身邊還有這些好夥伴。

隊友做過最令我感動的事

可能是比賽中的一個眼神、一次擁抱、擊掌、拍一拍膊頭、一句口號;甚至是日常中傾心事、陪伴與理解,簡單的一句「你可以的」、「相信你」。

雖然每次出賽也不是同一班隊友,但正因如此,每個經歷也是獨一無二。好好記住每一刻,因為沒有人會知道,身旁隊友下一次還是否與你並肩作戰。舞台來到,別留遺憾。

曾被對手踢爆咀,隊友比我還擔心,緊張得為我哭了起來。
郭藹嵐
師姐跟我說:「但我喺度喎,驚乜嘢?」令我明白隊長也不是要自己承擔所有,依然是一隊人經歷高低。
曾柏同
隊友簡單的一個舉動,都足以叫我感動,好好珍惜每次的相處吧。(鄭子峰攝)

什麼是香港隊?

是榮譽、認可,同時代表的不單是自己,而是我們,一生只會代表一個地方,要令世界都認識香港女足。

這裡改變了人生,是另一個家,凝聚了一群熱愛足球、不屈不撓,努力拚盡為香港爭取成績的人。我們見隊友甚至比見家人多,但獲得的知識、朋友與回憶,讓我們也甘願。

然而榮譽背後,也要承受它的重量,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責任跟使命,必須付出所有去對得起大家的期望。

要揹得起呢個章,就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投入、專業、熱情去做好每一件事,為團隊付出及拚搏。
王素嫻
港隊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而是我們,要讓世界看見全個香港女足。(鄭子峰攝)

亞運的意義

亞運像是生涯里程碑、是夢想成真。有難得的機會去證明自己、體會跟其他國家的差距。它其實是一個成長的印記,一個期中考試,讓我們好好檢視自己。

每一次出戰,就好像檢視呢四年自己的經歷,到底自己進步了幾多?
王素嫻
小將梁匡蕎只得16歲,是今屆隊中最年輕的一位,她希望在今屆亞運汲取經驗,未來外流成為職業球員。(鄭子峰攝)

亞運目標

今屆跟韓國、菲律賓及緬甸同組,出線八強肯定是最大願望。

近來改踢逼搶,希望對強隊時,仍做到教練戰術要求,嘗試跟對方打成均勢,並減少失誤。

希望能藉此找出一套適合我們的打法和陣式,以幫助我們在球場上的穩定性。
胡彩瑤

期望每個人可以發揮最佳表現,目標是更多上陣時間,或取得入球與助攻。有資歷者想避開傷患,同時協助年青一輩;小將就希望向勁敵學習,汲取經驗。

希望將來可以去海外做一個職業足球員。
梁匡蕎
善用自己優點,大膽啲過人,踢好每一場。
陳綺馨

杭州亞運會2023|香港隊運動員全名單 張家朗何詩蓓領銜衝擊獎牌

感受文字的溫度,細看香港女足寫給自己與隊友的話:(按圖放大)

+16
杭州亞運.香港女子足球代表隊。(鄭子峰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