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九二共識下的三類國民黨人:和統派、獨台派與買辦派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在台灣新黨主席吳成典致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公開信的發難之下,「九二共識行蹤成謎」在泛藍政黨間的懸念浮上台面。儘管新黨勢小,但問題問得很大:國民黨還有沒有要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又或者說,九二共識於今是否面臨修正壓力?萬一真被修正後的九二共識,之於兩岸與國共之間,還堪不堪用?

把這問題提去問國民黨人,問對人,也問錯了人。常言國民黨「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儘管多是一句玩笑話,卻也「入木三分」,國民黨每遇民進黨的追擊,甚或敗選時刻的檢討,外人總不乏重評國民黨人無法團結,猶如一盤散沙;這話其實說反了,國民黨人正是由一盤散沙堆積而成,才導致無法團結。所以,關於是否繼續堅持九二共識的問題,當問國民黨人,但問題難在,是要問及國民黨中哪一類人的答案才算準?那才真是累人。

以對九二共識的認識,類別化國民黨人的立場,大致可區分作三種:和統派、獨台派,以及買辦派。三者各有各的所求,共同點在於,在同一個黨的屋檐下,各過各的人生。因此,九二共識之於三者,儘管都是為一項工具式的安排,卻留有三種截然不同的存在意義與目的。

江啟臣儘管不負眾望當選國民黨主席,象徵中生代有才人出,但如何善理國民黨內紛雜的人員組成矛盾,才是少主中興任務考驗的開始(洪嘉徽/多維新聞)

九二共識為和統準備的工具

簡易標籤所謂的和統派,主要以具有中國認同、大中華意識者為依歸,意識形態延續國共內戰後的兩岸分治,此等人冀盼兩岸有朝一日,不管基於怎樣的構成要件,得走向和平統一一途。因此,在國民黨內泛和統派的眼中,視九二共識為導向兩岸和平統一終局的一把鑰匙,至於九二共識是否是通往兩岸和統大門的唯一,甚或是最後一把鑰匙則不一定,但經驗與實作上,在確認取得更進一步的關係之前,九二共識至少是過去十餘年成功嫁接國共兩黨交流橋樑的一種有效方式。

九二共識為選票、保執政

相對於和統派以意識形態兩岸一統為終極政治追求,國民黨內的獨台派,泛泛而言,不以意識形態追求兩岸一統為目標定性;他們反對民進黨主張的台獨,主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要容納了堅持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和以台灣主體為優先者,他們不絕對在意九二共識的內涵是否必要為「一中各表」,而是有沒有用:基於民主化後台灣定期選舉的壓力,九二共識之於國民黨的獨台派,更像是一組選舉工具而務實存在,有效吸收選票、確保執政權。

一則九二共識確實是長年以降,致國共交往的政治基礎,沒有理由輕易拋棄;二則,相對於民進黨難以提出具競爭性的兩岸論述與之抗衡,這相對性的關係,也是國民黨得以型塑善理兩岸關係形象的基礎。簡言之,只要民進黨兩岸論述與政策在選民心中失分,九二共識的主張便得讓國民黨在兩岸關係這道題大幅取分,進而吸引選票、確保執政;這套政治實作的比較利得,才是國民黨內去統一意識形態的獨台派的真正在乎。反向推導,今日之所以國民黨內始現檢討九二共識的呼聲,即在於九二共識在這些倡議者眼中,已非國民黨應對選舉、贏得執政的加分項,而是減分項,那這樣「沒用的」九二共識自然得要被檢討。(延伸閲讀:【觀察】九二共識,誰的共識?

「九二共識行蹤成謎」在泛藍政黨間的懸念浮上台面。(資料圖片)

九二共識等於人民幣

第三類人則是買辦派,建樹不多,人卻很多。顧名思義,九二共識只是該類人從個人或其團體組織的利益角度出發,用以銜接、插手兩岸間各類交流事務的「通關密語」,尤以具商業獲利領域為其圈地。兩岸終局統一與否、國民黨是不是執政優先,之於買辦的導向而言,都是次要;當然,國民黨執政下,他們穿梭兩岸間或更如魚得水,但民進黨執政也未必是一道絕對阻力。至於兩岸統一?試想,屆時還有買辦居間經營的空間嗎?粗暴一點來說,「得九二共識者,得人民幣」。

正因上述三者長年雜處、共生於國民黨,以致九二共識時而被堅定支持,時而成為敗選戰犯。簡單的說,九二共識也與這三類人共生於國民黨。扣除多為私利擺盪的買辦派,國民黨的問題,其實在於兩點:一是自己是誰?將自己與中國的關係以至於未來做何解釋?二則是如何贏得執政?意即兩岸和統與否,以及能否執政、確認主權的握有。

總的來說,兩點問題、三種國民黨人,回答了何以現在敗選後的國民黨講不出九二共識何去何從的詰問,國民黨人的聚合本身,是問題,同時也回答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