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緣政治複雜 伊朗總統墜機亡對中國有何影響?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5月20日,有兩大新聞是中國內地網民感興趣的。

一是台灣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二是伊朗總統萊希證實墜機身亡。在微博上,這兩則新聞的處理方式大不同。與賴清德有關的主題標籤被遮罩了, 中國領導人向伊朗第一副總統致唁電的新聞則在熱搜榜上置頂,顯示官方試圖引導輿論關注這個消息。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原標題《下午察:伊朗總統墜機亡對中國有何影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同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向伊朗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致唁電,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就萊希在直升機事故中遇難表示深切哀悼,向穆赫貝爾(Mohammad Mokhber)、萊希親屬以及伊朗政府和人民表示誠摯慰問。

汪文斌說,習近平指出,萊希就任以來,為鞏固和發展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作出積極努力,萊希的不幸遇難是伊朗人民的巨大損失,也使「中國人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中國政府和人民「十分珍視中伊傳統友誼」,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一定會不斷鞏固和發展。

習近平指出,萊希的不幸遇難是伊朗人民的巨大損失,也使「中國人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Reuters)

萊希積極推動與中國和其他東方鄰國關係

中國和伊朗關係近年來日益緊密。2016年1月,習近平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最引人關注的是,中伊在2021年簽署一項長達25年的全面協議,引發美國關切中國可能加深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紐約時報》當時報導,中國同意在25年內向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以換取穩定的石油供應。

中國也連續十餘年成為伊朗最大交易夥伴。根據中國海關資料,2024年第一季度,中伊貿易額超過40億美元。2023年的貿易額超過146億美元。美國之音報導,在伊朗石油遭到美國及西方國家禁運時,中國成為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

63歲的萊希在2021年當選伊朗總統,是保守派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萊希的前任魯哈尼注重改善與西方的關係,萊希則對西方態度強硬,上任後積極推動與中國和其他東方鄰國的關係,也積極關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

由於美國和西方對伊朗的制裁,再加上萊希「向東看」的政策,伊朗與中國、俄羅斯的關係變得愈發緊密。伊朗是中俄等五國發起的「上海合作組織」的正式成員,也是中俄等四國最早發起的「金磚國家」成員。

2023年2月,萊希在任期內首次訪問中國。同年4月,在中國的斡旋下,伊朗與沙特阿拉伯這兩個中東宿敵在斷交七年後簽署協議,同意恢復兩國的外交關係。

今年3月,中俄伊三國在阿拉伯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4月,伊朗從本土對以色列直接發動襲擊之後,好些國家第一時間譴責伊朗,中國沒有譴責。

伊朗是中俄等五國發起的「上海合作組織」的正式成員,也是中俄等四國最早發起的「金磚國家」成員。(Getty)

萊希死亡對中伊關係影響不大

在中伊走得更近、中東局勢愈發混亂之際,萊希出訪阿塞拜疆,所搭乘的直升機於5月19日在靠近伊阿邊境的山區地帶墜毀,包括萊希和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在內所有機上成員罹難,這突發事故會對中伊關係造成何種衝擊?

南華早報、美國之音和半島電視台的報導均指出:影響不大。

好些外交學者認為,萊希生前被視為85歲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接班人選,萊希之死將引發伊朗內部權力鬥爭,但無論結果如何,都不太可能影響中伊雙邊關係。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范鴻達說,伊朗總統的更迭不太可能對北京和德黑蘭之間的整體關係產生影響,「因為這個穩固的關係是由伊朗的國家政策決定的」。范鴻達說,在伊朗的政治體制中,總統是國家政策的執行者,其權力小於最高領袖。

伊朗實施神權政治,終身任職的最高領袖是實際元首和軍事統帥,地位和權力淩駕於直接選舉產生的總統。自1989年以來,哈梅內伊就掌握所有重大政策的決策權。

特拉維夫大學伊朗研究聯盟中心主任利特瓦克教授也指出,伊朗的對外政策和戰略是由最高領袖決定,萊希去世短期內不會對伊朗的外交政策或戰略產生重大影響。

BBC首席國際事務記者杜塞特也認為,萊希死亡對伊朗的外交和國內政策影響不大,他在任內沒有提出重大新政策,其政治遺產不會被視為具有重要意義,預料伊朗的保守派會延續強硬政策,繼續加強對各種機構的權力控制。

哈梅內伊行事作風極其謹慎,不會冒着破壞伊朗穩定的風險提拔自己的兒子。(Getty)

哈梅內伊已任命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擔任臨時總統,伊朗核問題談判代表卡尼任代理外交部長。根據伊朗憲法,總統選舉須在50天內舉行。

萊希證實墜機死亡後,外界猜測哈梅內伊的兒子、55歲的莫傑塔巴是最高精神領袖潛在繼任者之一。

不過,美國之音引述利特瓦克說,在伊朗什葉派神職人員體系中,任命一個人的兒子並不常見且不受歡迎,「這可能會引發抗議」。「以色列-伊朗觀察家」網站編輯兼創始人賈維丹法爾也說,隨着伊朗貧富懸殊擴大,人們對任何與哈梅內伊和整個政權有聯繫的人,「都懷有極大仇恨」。

報導說,莫傑塔巴如果繼任,可能會給中國帶來麻煩,因為中國的外交政策主張規避衝突。

利特瓦克評估,哈梅內伊行事作風極其謹慎,不會冒着破壞伊朗穩定的風險提拔自己的兒子。此外,分析人士稱,伊朗整個領導層渴望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以及中伊戰略合作,伊朗領導人不會想要破壞與中國的關係。

中東地緣政治極其複雜

伊朗與美國長期交惡,又與獲美國支持的以色列展開長達數年的「影子戰爭」——互相攻擊對方的目標,但不承認對此負責。獲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等武裝組織則組成反美反以「抵抗軸心」,長期與以色列對抗。伊朗也被指通過各種代理組織在中東發揮影響力。

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爆發之後,有西方輿論將伊朗、俄羅斯、中國、朝鮮劃入同一陣營,抗衡美國及美國主導的北約與印太夥伴。

有分析認為,中伊關係不會因意外而改變,圖為2015年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與伊朗外長札里夫於北京會面。(Getty)

伊朗總統墜機死亡,正值以哈衝突持續加劇中東緊張局勢之際。中東是地緣政治最複雜的區域之一,萊希突然逝世會否牽動區域局勢,進而影響中國在中東的利益?

分析人士說,同樣的,因為真正的權力不掌握在伊朗總統手中,預計地區權力格局不會起太大變化,中國在中東的作用和影響力也基本不受影響。

據南華早報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兼任高級研究員多西說,伊朗外交政策的重點將繼續放在俄羅斯、中國、全球南方國家及其中東地區盟友身上。他說,自發生伊斯蘭革命45年來,伊朗已經證明其擁有極強的韌性,整個系統承受多次重大衝擊也不會崩潰。

伊朗總統墜機消息傳出後,震驚全球。總統證實死亡後,部分線民開始議論,距離下一次世界大戰有多遠?

以色列已否認與墜機事故有關,美國也否認有關「墜機與美國制裁」的指責,伊朗軍方則已下令成立委員會調查墜機原因。在伊朗官方還未正式公佈墜機原因之前,相信各方都不會輕舉妄動。線民擔憂事故引爆大戰,想必多慮了,但在全球地緣政治動盪複雜的當下,也確實不能排除任何一個火點就足以釀成大災難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