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珊政途路斷 英國脫歐困局無改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我即將離開讓我光榮一生的工作——英國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卻絕非最後一位。我此刻離開,沒有怨恨,只有巨大而不息的感激,感激我曾有這個服務我愛之國的機會。」英國現任首相文翠珊上周五(5月24日)在唐寧街首相府外宣布將於6月7日正式辭任保守黨黨魁,並將留任首相一職直至7月新任黨魁當選為止。言談冷靜的文翠珊堅持到最後,終於忍不住聲音沙啞、眼泛淚光,隨即轉身急步回到首相府中。她接近三年的首相生涯,此刻實際上已然終結。

文翠珊下台消息一出,英國國內以至歐盟政界都充斥對她的同情和讚美。保守黨疑歐派大佬里斯莫格(Jacob Ress-Mogg)稱讚文翠珊的責任感無可質疑;下任首相大熱之選、前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也明言感謝文翠珊堅持服務國家;連強硬脫歐派、前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David Davis)也承認:「她被一個確實是不可能的境況所淹沒;從其他方面看來,她是一個很好的首相。」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則透過發言人形容文翠珊是一個「他很尊重的勇者」。

周日(26日),文翠珊如常與丈夫一同上教堂,媒體也是如常的守候拍照。不過文翠珊的表情似乎比她宣布辭職之前輕鬆得多。(路透社)

不過,文翠珊甫告下台,各界都已放眼未來。保守黨政客,包括約翰遜在內,紛紛宣布角逐黨魁;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則一如所料呼籲提前大選;歐盟委員會重申現有脫歐協議已無改變空間,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更要求英國「儘快提出清楚的脫歐立場」。

一個政治人物要登上國家權力之巔,需花費以十年計的努力,然而當她抽身離場,卻是一瞬間的事。

政治大地震下的生還者

美國大文豪海明威曾說過,破產有兩個階段:「先是逐漸的,然後是突如其來的」(Gradually, then suddenly)。文翠珊今日的政治「破產」亦是如此。

文翠珊在2017年6月提前大選受挫後,其「沒有協議比爛協議好」(No deal is better than a bad deal)的強硬脫歐主張,已逐漸不足以為她維繫保守黨疑歐派的支持。受制於英國與歐盟27國的實力懸殊,文翠珊政府更在「分手費」等重大爭議上處處退讓,終於在其去年7月發表「契克斯方案」(Chequers Plan)的軟脫歐主張後,遭疑歐派唾棄——時任外相約翰遜、與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相繼辭職。

立場善變的約翰遜,雖然自脫歐公投以來也以強硬脫歐派自居,不過有聲音就指他未必沒有可能成為能再次團結保守黨的黨魁人選。(路透社)

英國的留歐派眼見保守黨分裂,也開始鼓動起「二次公投」的聲音。其後,下台之聲雖時有響起,文翠珊卻憑藉她「雖千萬人吾住矣」的堅毅,捱過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大地震。她在去年11月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之後,因脫歐後為解愛爾蘭邊境問題的暫時性關稅同盟安排,而落得國內四面楚歌,最後更為免失敗而要押後原訂在聖誕節前舉行的國會表決。此事惹來保守黨內不信任投票,文翠珊卻「低空飛過」,換得12個月的豁免期。

本年1月中,脫歐協議終於無可避免要送上國會表決,卻遭到執政黨的百年國會大敗,正反差距達230票。在英國議會政治的傳統中,文翠珊原本該自行解散政府,然而在工黨隨後發動的國會不信任投票中,保守黨議員卻盡數回歸,以19票之微,幫助文翠珊保留相位。

及後的兩次國會脫歐投票之間,文翠珊雖然經歷政府官員請辭、無數同黨議員、官員和閣員的倒戈,卻似有轉危為機之勢。在3月29日的原脫歐日投票,脫歐協議只欠58票,大大收窄首次投票的敗績。

在去年10月初的保守黨大會上,被戲稱為「機械人」的文翠珊展現機械舞姿,為自己解嘲。(路透社)

隨後,文翠珊爭得歐盟同意將脫歐限期延至今年10月31日,給予英國政壇在復活節期間的休息,同時也讓保守黨和工黨有時間展開脫歐談判。此時,更有不少聲音認為文翠珊或能在假期後重整旗鼓,甚至繼續推延脫歐至年底。經歷多番政治大地震的文翠珊,即使已承諾下台,卻也是公認的政治生還者。

談判失敗 形勢急轉

豈料復活節以來,形勢急轉,與工黨的脫歐談判停滯——工黨更表明與文翠珊政府談判像跟一家快進入破產管理的公司磋商合作一般——保守黨更是每周都不斷傳出文翠珊下台的消息。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上周二(5月21日)終於出現。與工黨談判以失敗告終後,文翠珊提出十點「進取且嶄新」的脫歐方案,其中更願以「國會投票決定是否舉行二次公投」去換取留歐派支持。

可惜,此刻的文翠珊已失掉所有政治能量。無論是工黨、保守黨,還是關鍵執政盟友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UP)都馬上聲言反對。其「二次公投」的提議,更惹起疑歐派全面反彈,超過70位曾投票支持脫歐協議的保守黨議員公開轉軚反對;上周三,連保守黨下議院領袖利雅華(Andrea Leadsom)也因此憤然辭職。同時,歐盟也有聲音傳出已準備迎接「後文翠珊」時代,指其新方案只是「噪音」。文翠珊原想在6月初再將脫歐方案交送國會表決的最後一博,即時告吹。

文翠珊上周在國會發言期間,背後的閣員似乎已是心不在弦。(路透社)

文翠珊及後在國會發言時,背後座位空虛、同黨鴉雀無聲,已無傳統支持黨友發言時的「你們聽!你們聽!」(Hear!Hear!)的呼號;英國政壇更有傳言指,她為避責難,故意不與閣員見面。文翠珊原本逐漸降臨的政治破產,已到了「突如其來」的階段。

隨着5月23日至26日的歐洲議會選舉迫近,民調顯示保守黨自5月初的地方選舉大敗後,或會淪為「英國第四大黨」。其全國民意支持度,由3月底的35%左右,跌至今日的不足25%,被工黨超越之餘,更遭2016年脫歐公投推手法拉奇(Nigel Farage)新建的「脫歐黨」(Brexit Party)急起直追。後者在3月底只得5%支持,如今卻大漲至接近20%。

政治風向急轉之下,保守黨上下人心惶惶,擔心這個有近兩百年歷史的政黨終將喪於脫歐困途之上。全黨對文翠珊離心離德;負責首相去留的「1922委員會」(1922 Committee)更傳出已有黨員暗票在手,或將提前進行不信任投票。

換上是別人遇上文翠珊遭受的種種政治屈辱,或許早就放手不管。但作為牧師之女的文翠珊,卻一直放不下領導英國脫歐的「責任」。然而,事到如今,眼見前無進路,後無歸途,文翠珊只得毅然將英國的前途交諸於命運手中。

法拉奇領導的脫歐黨,以超過30%得票成為英國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的最大黨,而保守黨卻只得不足10%票數,在國內排行第四。(路透社)

首相換人難改困局

飽受批評的文翠珊脫歐方案,客觀而言實是對英國最理想的妥協——英國暫時留在關稅同盟之中,一方面可解愛爾蘭邊境的問題,同時還可保障英歐之間的貿易往來,另一方面這個安排的「暫時性質」,也好給予疑歐派未來推動「真脫歐」的空間。不過,一個權威盡失的政客、一群擔心亡黨的黨友、一堆只顧高呼硬脫歐的狂熱份子,再加上愈發堅持二次公投的留歐派,已注定文翠珊的脫歐方案永遠不能成為現實。

在法拉奇「脫歐黨」的威脅下,連保守黨溫和派領袖、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盧綺婷(Amber Rudd)也承認下任首相該由脫歐派擔任,並表示能夠與曾助保守黨贏取工黨地盤倫敦市長一職的約翰遜合作。而約翰遜除了早已向黨內溫和派招手之餘,在文翠珊宣布下台後,也高調聲明「英國在10月31日一定要脫離歐盟,無論有協議,還是沒有協議」。雖然保守黨仍有「反約翰遜」呼聲,不過在黨內民情的壓力之下,約翰遜似乎是不二之選。

一度哽咽的文翠珊,宣布辭職後轉身便去,回到唐寧街10號首相府中。(路透社)

脫歐公投的既定事實,將任何英國首相都困於幾乎是無可化解的困局。文翠珊當年臨危受命,以溫和留歐派的穩定手腕形象上台,近三年來極力維持在疑歐、親歐兩股勢力之間,希望走出一條雙方能夠妥協的中間路線;其間,文翠珊固然犯了不少政治錯誤,不過在史無前例的脫歐路途上,誰能無過?容克在文翠珊辭職前的一場訪問中就反問:「她做不到的,其他人又如何做到?」

今日的約翰遜口中大談無協議脫歐,看似非常爽快。他朝若坐上文翠珊之位,面對反對無協議脫歐的國會多數、黨內至少數十位溫和派,最後也許不得不重回如文翠珊般兩面不討好的中間路線。

並且,約翰遜能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做到文翠珊所不能做到的,仍是未知之數。可笑的是,無論未來相位誰屬,英國的處境與今日困局將會是一模一樣、絲毫不改。

正如其疑歐派對手所承認,如果沒有脫歐問題,文翠珊會是一個「很好的首相」。未曾經過深思熟慮的英國脫歐決定,不止是英國的不幸,也是任何英國政治領袖的不幸。文翠珊此刻下台,固然是失敗,然而這卻是換上他人也避無可避的失敗。

上文刊載於第16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7日)《文翠珊政途路斷 英國脫歐困局無改》。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