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難紓困又增負擔 美國新援助法案成「雞肋」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由於難以有效控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蔓延,美國經濟啟啟停停,遲遲無法正常運轉。目前,美國政府在疫情爆發初期籌集的總額超2萬億美元的紓困資金已經所剩無幾,多個紓困專案將於12月底到期,約1,200萬人面臨失去失業保障的風險。

12月27日,在經濟衰退泥潭中苦苦掙扎的美國企業和居民終於迎來轉機。據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報導,當日晚間,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兩黨的壓力下,最終簽署了旨在為遭受疫情衝擊的家庭和企業提供約9,000億美元紓困資金的援助法案。

雖然該法案早在12月21日已經通過國會參眾兩議院的投票,但是,特朗普認為該法案僅向每個成年人提供600美元補助是一個「恥辱」,必須提高到2,000美元,因此一度拒絕簽署該法案。

疫情加重 紓困資金盃水車薪

儘管這已經是美國曆史上規模第二大的紓困計劃,但是依然顯得杯水車薪,尤其面對美國再次失控的疫情,美國的中小企業依然難以擺脱困境,失業情況難以得到改善。

受疫情加重的影響,美國就業恢復的勢頭已經開始放緩。11月,美國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新增為24.5萬人,遠低於預期(46.9萬人),增幅連續第5個月下滑。通常而言,11月份開始美國的購物季將逐漸升温,然而在疫情影響下美國居民的出行開始減少,零售業在11月喪失了3.47萬個就業崗位。

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3月至4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合計減少了約2,200萬人,此後非農就業人數累計恢復了1,200萬人,目前仍有近一半就業崗位尚未得到恢復。

長期失業,讓大量低收入家庭的儲蓄縮水,也因此陷入貧困。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數據顯示,美國三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減少了13.2%,個人儲蓄由二季度的4.71萬億美元下降到三季度的2.78萬億美元,減少了近41%。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0月發佈的報吿顯示,5月以來,美國貧困人口新增800萬人,2020年或將成為美國貧困人口自有記錄以來最多的一年。

美國勞動部12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2月12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88.5萬人。(美聯社)

面對大量失業人群和貧困人口,本輪紓困計劃的援助力度遠小於第一輪2.2萬億美元紓困計劃。在新的紓困計劃中,失業補助的額度從之前的每人每周600美元下降到每人每周300美元;直接發放的救助支票從每個成年人1,200美元下降到600美元。在疫情愈演愈烈的情況下,美國就業市場難以恢復,縮水的紓困資金讓居民的生活更加窘迫。

同樣陷入困境的還有美國小型企業。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發佈的2020年四季度小型企業指數報吿顯示,75%的受訪小型企業對其財務狀況表示擔憂,72%的受訪小型企業對其未來表示擔憂。此外,約一半的小型企業認為他們的業務只能再持續一年或更短的時間,近四分之三的小型企業呼籲政府提供額外的聯邦救濟金。

目前,美國小企業的平均貸款違約率正在急劇上升,預測2021年的違約率將上升到5%左右。國際諮詢服務公司穆迪(Moody's)表示,美國中小企業在停業期間所累積的債務,會令它們背上更沉重的債務負擔。

其實,在第一輪紓困計劃中,美國政府就通過薪資保護計劃(PPP)向員工人數不足500人的小企業提供了3,490億美元紓困資金。但是該筆資金很快於4月底被耗盡。雖然美國政府隨後又增加了3,100億美元撥款,卻仍無法滿足眾多小企業的需求,在7月底再次吿罄。

在本輪紓困計劃中,美國政府將為薪資保護計劃注資近3,000億美元,用於支付員工工資和福利。然而,對於存活能力本就較差的小型企業而言,這筆資金來得太晚,規模也太小了。據美國媒體《國會山報》報道,全美範圍內各地區平均已有29.8%的小企業倒閉。

在忽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紓困計劃很難真正「紓困」。美國政府第一輪2.2萬億美元的紓困計劃已經證明,單純的撒錢和救濟是沒有用的。新增就業數據在短暫改善之後會再次下滑,大量小企業也難以熬過漫長的經濟衰退期。

美國政府債台高築,每年為此支付的利息超過5,000億美元。(HK01製作)

債台高築 拜登政府還債無望

在疫情中苦苦掙扎的還有美國政府,越滾越大的紓困計劃正在不斷加重財政負擔。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20財年(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美國聯邦財政赤字錄得3.13萬億美元,遠高於2019財年的9,844億美元。財政赤字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2019財年的4.6%上升至15.2%,創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高水平。

收支失衡的美國政府只能借錢度日。僅2020財年,由地方政府、機構、個人和海外投資者等公共部門持有美國國債(Debt Held by the Public)就增加了超過4萬億美元。截至2020年12月18日,公共部門持有美國國債已經接近2019年美國GDP,達到21.45萬億美元。

即便美聯儲(Fed)已經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範圍的下限調整為零,2020財年美國政府仍支付了5,228億美元的利息。而2020財年,美國政府財政收入僅3.42萬億美元,相當於收入的15%被用於支付利息。

聯邦政府花錢如流水,美聯儲只能印錢買國債。2020年3月美聯儲宣布「根據需求」購買國債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無限量印鈔」模式正式開啟。截至2020年12月16日,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總資產)已經擴大至7.36萬億美元,較一年前增加了3.22萬億美元。

然而,聯手美聯儲「印錢」只能解一時之困,如果不解決收支失衡問題,美國政府的債務終究不可持續。早在疫情爆發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在2020年2月12日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鮑威爾表示,如果債務佔GDP的比例繼續快速增長,「這意味着,20年後我們的孩子們將把稅款花在償還政府債務上,而不是花在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上」。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上任前就承諾,在兩屆總統任期內償清美國政府當時積累的19.9萬億美元債務(包括公眾部門和政府部門持有的美國國債)。然而,特朗普非但沒能連任,政府總債務也在他的任期內增長了7萬億美元。

為了改善財政狀況,拜登在競選時就提出了較為詳細稅收改革措施,表示將增加對高收入家庭和企業的稅收。美國政府的收入來源以個人所得稅的社會保險收入為主。2020財年個人所得稅佔總收入佔比為45.7%,相比之下,企業所得稅佔總稅收的佔比僅為6.2%。美國經濟規模全球排名第一,《財富》雜誌2020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有121家美國企業,可以說美國企業上繳的所得稅並不多,政府收入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稅收基金會(Tax Foundation)按照稅收佔GDP的百分比測算,拜登的稅收改革計劃將成為自1968年《收支控制法》(Revenue and Expenditure Control Act)以來最大的增稅計劃。即便如此,該計劃從2021年至2030年也僅能為美國政府增加3.3萬億美元,每年的增加值甚至不能覆蓋美國國債產生的當年利息。

美國研究機構稅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對拜登稅收改革增稅規模的最新測算更低,預計在十年內僅能為政府增加2.1萬億美元財政收入。對正常年份的赤字規模已經接近萬億美元的美國政府而言,即使拜登政府按照計劃進行稅收改革也很難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因此,在美國財政收支失衡、債務不可持續的大背景下,高達9,000億美元卻無法起到真正「紓困」作用的紓困資金就顯得尤為「雞肋」。

上文節錄自第246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28日)《既難紓困又增負擔 美國新援助法案成「雞肋」》。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6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撕裂、動盪、疫情、衰退⋯⋯香港人累了

港府防疫失能 袁國勇也累了

教育界爭議不斷 動盪過後走向何方

疫情下三度停課 雙職家庭倍辛酸

【上樓.寄生族】首爾樓價升幅冠全球 房地產市場亂象頻生

疫中溯流追源 歐洲人在孤絕中過聖誕

知名漢學家傅高義逝世 拋開西方偏見,平實看待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