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個數字看中美未來關係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本文作者:梁海明、馮達旋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首席顧問)

隨着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作為全球首兩位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和中國,其未來關係將如何改變,廣受世界各國關注。

我們通過分析以下五組10個數字發現,各國為走出新冠疫情泥沼,愈發需要拓展與中國之合作;而美國未來對外的目光愈聚焦中國,中國則愈需要放眼全球。

2020年12月28日,拜登強調要和盟友合作應對中國經貿挑戰。(AP)

3,169億美元、1.2萬億美元

曾經宣稱「貿易戰是好事,而且容易取勝」的特朗普,在其美國總統任內發動與中國的貿易戰,希望減少對華貿易赤字、迫使美企撤出中國。然而就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對美國貿易順差反而上升7.1%,達到3,169億美元,與2017年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時的2,658億美元相比增加14.9%。

高盛、摩根士丹利、貝萊德等美國金融巨頭,紛紛借勢中國最新金融法規的開放,過去兩年爭相投入中國金融市場獲利。截至去年底,美國投資者持有中國實體發行的股本和債務證券的1.2萬億美元,是美國財政部官方數據所顯示水平的5倍。

中美貿易戰令中美共同蒙受代價。若貿易戰持續,雙方無疑將蒙受更大損失。如何破局,必將是拜登政府任內重大挑戰。

9.03美元,1.9萬億美元

拜登政府在國內也挑戰重重,除須緊急應對新冠疫情外,如何振興經濟、提升民眾收入也是其內政重點。

美國中產階級40年前平均的時薪收入是9.17美元(按實際購買力計算),今天則為9.03美元,整整40年來不增反減。佔美國人口約一半的中產階級,決定美國選舉走向,拜登上台後若不能在兩年內提升中產階級利益、未能令經濟重現動力,期中選舉即便沒有特朗普,「特朗普主義」也極有可能捲土重來,屆時將導致拜登政府執政舉步維艱。

因此,在美國總債務已達27.76萬億美元歷史新高的今天,拜登政府仍極力尋求通過新一輪高達1.9萬億美元的紓困法案,試圖以短期救濟、對中產和底層民眾減稅、增加基建促就業等一攬子政策恢復經濟動力。

然而,儘管停止中美貿易戰有利美國經濟增長,但拜登政府近日仍表示會以「戰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的姿態與中國政府接觸,顯示縱使債台高築,拜登也要繼續遏制中國,很有可能會繼承特朗普對華的貿易戰、科技禁令和制裁令,在人權、南海、香港、新疆等問題上的對華施壓將更為突出。這是何故?

在多個領域遏制中國,是為了讓美國繼續領導世界。拜登2020年3月在《外交事務》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什麼美國必須再次領導》(Why America Must Lead Again: Rescuing U.S. Foreign Policy After Trump)文章,表示恢復元氣的美國,不僅要領導西方,更必須再次領導整個世界。

拜登對與中國的合作並不陌生:

+14

-8.3%GDP、1.24萬班

雖然拜登政府希望儘快消除新冠疫情、恢復國內經濟動力,再領導世界走出困境。然而,如今的世界,在新冠疫情的重擊下,實則等不及美國的恢復和領導。

歐盟國家已表現出「不願等」的態度。歐盟最新預測顯示,因新冠疫情,歐盟2020年GDP預計負增長8.3%,且在2022年底都無法回到疫情爆發前水準。對歐盟來說,燃眉之急是重振經濟,中國龐大市場為歐盟提供了巨大契機。

因此,雖然拜登政府上任伊始不斷強調要聯合西方盟友對抗中國,但歐盟依然不顧拜登政府反對,在2020年底與中國完成了《中歐投資協定》(CAI)的談判,通過加強與中國合作夥伴關係,推動歐盟的經貿及投資發展,鞏固歐盟在整個歐洲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的領導地位,以及掌握未來歐洲的經濟發展命脈。

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東盟十國與中國共同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更是顯示這些國家的取態。中國率先走出新冠疫情陰霾,鞏固了其作為全球商品供應鏈核心的地位,區域經濟更趨依賴中國。而且,RCEP作為全球最大的區域經貿組織,涵蓋全球30%的GDP與貿易量,在區域內建立更加全面的合作夥伴關係,正進一步令亞太地區降低對美國的依賴、走向融合平穩發展的一個契機。

2020年9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歐盟領導人共同舉行會晤,加速了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進程。(新華社)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樣無法等待美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造成世界範圍內大面積停航、斷航,導致全球經濟和供應鏈遭受嚴重影響。在此情況下,2020全年有1.24萬班列從中國各城市出發,以其安全快捷、成本較低、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等優勢,成為歐洲與中亞、東亞、東南亞的海陸聯運通道網絡,保障了國際物流供應鏈暢通。

中歐班列加強了中國與歐洲國家、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貿易,也同時帶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陸上絲綢之路沿線相互之間的貿易,形成更新的合作夥伴關係。

100萬億元人民幣、28人

2020年中國GDP增速為2.3%,是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是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一個新台階的顯著象徵,未來預料將進一步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推動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以色列、挪威等自貿談判進程,以及積極考慮加入CPTPP等。

這一系列的動作,意味着對中國而言,眼光早已並不只放在美國,而是放眼世界。我們也不難預料,拜登政府未來想要再領導世界各國,想要重回「天下圍中」的策略,可能遭遇中國合作夥伴更大的阻力。

而且,中國當然也不會坐等美國恢復元氣之後,繼續制裁並「經濟孤立」中國,乃至誘發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衝突,爆發小型局部代理人戰爭,以打擊中國實力。事實上,中國已開始了向美國的對等反擊。

解放軍的軍事存在大大提升,點擊大圖瀏覽:

+9

其一,針對美國以《港區國安法》為由制裁多名內地和香港官員,外交部宣布對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28名官員實施制裁,並特別規定制裁人員及其家屬不允許與中國有相關生意往來。此舉一方面自然是對美國涉港舉措言行的「對等反制」,大多數跨國企業為避免受到中國制裁牽連,都會對聘用這被制裁的28人及其家屬考慮再三;另一方面,外交部之制裁也是提醒美國現政府官員在考慮對華政策時,掂量其卸任公職之後的安排:他們及家屬們,是否可以一輩子都不與中國有相關往來。第三方面,中國外交部也藉此對英國、澳洲、加拿大和台灣等地的部分政客發出訊號,如果繼續跟隨美國的反華行為,最終也會受到中國制裁。

其二,針對美國對中國企業的連串制裁封殺,中國商務部頒佈實施《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此舉意味着若中美雙方都在制裁問題上互不雙讓,那不少跨國企業將無可避免地會觸犯其中一國的法律,若執行美國禁令,那將會遭中國懲罰;反之則會被美國懲罰。換言之,跨國企業必須在中、美兩國之間選邊站,那時中、美的經濟實力將成為決定企業如何決擇,將是致勝關鍵。而根據英國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近日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調查的11個歐洲國家中,有60%受訪者展望,中國在未來10年內將發展得比美國更加強大。其中,在西班牙有79%的民眾表示中國將超越美國;葡萄牙和意大利則有72%。

此外,如果美國未來繼續在經濟、科技、金融領域制裁中國,預料中國有大可能也會要求中資投資機構和投資者減持所擁的美資股,禁止對華有仇視的美資企業和與美國軍方有密切關係的股份的買賣。以及自2002年澳門放開博彩業以來,澳門的六家博企中有一半是美國博彩公司,中國政府也有可能通過減少美國博彩公司在澳門的數量,作為對等的反制。

中國外長王毅多次呼籲美國要保持溝通與合作。圖為2020年12月18日,王毅(中)在北京同美國亞洲協會舉行視頻交流。(新華社)

202億元人民幣、1,630億美元

中美在制裁與反制裁中,也並非沒有合作的空間。除了兩國極有可能願意在氣候變化、防疫、公共衛生和軍控等一些重要的全球挑戰上尋求合作之外,中國龐大的電影市場也很有潛力為中美未來的合作提供一個新開端。

中國有功夫,中國有熊貓,但美國才有《功夫熊貓》。中美電影業早在2012年已展開合作,當時作為副總統的拜登曾參與「中美電影協議」的談判和簽字,該協議後因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貿易戰受到影響。隨中國電影票房在2020年首度超越美國,以202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反映出中國電影產業增長迅速、美國若能與中國在電影產業進行合作,不僅可以抓住中國潛力巨大的電影市場,還能吸引中國資金的投資,以挽救美國傳統影院的存亡。

電影市場之外,中國亦可持續開放金融、汽車等龐大市場,外資准入領域不斷放寬,吸引各國資金紛涌中國逐利。據聯合國最新數據,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在2020年續升4%至1,630億美元,創下1983年有紀錄以來新高,且超越美國,晉身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

習近平與拜登何時通話,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圖為2013年12月4日習近平與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合影留念。(美聯社)

在各行各業,美國的企業都迴避不了中國市場。拜登政府若能中止對華的脫鈎、斷供措施,恢復雙方的合作,讓美國企業能夠繼續投資中國,可以與中國企業互相借鑑、交流和促進,乃至向中國企業參考借鑒,以分享中國穩步發展的紅利。

中國經濟總量已接近美國70%,世界各國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作為平等的合作夥伴,以應對新冠疫情、國際物流供應鏈暢通、經濟恢復和氣候變遷等挑戰。世界各國也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理性、正常、維護中美平穩關係的美國,讓各國可以在平緩的國際環境中、在無須「政治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靠邊選擇困難中,可以儘快消除新冠疫情、以提振疫後千瘡百孔的全球經濟。

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在金融、軍事與科技上擁有巨大優勢的美國,拜登政府未來到底是會把世界推向分裂、對抗,還是讓世界走向和平、發展?就讓我們做好最壞的打算,期待最好的未來。

【本文由絲路智谷研究院授權刊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