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演講」和李強的「報告」  真實詮釋了美國和中國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很巧合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新任期的首場國會聯席會議講話,同中國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前後腳進行。「我們在43天內取得的成就比大多數政府在4年或8年內取得的還多。」特朗普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時這樣描述其第二任期的開局。這份講話很特朗普!而李強的工作報告,如故的四平八穩、腳踏實地。
如果仔細對比會發現,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及今年的困難和挑戰部分對外部環境的描述篇幅大幅增加,字數上去年為40個字,今年為149個字。如此的陳述,也很中國!幾乎在同一時間段的兩個講話,完美的詮釋了「演講」和「報告」。

首先,需要釐清,雖然兩黨議員齊聚,副總統和眾議長一同在演講台後方就座,有著同國情諮文演說一樣的排場,但這次特朗普不是正式的國情咨文演講。美國總統正常是每年初會發表國情咨文,總結自己過去一年的施政報告。但通常是就職次年才會發表國情咨文,進行「施政報告」。特朗普這次是由眾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邀請,進行聯席會議演講。所以,本身的「設計」就可以說「動機不純」。所以結果也可以看到,結果這次特朗普的演講,完全就是一次自我吹捧美化的所謂「美國夢」演講,並沒有什麼重大消息宣佈。

特朗普在掌聲中走上講台,發表長達約100分鐘的演講,打破了前總統克林頓2000年創下的89分鐘國情咨文演說的時長紀錄。不過,現場氣氛從一開始便充滿敵對。在講話中,特朗普怒噴拜登政府的經濟、能源、產業、邊境、性別政策等,稱拜登是「史上最糟糕總統」。除了抨擊拜登,就是在誇讚自己。

2025年3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發表第二任期首個國會演說,他左後方的是副總統萬斯,右後方的則是眾議院議長約翰遜。(REUTERS)

特朗普說:「我簽署了近100條行政命令,採取了400多項行政行動,以恢復我們這片美好的土地上的常識、安全、樂觀和財富。」特朗普還自吹自擂稱,「事實上,很多人都說,我總統任期的第一個月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最成功的一個月。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你知道誰排在第二位嗎?喬治·華盛頓。」只能說,特朗普確實是自我感覺良好。

特朗普的整場演講,高調曬出執政早期的兩項成績——移民執法、精簡政府,為馬斯克的「努力工作」點贊、出售價值500萬美元的「金卡」,為政府的貿易政策辯護,也涉及烏克蘭危機,透露他當天收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一封信,後者已準備好重回談判桌簽署礦產協議。此外強烈表達 「無論如何都要得到」格陵蘭島……總體來看,就像是為自己6周工作鍍金。

圍繞特朗普的最新演講,輿論反響不一。支持者認為,演講感情充沛,再次展示特朗普自信、好鬥的治理風格和領導方式,聚焦多項競選承諾。批評者認為,這是特朗普的招牌表演:措辭浮誇,專注於取悦選民,將表象置於實質性政策建議之上,不少說法與事實不符。這個結果一點也不意外,這就是美國社會的深刻分歧。也如圖「廟堂」上的黨爭極化態勢依舊。會場裏共和、民主兩黨可謂「冰火兩重天」。

2025年3月4日,馬斯克(Elon Musk)穿西裝出席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的首次國會演講。(Reuters)

共和黨議員從頭到尾熱烈鼓掌、歡呼。民主黨議員基本一言不發,舉着「謊言」「虛假」等標語牌。唯一高聲抗議的民主黨議員格林在演講開場僅三分鐘便被請出場外。

大家都不過在表演。選舉政治制度下,需要「秀場」這很正常,所以政客們都極盡發揮。但這裡的問題是,一邊自high,而一邊是自身的矛盾性。比如說,外交上一邊在國際上唯利是圖,以美國的利益為準繩;一邊又要求盟友、夥伴在經貿方面做出更大讓步,在安全方面承擔更多責任。這種典型的單邊主義霸凌做法,無疑會遭到盟友、夥伴的反對,也會給盟伴關係造成巨大沖擊。

目前,加拿大、墨西哥聲稱要對美國進行反制;美歐圍繞烏克蘭危機裂痕已現;特朗普還批評韓國、日本、印度在經貿問題上佔美國便宜。隨着4月2日特朗普政府推出「對等關稅」政策,盟伴會不會進一步分道揚鑣,美國經濟又將受到怎樣的衝擊,值得觀察。

2025年2月28日,美國華盛頓,圖為到訪白宮的澤連斯基和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發生言語衝突。(Getty)

至於美國民眾,「眼下,特朗普新任期剛起步,民眾仍抱有期待。」他們支持特朗普提升政府辦事效率、放松管制,也對特朗普在打擊非法移民方面的表現較為滿意。不過,中下層民眾始終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人們也擔心加徵關稅會導致全球「貿易戰」,進而影響美國經濟,加重民眾生活負擔。

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政府掀起的政策「風暴」正對美國民眾、共和黨人和海外盟伴的容忍度提出考驗。而我們都知道,特朗普最大的確定性就是他的不可確定性,這就意外著政策的反覆。對於特朗普來說,無論如何都可以自喻為「勝利」,但折騰的還是企業和民眾。

反觀例行的每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整個文本結構向來都是保持其一致性:回顧一年工作、工作難點是什麼、打算下一年如何安排工作。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會後舉行首場「部長通道」。(香港01直播截圖)

今年這份兩會報告來看,基本論調維持了幾次政治局會議的論調,看似「平平無奇」但卻非常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正如在《兩會2025︱從李強、特朗普和陳茂波看中美港改革三階段》所指出的,中國自鄧小平啟動改革開放以來,過去四十多年改革從未停歇過,習近平上台後,改革也進入了全面深化階段,在路徑選擇上,從鄧時代開始,中國採取的就是漸進式改革。

一方面因為中國改革的方向早就已經明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已經確定好的頂層設計基礎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另一方面隨着改革進入深化階段,推動改革的舉措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同美國最大的不同是,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正如多年政府工作報告一直都會強調的「穩中求進」,行穩致遠是中國政府執政的很明顯的特點。也正如李強上台後在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中外記者會上所明確說過的,「新一屆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施工圖。」

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總理李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香港01直播截圖)

有別於特朗普自我吹捧,政府工作報告的落腳點處處是「人」。特別是今次報告提出,推動更多資金「投資於人」,這意味着居民就業、消費、養老、生育等領域,在宏觀政策中的權重會進一步加大,民生領域的資金流動有望加速;另一方面,報告中對科技、民企的關注明顯提高,這與2.17民企座談會的精神一脈相承。綜合來看,未來的經濟重心在居民社會福祉、企業創新活力方面的投入。對比來看,特朗普的話語體系是「我要⋯⋯」,而中國政府的話語體系是「⋯⋯,為了百姓」。這是兩者價值觀的極大差異體現。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差異。事實上,兩國政府都很強調「忠誠」,但兩份「忠誠」卻截然不同。特朗普從來不掩飾他喜歡別人拍他馬屁,這個也可以從白宮網站在特朗普上任後,就是各種吹捧特朗普「贏贏贏」的文章。白宮網站還會羅列各方人士對特朗普的忠誠發言。

這次國會演講也可以看到「忠誠」的共和黨人表現的怎樣掌聲雷動。特朗普第二個任期,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忠誠至上」,這是特朗普選人的第一標準。那麼就可以想象,一個這麼喜歡被人拍馬屁,不是「任人唯賢」,而是「任人唯忠」,最終聚集在特朗普身邊的人,大都是些溜鬚拍馬之輩,這就是特朗普的草台班子。無知者無畏,草台班子有時候搞出一些亂招,破壞性可能也會很強。

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香港01直播截圖)

雖然中國政府也強調「絕對忠誠」,習近平總指出:「忠誠是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優秀品格。」「忠誠是黨員幹部最基本的為政之道」,「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這裡的忠誠更體現為「黨的紀律建設」也就是「從嚴治黨」。可以說「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鉅,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這同特朗普所追求的「忠誠」完全是兩回事。

原本,特朗普這次國會演講同李強的政府報告並不存在比較的必要性,不過是碰巧的發生在了前後腳,但這個巧合,所呈現給世人的觀感,就很能夠詮釋美國和中國的不同文化,不同價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