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會接受美國停火要求? 首先要滿足普京一個前提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美烏日前在沙特談判,達成了停火30天協議,但是這個協議並未得到普京積極回應。相反,俄羅斯還加強了在前線的攻勢,普京(Vladimir Putin)更罕見身穿軍裝到庫爾斯克(Kursk)前線督戰。何以如此?答案就在庫爾斯克。在全部拿下庫爾斯克之前,普京不可能接受美國設定的任何停火條件。

在跟到訪莫斯科的美國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會面之前,普京表明雖然他支持美烏的停火提議,但卻強調他只會接受能帶來長久和平的停火,反問烏克蘭在停火期間會否繼續動員、西方會否繼續軍援烏克蘭等等,又特別提到在庫爾斯克州的烏軍要怎樣處置的問題。

為什麼普京會如此執着於「全部拿下庫爾斯克」這個前提?原因非常簡單,俄羅斯不能失去庫爾斯克的土地,普京也承擔不起丟失庫爾斯克土地的歷史責任。

翻翻俄羅斯和歐洲這幾百年的互毆歷史就知道,庫爾斯克這個地方,對俄羅斯來說一直就是勝利的象徵。歷史上的歐洲國家,不論德國還是法國,打到庫爾斯克這個地方,在俄羅斯人節節敗退的抵抗下,都成了強弩之末。

庫爾斯克是俄羅斯戰略縱深的一個重要節點,在歷次戰爭中,雙方都是在這個地方打成一團。然後,俄羅斯人憑藉巨大的人員犧牲和戰爭韌性扭轉戰局,開始轉入戰略反攻最終反敗為勝。今天俄羅斯和烏克蘭人在這個地方的爭奪,就為這樣的歷史又續寫了一個類似案例。

這麼一個對俄羅斯來說具有重要歷史和戰略意義的地方,如果在普京手裏丟了,就算他佔領了克里米亞和烏克蘭其它五個州的領土,也會被寫入俄羅斯戰爭歷史,成為一個恥辱的案例。作為一個以俄羅斯擴張歷史為榮的政治人物,普京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個利害?

而且,相對於通過有爭議的侵略手段吞併克里米亞和其它四個州,庫爾斯克是正兒八經的俄羅斯的「固有領土」,若普京在沒能全部控制庫爾斯克,把烏克蘭軍隊全部驅趕出去之前接受停火,那他在國內宣揚戰爭勝利的意義就大打折扣。若是出現這種情況,以後不管怎麼他宣揚勝利,他的政治對手只需輕輕說一句「庫爾斯克」,汽球一下子就漏了氣。

所以在全部拿下庫爾斯克之前,普京絕對不會答應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停戰條件。任何人想都不要想。

圖為2025年3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訪問庫爾斯克地區,曾視察俄軍控制中心,並與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會面。(Kremlin.ru/Handout via REUTER)

但是,若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又要認識到,普京最終一定會接受美國提出的大部分停火條件,和美國完成這筆戰爭交易。這又是為什麼呢?

雖然普京除了庫爾斯克之外還以反問的方式提出了一系列其他條件,但實上,對普京來說,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戰爭目的。和一開始想吞併包括基輔在內的整個烏克蘭東部地區相比,現在俄軍控制的地區只有東部和南部四個州的部份地區,而且庫爾斯克還在戰鬥(快要全境奪回了),但是經過戰爭教育,普京也認識到了俄羅斯軍隊軍事思想和技術的落後,認識到有點高估了俄羅斯軍隊的作戰能力。

以俄羅斯的軍事能力,坦率說,能控制現有區域,已經很不容易,算是達到降低期待後的戰爭目標了。而且,即便這樣的軍事成果,也讓俄羅斯付出了巨大成本——軍事成本和經濟、金融成本。

按照烏克蘭的戰損推算,在這場戰爭中,俄羅斯死、傷合計至少達到一百萬人。一百萬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是至少一百萬個家庭。對一個1.44億人口的國家,這是一場巨大的國民災難,還會帶來長期的財政和社會心理負擔。

另外西方的制裁讓俄羅斯經濟民生遭到了根本性重創。通脹這幾年一直以20%多的數字飆升,整個經濟體系和歐洲等外部市場被完全斬斷。俄羅斯本來想發展民生經濟,擺脱對能源的片面依賴,融入西方,但是戰爭不僅沒有達到目標,反而走向了願望的反面,而且在中亞等地不得不讓渡一些原本由莫斯科控制的利益。除了軍工能力得到恢復,這些年俄羅斯經濟可以說是一塌糊塗,對外依賴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更加依賴外部,只不過依賴對象從歐洲轉向了東方。

2022年9月27日,丹麥博恩霍爾姆島(Bornholm)附近,被炸燬的北溪 2 號管道洩漏的氣泡直達波羅的海海面。(丹麥國防部 Via Reuters)

原本在國際還有一些買主的俄羅斯武器,也因為在實戰中的糟糕表現沒有了市場。而以AI、機器人等為表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幾乎與俄羅斯無關。當中美在經濟與科技領域激烈競爭角逐的時候,俄羅斯就像一個仍然在高加索山地叢林裏靠捕獸夾抓野兔充飢的部落蠻族,完全是個局外人,被中美遠遠甩到身後。

這種情況,普京不是不清楚,只是因為已經陷入戰爭,沒有辦法脱身。所以當特朗普(Donald Trump)遞過停戰的橄欖枝,普京立刻就接了過來,和美國開始全面接觸而進行了一系列更廣泛的交易。而特朗普粗暴犧牲烏克蘭利益,一腳踢開歐洲和俄羅斯單獨媾和的方式,更是大大超過了俄羅斯的此前預期。普京也沒有理由不接特朗普送的禮物。

所以,只要特朗普的停戰條件不是很苛刻,普京不可能不接受。而從特朗普急於和俄羅斯達成交易,儘快從歐洲轉移資源到印太聚焦中國的戰略需要看,特朗普也不可能提出俄羅斯無法接受的苛刻條件。目前影響停火的主要因素是庫爾斯克,如本文前面所述。

所以,普京就在庫爾斯克加大攻勢,希望儘快肅清庫爾斯克的烏軍。他最近到庫爾斯克前線視察,表示「俄軍當下的任務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敗在庫爾斯克州的敵人」就是急於結束戰爭的心態反映。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趕快把庫爾斯克全部拿下,這樣才能和美國進行停戰談判。」

當然,再急,普京也不會表現出來,也要做出從容不迫、進退由我的樣子。遇事不急是一個政治家必須的基本素質。這樣才能拿到更多談判籌碼,爭取更多有利條件。像特朗普這樣信奉實力政治的交易型總統,要是表現出急於結束戰爭的焦急,那就慘了。

俄羅斯和美歐在列強你衝我殺的鬥獸場混了幾百年,是一個極其擅長在戰場和談判桌上趁亂奪取並鞏固戰爭利益的老牌帝國,普京能不懂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