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正佔上風 美烏這時談停火普京能同意嗎?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美烏總統白宮談崩11天后,雙方代表團在沙特舉行了會談。

會談持續了約9小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社交媒體X發文稱,雙方談得「很好,很有建設性」。會後雙方發布的聯合聲明稱,烏克蘭願接受美國提出的30天臨時停火,同時美方將立即解除情報共享暫停的狀態,併為烏方提供安全援助。

「美烏談判的成果超預期。」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向觀察者網表示,考驗特朗普外交能力和決心的時刻到了,現在球在俄羅斯一邊。

周二(11日)當天,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白宮的一場活動上談到了這一停火協議,他說:「烏克蘭已經同意了,希望俄羅斯也能同意。」特朗普表示,他會和俄羅斯總統普京談談,「這需要雙方共同參與」。

圖為2025年3月11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Mike Waltz)、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以及烏克蘭外長瑟比加(Andrii Sybiha)、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等代表在沙特舉行會談。(Reuters)

普京怎麼接球?

現在,美國和烏克蘭確實達成了共識,但俄羅斯能同意嗎?

張弘認為,無條件的停火、和談是烏克蘭在立場上的讓步,但俄羅斯能否同意是個未知數。

他說:「烏方之所以能接受無條件停火,一方面是美國施壓,斷了軍援和情報,讓烏軍打不下去;另一方面,烏克蘭也可能想借停火為烏軍爭取喘息的機會。而對於俄羅斯來說,要實現停火顯然是有條件的,俄羅斯希望達成其一攬子戰略目標,包括解決烏克蘭去北約化、去軍事化、中立化和雙方的領土問題,在這些問題上達成一致之後才能停火。」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右)2025年2月18日在沙特與美國代表團會談(REUTERS/Evelyn Hockstein/Pool)

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軍認為,目前俄羅斯是不會立刻同意停火的。

劉軍告訴觀察者網,「當前在庫爾斯克戰場,烏克蘭佔下風,俄羅斯處於全面的主動進攻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俄方普遍認為,接受停火協議對烏克蘭有利,烏軍可以爭取喘息之機。尤其是,目前烏克蘭還佔領了俄羅斯的土地,對於俄羅斯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如果俄羅斯解決了庫爾斯克的問題,把烏軍全部從本土消滅或趕走,可能會同意停火。」

普京在美烏談判之前就曾表示,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不會向任何人屈服。「這意味着,談判協議怎麼制定,怎麼實施,要看莫斯科的,而不是華盛頓的。」劉軍補充道。

去年8月,烏克蘭突襲庫爾斯克州,一度佔領大約1300平方公里土地。在烏方看來,這將成為今後與俄羅斯談判的重要籌碼,且可迫使俄方從頓巴斯前線調兵回援。然而,俄方似乎未受干擾,繼續猛攻頓巴斯地區。

一些分析師說,鑑於烏方把大量精鋭部隊投入庫爾斯克戰場,俄羅斯有意慢慢消耗烏軍有生力量,逐步收復失地。路透社報道,截至2月中旬,俄羅斯已經奪回庫爾斯克州至少800平方公里土地。

圖為2025年3月12日,路透社自社交平台視頻取得的截圖,顯示無人機拍攝庫爾斯克(Kursk)地區的蘇賈(Sudzha)市中心,有身著軍裝男子揮舞著旗幟,其中包括俄羅斯國旗。(Social Media via REUTERS )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亞歷山大·瑟爾斯基10日說,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的數以千計烏軍部隊沒有被包圍的風險。但他同時暗示,烏軍部隊正在撤離。上周末從多個方向在庫爾斯克州發起大規模進攻,尋求分割包圍烏軍部隊。一些軍事分析師認為,庫爾斯克之戰進入「最後階段」。

烏克蘭會「割讓」領土求和嗎?

據「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道,參與此次美烏會談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說,「穿梭外交」仍在持續,未來幾天,他將和俄羅斯官員進行會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解釋道,與俄羅斯的討論將通過傳統外交渠道進行,「對話和其他方式」。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接受塔斯社採訪時表示,俄方「不排除未來幾天與美國代表接觸的可能性」。3月12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不想在擬議的停火問題上操之過急,俄羅斯必須首先從美國獲得訊息。俄羅斯正在密切研究美國和烏克蘭周二在沙特阿拉伯舉行會談後的聲明。

2025年3月12日,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的最新形勢。(ISW)

美烏會談當天,在被問及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之間的關係時,魯比奧說,雙方在追求和平方面已經重回正軌,但他沒有具體評論兩位領導人之間的關係。

「這是嚴肅的事情,好嗎?這不是某部電視劇的一集,這是非常嚴肅的。」魯比奧說道:「這場戰爭中會有人死亡,昨天有人死亡,除非今晚達成停火,否則明天還會有人死亡。總統希望這一切停止,這是他感興趣的,也是我們來這裏的原因。」

在這次會談之前,魯比奧曾暗示,如果談得好,美國的援助可能會重新開始。他說,美國「可能會在這方面宣布好消息」,但他也提到,烏克蘭需要放棄俄羅斯自2014年以來佔領的一些領土,以換取結束戰爭的任何協議。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拒絕任何包括放棄俄羅斯佔領土地的停火協議,一位熟悉談判的烏克蘭官員向「政客」新聞網歐洲版透露,雙方在當天的會晤中並未討論領土讓步問題。

2025年2月22日,英國倫敦,圖為示威者在俄烏戰爭將臨3周年之際來到俄羅斯駐倫敦大使館示威。(Reuters)

劉軍認為,對於任何一個主權國家來說,公開放棄被佔領的領土是很難實現的。「烏克蘭可能會在美國的壓力下,接受這一現狀,但不會從法律上承認,也不會公開表態。」

「俄羅斯若想將其控制的烏克蘭的領土完全合法化,首先要過烏克蘭國內的公投,第二要過歐洲這一關,第三美國建制派也未必會同意。」張弘說,他傾向於認為,俄烏最終可能是朝鮮半島的模式,只有停火協議,沒有和平協議,雙方把領土問題擱置到未來解決,可能是最可行的方案。

至於美國一直盯着的烏克蘭的礦產資源,美烏聯合聲明說,美烏兩國總統同意儘快達成一項開發烏克蘭關鍵礦產資源的全面協議,「以加強烏克蘭經濟,抵消美國援助的成本,並確保烏克蘭的長期繁榮和安全」。

有媒體會後問美方代表團,為什麼美烏當天沒有簽署礦產協議,魯比奧說,當天會談觸及該話題,美烏將簽署礦產協議,但這不是當天會談主題。「我們是來追求和平的,這並不意味着礦產協議不重要,它絕對很重要。」魯比奧說,美國財政部和烏克蘭方面正就此進行談判,兩國總統已指示各自政府有關成員去完成這一進程。

2025年3月12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在前往加拿大參加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的途中向接受媒體採訪。(Reuters)

對此,張弘表示,實際上在2月28號澤連斯基訪問白宮時,美烏就礦產協議已經達成一致了,只不過因為白宮爭吵之後擱置了,現在只是恢復,協議的基本內容並沒有太大變化。

普京不能拒絕停火,否則會失去虛構的道德制高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首席國際安全記者尼克·帕頓·沃爾什(Nick Paton Walsh)在分析文章中寫道,「目前克林姆林宮的主要目標是繼續強化特朗普的懷疑,即澤連斯基是其和平進程的障礙。普京不能拒絕停火,否則他就會失去虛構的道德制高點。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或者在停火期間會發生什麼——將決定戰爭的結果。」

「這是典型的歐洲人的道德觀,對於俄羅斯來說是沒有作用和意義的。」劉軍說,俄羅斯有它的俄式道德觀,俄式的判斷標準。而且對於俄羅斯來說,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現在它們處於戰略上風,不會受到這種歐洲道德觀制約。

圖為2025年3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訪問庫爾斯克地區,曾視察俄軍控制中心,並與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會面。(Kremlin.ru/Handout via REUTER)

至於歐洲接下來的作用,烏克蘭代表團在這次美烏談判中再次強調,歐洲夥伴應該參與和平進程。

在烏克蘭問題上,歐洲一直想上談判桌,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施紀賢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此前先後訪美,近一段時間歐洲接連開峰會,都是為了這一席之地。

2025年3月6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中)、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左)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右)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出席歐盟領導人特別峰會時向媒體發表講話。(Reuters)

事已至此,歐洲還能「上桌」嗎?

「歐洲直接上桌談判,我認為可能性很小。」劉軍說,從特朗普政府最早的姿態來看,就是想俄美兩家直接談,沒有歐洲的份,甚至沒有烏克蘭的份,所以一開始就是俄美元首通話和雙方代表團的會談。後來特朗普出現了轉變,和烏方也進行了雙邊談判。

「很可能是想美國先和俄羅斯談、再和烏克蘭談,然後在美國的協調下,俄烏直接談,歐洲最多隻是在外圍發揮一些影響和作用,可能給烏克蘭提供一些支持或者政策建議等等。」

目前歐洲的危機感很強,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告訴觀察者網,歐盟目前達成了一個共識:歐洲和烏克蘭面臨的共同威脅是俄羅斯,當下歐洲選擇和烏克蘭進行捆綁,保衛烏克蘭就等於保衛歐洲。

2025年3月6日,比利時布魯塞爾,圖為澤連斯基與科斯塔和馮德萊恩在歐盟峰會上會面。(Reuters)

「無論從道義,還是現實情況,還是未來考慮,對歐洲來說,選擇和烏克蘭捆綁在一起是最現實也是最合理的選擇。」崔洪建分析道,目前,歐洲在爭取「上桌」資格上主要有三個策略:

第一是以團結來爭取資格。歐盟27國團結起來,聲音可以被放大,如果現在它們內部吵成一片,就更沒有資格了,可能特朗普會更加輕視歐盟,俄羅斯也會更看不起它們。

第二是尋求數量優勢。任何一個歐洲單一國家都沒有辦法去和美俄較勁,因此歐盟在自身基礎上向外尋求支持,加拿大現在逐漸被他們拉過去了,以後澳洲、日本、韓國等都可能成為歐盟廣義上爭取的所謂「統一戰線」。這樣一來,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它們想要排除歐洲資格的時候,都必須考慮一些更加複雜的因素。

第三,以實力爭取資格。比如通過漲軍費等方式證明自己以後會很強大,以此影響美俄。歐洲想要以目前的姿態進一步影響美國,告訴特朗普,我們已經按照你的要求在提升能力了,可以更好地按照你的設想和美國「分擔責任」了。

本文轉載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