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排隊同美國談判:中國的貿易戰打法已經變了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戰打到今天暴露了諸多短板。比如在股市債市跌宕之下特朗普不得不宣佈暫停對等關稅90天。在各路商業巨頭的遊說之下,特朗普又將半導體等電子產品從對等關稅中排除。美債美股美元的穩定性是特朗普無法忽視的,大財團大公司的利益是特朗普無法犧牲的。關稅戰不是特朗普想怎麼打就能怎麼打的。

同樣,特朗普宣佈對等關稅暫停90天後,只有中美兩國互相加徵超過百分之百的關稅。如何從離譜的關稅稅率中脱困,是各方關注的焦點。這也不是美國想要結束就能結束的。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4月14日稱,他仍然希望與北京達成一項重大貿易協議,這需要一種與過去的貿易和貨幣協議截然不同的模式。他強調,關稅並不是玩笑,因涉及的數字很大。他認為這些是不可持續的,沒有人希望這些關稅保持下去。

但和美國提到談判協議不同。中國輿論場對於關稅戰並沒有馬上停戰談判的論調。

特朗普發起關稅戰,過去一周中美貿易戰一直升温,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急升,徘徊在4.5釐水平。(trading economics)

中國當然清楚貿易戰沒有贏家,也明白稅率已經是數字遊戲毫無意義,更知道解決問題最後需要談判。之所以不會馬上同美國談判,除了子彈要再飛一會展現威力,除了關稅戰已經是政治外交戰不能輕易妥協,這中間最為關鍵的是關稅戰對中國來說是重大機遇。

如何應對來自美國的打壓是中國崛起道路上最重要的外部挑戰。如果中美之間的博弈不發展成為東西方兩個集團的對抗,那麼中美對抗就不會變成冷戰,就不會有重大升級。

當美國通過對等關稅站在了全世界的對立面時,中國第一次在面對美國時不是孤軍奮戰。美國以往的盟友歐盟、日韓等第一次和中國一樣面臨巨大壓力。中國積極同歐盟溝通,中國領導人訪問越南、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是寄希望於透過合縱連橫確立中國在應對美國對等關稅戰中的作用。

中國為各方提供同美國談判的援助力量,在這過程中如果能夠建立協作的信任,達到合作的目的,將能避免日後美國聯合各國打壓中國。可以說,特朗普的關稅戰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取信於各國的機會。

成功不是等來的,各國同美國的談判越順利,美國的關稅敲詐就越成功。中國不可能助長美國輕易收割關稅成果的習慣。

關稅戰打得越持久,談判越深入,中國的確定性同美國的不確定性的對比效應越持久,對中國的國際形象越有利。

美國要的是各國排隊同美國談判。單獨面對各國逐個擊破,美國佔有優勢。中國不會加入排隊同美國談判的隊伍。也不會眼睜睜看着各國排隊同美國談判。

美國寄希望於關稅解困債務危機,引導產業回流,更多的考量是解決美國面臨的實際經濟問題。而中國迅速捕捉到了關稅戰背後的巨大政治外交價值。

2020年中美曾通過直接談判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圖為特朗普與中國時任副總理劉鶴簽過協議文本後互相握手。(美聯社)

中國奉陪到底要的是有一個更好的對美談判的結果。最好的交朋友取信於朋友的過程,就是帶領朋友打勝仗的過程。如果不是立志帶領各方打贏對美關稅戰,中國就不會有如此積極的合縱連橫行動。

不是中國財大氣粗可以忽略關稅戰帶來的損失,而是中國的政治穩定性、中國前八年的經濟調整準備,為中國提供了可以兼顧各方輾轉騰挪的空間。

理解中國如今應對關稅戰的邏輯,離不開這三個維度:全球關稅戰背景下的中美貿易戰,上百國家同美國談判背景下的中美談判,中國崛起道路上的對美鬥爭機遇。

解決中美問題的切入點不只是中美,中國同其他各方的信任協作問題解決了,中美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中美最終會透過談判解決問題,但不會是中國排隊同美國談判,要解決的也不一定只是中美兩國的關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