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義偉訪美:日本會否一邊倒?|專家有話說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日本4月13日決定將福島核電站事故產生的廢水排向大海一事引發熱議,中韓等周邊國家反應尤為強烈,但美國在日本宣布這一決定之後,立馬亮明姿態,表示對日本的支持,日美這番配合,不免讓外界產生質疑。一方面此事輿論還在發酵,另一反面日本首相赴美訪問已經提上日程。

菅義偉將於4月16日訪美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晤持續引發外界關注。在中美對抗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菅義偉此次訪美被很多觀察人士認為是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對抗中國的「最前線」最終確定政策的一次政治活動。

因此,此次美日首腦會晤會否給亞太地區的安全穩定帶來新的不確定?日本是否真的會告別安倍政府期間在中美之間遊走的曖昧的外交路線,徹底做出選邊站位的抉擇?台海一旦生戰,日本又會有何種行動?《香港01》就此在日本進行了多方採訪,希望能透過四個問題透現出全盤局面。

一、中日外長通話,給美日首腦會晤打預防針?

就在菅義偉訪美前的4月5日,中日兩國外長進行了電話交談,通過兩國公布的內容來看,中國與日本儘管在涉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領土領海等領域的很多議題上存在重大分歧,但雙方都確認了願與對方展開對話與合作的姿態。這對緩解目前緊張的東亞地區局勢是有好處的。

在此之後,日本媒體曝出菅義偉因為美方安排問題推遲訪美行程至16日也引發外界遐想——美日延後首腦會晤的水面下,兩國在醖釀着什麼樣的共同對華方略。

而5日的中日外長通話,根據兩國外交部官方網站發布的公開信息顯示,中國外長王毅在通話中表示「反對日方介入涉疆、涉港等中國內政,要求日方遵守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作為近鄰對中國的內部事務保持起碼的尊重,不要把手伸得太長了」。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則對「中國海警船不斷侵入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領海、中國實施《海警法》、南海局勢、香港局勢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權狀況表達了深刻的擔憂,強烈敦促中國方面對有關問題採取具體行動」。

雙方可謂針鋒相對,火藥味十足。

而稍早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國際問題專家時殷弘接受《香港01》訪問時亦曾表示,「現在日本對中國基本上已經『撕破臉皮』,戰略性上有了明顯偏離過去的表現。」

對此,日本亞洲和平研究智庫高級觀察員上田和也則認為,中國在近年來的強勢對外政策是導致日本不安的原因;日本二戰戰敗後,成為美國在亞洲重要的盟友;對日本而言,與中國的外交關係是兩國邦交正常化後一個重要的政治議題。

上田表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執政以後,中國實現了在經濟、軍事、科技等諸多領域具有實質意義上的強勢崛起,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也導致了中日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變化,日本的傳統優勢幾乎喪失殆盡。

上田稱,日本從中國經濟發展得到的實際利益成為了日本的「心理負擔」,而這正是源於日本對中國根深蒂固的戰略不信任,也是一種基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上的冷戰思維的延續。

而對於中國來説,無論從歷史上還是從現實狀況來看,日本都是其自身實現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重新崛起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同時日本也切合在中共「兩個百年」戰略目標中,成為中共政權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路上必須正視的存在。

對於日本來説,中國也是日本自1853年「黑船來航」,日本徹底投入西方懷抱後重新回歸亞洲的最好借力點。

2021年3月16日,美國和日本的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舉行會議,討論對中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的擔憂,拜登政府試圖重申與主要地區盟友的接觸。(AP)

中日外長在美日首腦前通話,王毅要求日本「手不要伸得過長」的警告對於兩國來説,是站在歷史十字路口的展現。但無論如何,最終選擇的結果,要等16日美日首腦會晤後就會見到分曉。

二、美日首腦會晤,東京在中美間明確二選一?

此次美日首腦會晤,最受外界關注的還是會晤後兩國將要發表的聯合聲明。

有國際輿論和觀察人士認為,這樣一份聯合聲明實質是東京將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徹底做出二選一的抉擇,而從近期日本不斷在涉及領土領海、以及涉港、涉疆等問題上強硬指責中國來看,中日的破局恐怕難以避免,美日首腦會晤對於北京來説恐怕「凶多吉少」。

但令人迷惑的是,雖然稍早前的中日外長電話交談顯得火藥味十足,但雙方同樣也強調了兩國合作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經濟領域,中日經貿合作對中日兩國外交關係的穩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壓艙石」的作用。

這突顯了日本政府的矛盾心態。一邊是盟友美國的遏制中國戰略訴求,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和被美軍「實質佔領」的國家只能唯美是從。一邊是國內日益高漲的恢復正常國家的政治訴求,這推動着東京當局在面對盟友美國時,或明或暗、謹小慎微地走向更加自主路線的外交。

對此,日本平和國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渡邊哲雄對《香港01》表示,日本與中國最根本的不同是價值觀;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美國一改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時期的單打獨鬥的模式,開始廣泛聯絡並遊説其傳統盟友,在對抗中國問題上取得共識。

此次日本首相菅義偉訪美,被認為是拜登政府將從與其捆綁最為緊密的盟友入手作為突破口,打造美國與其全球的盟友合作遏制北京的模式樣板。

但日本有多大興趣回應美國的制華戰略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有分析認為,日本在短期內徹底在中美之間實現二選一站位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日本經濟界在中國存在巨大的利益,日本經濟正在不斷加深與中國之間的關聯,因此,即使在價值觀上存在分歧,日本與中國徹底撕破臉皮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目前,日本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經濟惡化程度十分嚴重,《香港01》從日本經濟產業省了解到,截至4月7日,日本在過去一年中因新冠疫情而失業的總人數超過了10萬人,同時有1,300多家企業倒閉。

正如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佐藤洋對《香港01》表示的那樣,日本與中國的合作在疫情期間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日本期待與中國展開更多的經濟領域的合作。

一邊在與美國及其盟友一道在國際多種場合下對中國進行牽制,一邊期待與中國進行更多的經濟合作,日本經濟官員的說話,體現出這個國家在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時矛盾的心態。

三、前瞻美日首腦會晤,聯合聲明會否有突破?

此次美日首腦會晤,外界最為關心的還是美國總統拜登首唔外國領導人的表現和美日隨後可能發表的聯合聲明的內容。

其中,聯合聲明的內容又是輿論重點關注的對象。長野國際大學教授宮下清認為,聯合聲明對於中國問題的定調將直接影響今後亞太地區的安全穩定,也會為拜登政府今後對華政策徹底定調。

而在最關鍵的涉疆、涉港以及人權等議題上,美日首腦的會晤後會否會發布一個比稍早前的美日2+2會晤更為「刺激」的聯合聲明,受到全球矚目。

日本佐川和平智庫高級觀察員堀口涼認為,近期,日本政府對中國態度轉為強硬,日本高級官員在多個場合下公開談及中國的新疆、香港以及中國日益嚴峻的人權問題,這是一種政治風向的轉變,日本政治風向的轉變標誌性事件就是此前日美2+2會談發表的兩國聯合聲明。

堀口認為,儘管日本國內依然有呼聲認為,親華能對日本帶來顯著利益,應積極促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日本的國事訪問。但這種呼聲毫無疑問已經在減弱。特別是來自經濟界和大財團對於友華呼聲的主導性反而加強了日本社會和日本選民對中國的厭惡情緒,很多來自平民階層的日本人認為日本資本大佬與中國的「勾結」是導致日本越發弱勢的根源,「脱中是日本重新走向強大,在主導地區事務時擁有更強有力的發言權的必由之路。」

對於此次可能會發表的日美聯合聲明,堀口表達了悲觀的看法,認為聲明定調有大概率將超過日美外長防長2+2聲明,指「對中國來説,能以何種態度接受來自日美的譴責,是關鍵。但北京在習近平領導下近期對西方表現的強勢與平視恐讓中國不會輕易吞下來自美日的『指責』。」可以預料,日美首腦會晤後,無論聯合聲明內容如何,日本將受到來自中國更大的壓力。

四、台灣「有事」,日本能否出手「相助」?

日本對華態度趨向強硬也讓另一個問題浮出水面,那就是台灣。近一段時間,台海局勢緊張,美國不斷運用政治、外交、軍事等手段在台海刺激中國「核心利益」,而日本在之前的美日外長防長2+2會談中也明確了追隨美國的戰略。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中西寬認為,日本對於台灣始終抱有責任感,這不僅僅是因為有着二戰時期的殖民史,戰後日美同盟已經對日本自身安全的顯示考慮也使得日本在台灣受到攻擊是很難「袖手旁觀」。

至於日本會介入到何種程度,中西認為,日本自身受制於和平憲法,在對外軍事領域難有大作為,但近年來日本通過修法對西南地區有事和防衞問題作出了明確的認定,因此,台灣有事,日本在軍事上的介入是毫無疑問的。同時,日本還可能在日美安保條約的框架下,在助力美軍協防台灣上起到作用。

「但無論如何,這種與中國之間直接的碰撞會給日本帶來多大的損失,難以預料。」中西表示,東京應與北京保持溝通,台灣問題至關重要,日本政界和學界很多觀點也認為,即使在北京的政治風向中,民族主義氛圍越發濃厚,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台海問題上亦會保持「充滿智慧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