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虎撲洋・五|俄專家:「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比盟友關係更有效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俄羅斯,對於這個中國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不僅是香港台灣讀者基本無感,便是大陸讀者也未必對此有什麼認知。

6月中旬,俄羅斯史無前例地在夏威夷附近海域進行海軍演習,讓人重新認識到「太平洋並非只有中美」。而普京總統在同一時期先後接受美國媒體NBC的採訪以及與拜登會晤時,對中俄關係做出的表態,理應讓人們對「中俄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有更具象的認知。

在接受《香港01》訪問時,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HSE)東方學院院長高念甫(Карнеев Андрей/Andrei Karneev)概述了其對中俄關係的看法。

高念甫從事中國研究多年。(香港01)

01:近月來,美國拜登政府一面聯動歐美亞各盟友,一面對中國施展外交壓力,與此同時也在積極拉攏俄羅斯。對此,普京總統在近期接受NBC採訪時表明這是美國試圖挑撥俄中關係。
可以預見,中國與美國在未來數年乃至十數年內都會頻繁發生摩擦。各國既會面臨「間於齊楚」的地緣壓力,也將迎來不少機遇。
你認為俄羅斯會採取怎樣的策略?在未來數年這個階段,怎樣的外交策略才是對俄羅斯最好的?

高念甫:在普京及拜登日內瓦峰會的之前和之後,這個領域有很多謠言。我認為,如果拜登確實試圖「拉攏」普京以便向中國施壓,普京也極不可能配合拜登。

俄羅斯人極為不信任美國,認為美國對俄政策的目標圖謀不軌。不過俄羅斯非常重視俄中關係不僅是因為俄羅斯與西方的問題。

對俄羅斯菁英而言,與日益崛起的中國密切合作,是參與意料中的「亞洲世紀」的契機,同時也可以令俄羅斯實現自己「轉向東方」的戰略。

6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瑞士日內瓦的拉格蘭奇別墅舉行雙邊會晤,這是拜登上台後,首次與普京會晤。(AP)

01:念及過去的歷史,中國社會一直存在對俄羅斯的戰略擔憂,認為俄羅斯終將是中國的北方戰略威脅;俄羅斯社會也對中國存在擔憂,諸如「中國蠶食遠東和西伯利亞」的聲音持續存在。可是近年來,尤其是2014年之後,中俄經濟政治合作迅速發展,雖然規模依舊有限,不少領域的合作推進緩慢,卻也有明顯進展。
我們認為,中俄兩國已經由過去的「機會主義階段」過渡到了「實質合作階段」,這既是考慮到國際地緣大環境,也是念及兩國基於經濟結構的雙邊關係前景。目前的中美關係並非冷戰時代美蘇競爭的重演,今日的俄羅斯也不是昔日的中國。所以中俄關係確實到了「歷史最佳時期」。
您又如何理解兩國政府「中俄關係處於歷史最佳時期」的表態?

高念甫:實際上,在1950年代,蘇中關係便是以軍事和政治聯盟的關係存在。兩國共同受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強烈影響,卻也因對馬克思主義學說和理論的爭執,逐漸演變為國家間的爭吵及對抗。但從那以後,雙方都從「聯盟至分裂」的苦澀歷史中汲取了重要教訓。

當前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合作模式是務實的、非意識形態的,着眼於挖掘巨大經濟和社會合作潛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上最好的關係水平」的表態名副其實。

當然,由於兩國經濟實力越發不對稱,俄羅斯的觀察家們也一再發出警告,令俄羅斯避免過度依賴中國。對話中的平等,是健康和穩固關係的關鍵。

01:6月16日的美俄峰會上,普京與拜登二人同意以《明斯克協議》的原則處理俄烏問題。拜登因此被視作「沒有為烏克蘭爭取利益」、「出賣烏克蘭」。
近年來,出於本土運動的影響以及對西方民主政制和價值的嚮往,香港及台灣對烏克蘭、克里米亞、白羅斯等地的政情發展抱有高度關注。如今美俄峰會的結果,令部分人擔心,在未來的中美峰會上,美國也不會過多為台灣或香港反對派的利益發聲。
你覺得烏克蘭、白羅斯這些地區的情況,對台灣和香港人尋找自身的道路有何參鑒意義?

高念甫:台灣和香港的情況與烏克蘭的情況有很大不同。

在烏克蘭,正是某些政治菁英的極端民族主義將局勢推向了2013-2014年基輔街頭的流血衝突。從俄羅斯國民的角度來看,這些事件代表了烏克蘭反俄勢力(基本上是該國西部地區的菁英和民族主義群體,烏東地區在歷史上對俄羅斯更加友好)為了惡化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從而在美歐國家的大力援助下,

所發起的攻擊性行動。烏克蘭的俄羅斯人或講俄語的人(約佔烏克蘭人口的 25%至30%)都受到打壓。烏克蘭最近的語言法,實際上就是旨在禁止數百萬俄羅斯人和講俄語的人在公共場所使用他們的母語。

因此,從一開始,烏克蘭的情況就與香港和台灣有 180 度的不同。香港台灣目前的緊張局勢,大抵是因為雄心壯志的中國大陸要努力將這兩個地區帶回至自己的圈子。而對俄羅斯人來說,俄羅斯在2014年事件中的反應,是保護性而非進擊性的。

2018年6月8日,北京,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CEO里科哈切夫(Alexei Likhachev,左)與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右)簽署中俄核電合作協議。據悉,該協議是此次中俄首腦會晤的重要成果之一。(Getty)

01:6月中旬,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深入太平洋,在夏威夷以西500至804公里海域展開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演習。這讓人意識到,俄羅斯是太平洋軍力平衡的重要角色。
近年來中美衝突愈烈,涵蓋台灣問題的西太平洋地區被視作潛在火藥桶。倘若中美因台灣問題等情況發生衝突,俄羅斯會採取怎樣舉措?

高念甫:俄羅斯和中國並不處於軍事聯盟的模式。雖然兩國都有一些學者認為,考慮到雙邊關係的逐步加強,應將「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提升到聯盟或準聯盟的層次。但這並不代表俄羅斯和中國的主流意見。

「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模式,被證明比任何其他形式都更有用,而這恰恰是因為它為雙方提供了足夠的機動空間和足夠的靈活性。

就西太平洋局勢,我個人認為,俄羅斯會在國際輿論場和各政治平台支持中國,特別是如若衝突由美國率先發起。但捲入任何類型的激烈對抗都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且考慮到它可能升級為核衝突,這對整個世界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俄羅斯會試圖說服有關各方通過外交解決衝突,不要訴諸海上封鎖、強壓乃至軍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