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馬里烏波爾「投降」之後 戰爭走向會遇上轉折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隨着亞速鋼鐵廠(Azovstal)守軍正式得到命令向俄軍投降,被俄軍完全包圍、幾乎斷絕對外聯繫超過兩個月的馬里烏波爾(Mariupol)將完全落入俄國控制。當鋼鐵廠最後一名兵員走出包圍之後,這個烏克蘭政府在2014年後失而復得的關鍵港口城市,將能成為從俄羅斯領土,經過頓巴斯,穿越烏克蘭黑海沿岸,直達克里米亞的「陸橋」樞紐。

這道「陸橋」建立好之後,配合俄國海軍在黑海的絕對優勢,俄烏衝突的南部戰線已然穩定了下來。俄軍能藉此契機扭轉雙方在前線爭持不下的形勢嗎?

答案大概是否定的。由於俄國在4月中旬以來已實然控制了馬里烏波爾,一度達至13,000人的軍力之中,在圍攻亞速鋼鐵廠期間,有一半已被調動至其他戰線。因此,馬里烏波爾之失,並不會為俄軍釋放可觀的人力。

目前,俄烏的戰爭大致可分成三路。一是南方戰線。在馬里烏波爾平定之後,前線已在於俄軍開戰之初搶先奪得的黑海港口城市赫爾松(Kherson),以及中部城市扎波羅熱(Zaporizhzhia)以南的兩軍交烽處。

雖然俄軍在黑海沿岸依然有向赫爾松和另一港口大城敖德薩(Odessa)和尼古拉耶夫(Mykolaiv)發動導彈攻擊和空襲,攻擊該地區的交通基建,但俄軍在此的主要目標似乎是要鞏固在這場戰爭中奪得的土地,開始在前線挖掘戰壕、建立防衛工事。赫爾松本月起也開始使用盧布,當地由俄方扶植的政府呼籲歸俄,而這一片地區內的不同管治單位也有流出將進行獨立或歸俄公投的傳聞。

這一道「陸橋」未來大概將以接近克里米亞的方式落入俄方控制之中。

截至5月17日為止的戰爭形勢圖。(ISW)

第二路戰線在於位處東北的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此處是俄國開戰之初即欲爭奪之地,長期砲轟不斷,即使在俄方宣布將戰爭重點轉向烏東頓巴斯之後,哈爾科夫依然是俄軍的攻擊目標。

最近一周,烏軍在哈爾科夫一線的反擊頗為成功,除了將俄國火力推出了其射程能觸及城市的範圍之外,也愈發接近俄烏邊境。由於哈爾科夫東北方約60公里已有着作為俄軍其中一個陸路補給通訊幹道樞紐的沃爾昌斯克(Vovchansk),如果烏軍攻勢持續,此一關鍵通道可能會受到威脅,阻礙俄軍在烏東前線的補給。

而在俄烏邊境交界的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地區(Belgorod)正是連接到沃爾昌斯克的俄國後方,近個多月來都一直傳出受到烏克蘭攻擊的消息。

哈爾科夫周邊的烏軍反攻形勢(藍色)。(ISW)

第三路,也是最重要的戰線,在於烏東頓巴斯地區的盧甘斯克(Lugansk)和頓涅茨克(Donetsk)兩州的主要前線。當中,連接上上述沃爾昌斯克補給路線的,正是前線關鍵小城伊久姆(Izyum),此處在二戰時曾是紅軍慘敗納粹德軍手中的要地。目前,俄軍對伊久姆守軍久攻不下,已繞過該城往南進發,緩慢地逐步攻下一些小鎮,希望對烏東經過8年與親俄分離武裝作戰而建立好穩守陣地的烏克蘭精銳部隊形成包圍之勢。

目前,盧甘斯克全州幾乎已落入俄軍手中,本月初亦奪得了另一位於交通要道上的小城波帕斯納亞(Popasna)。不過,無可否認的是,俄軍的推進極其緩慢,一天大約只得一兩公里。

在盧甘斯克南部的北頓涅茨克(Severodonetsk)也成為了烏方目前穩守未失的十萬人城市,阻止了俄方完成其攻佔盧甘斯克全境的目標——根據一位俄國在野共產黨杜馬議員的建議,俄方至少要對北頓涅茨克形成包圍。預計此處將會是未來烏東戰事的核心。

俄方正在烏東頓巴斯地區建立的包圍之勢。(ISW)

觀乎上面的三路戰線,南部與哈爾科夫皆屬守勢,而頓巴斯一線則處於雙方大砲互轟的緩慢推進之中,馬里烏波爾的「投降」並不會為俄方帶來多少助益。

不過,馬里烏波爾的失落卻有可能成為俄方結果其「特別軍事行動」的開端。

一方面,馬里烏波爾作為極右組織亞速營的大本營,俄國可藉此宣稱已完成其開戰「去納粹化」的目標。事實上,此刻已有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表示要對從亞速鋼鐵廠送往俄控地區的亞速營烏克蘭士兵進行審訊、懲處,甚至呼籲俄國重新實行死刑。

另一方面,雖然俄國在頓巴斯地區的攻勢進展緩慢,但如果這個趨勢不變,烏克蘭方面最終也不得不接受頓巴斯失陷的事實。這將能作為俄國成功解放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這兩個分離主義「共和國」的戰功,並因而宣布嗚金收兵。而馬里烏波爾之失,已象徵着頓涅茨克俄羅斯勢力的進一步擴張。

因此,馬里烏波爾的「投降」絕對可以作為戰爭終章的第一頁。問題是,如今深得西方支持的烏克蘭是否願意重回談判桌,以至普京是否願意接受有可能要將以武力奪得的土地以某種方式交回烏克蘭、再和平解決其主權問題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