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布林肯演講更危險的是資訊堰塞湖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近日發表演講全面闡述了美國的對華政策,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5月31日的最新回應是布林肯國務卿對華政策演講中誣稱新疆存在所謂「種族滅絕」「反人類罪」「拘留營」。這些說法是徹頭徹尾的世紀謊言。

美國對華政策在中國輿論場的聚焦度僅限於媒體摘要報導,媒體轉載官方回應,媒體邀請學者進行評析。中國大陸之外的輿論場關注到中國的批判態度以及中國網路對布林肯演講全文進行了封禁。

美國駐華大使館在其微信帳號和微博上發布的布林肯演講全文均遭到了遮罩,無法打開。除了中國官方媒體推出的一些批評性報導和解讀分析,其他任何途徑關於布林肯演講資訊的傳播與評價均被下架或秒刪。

布林肯演講不應該被視為敏感的不適合普通民眾的內容。

社交媒體時代,是全民都可以是記錄者和傳播者的時代。傳媒生態已經發生了改變。這樣的封禁,並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生硬、不友好有損輿論管控者的權威。越是大眾參與度高的傳播,越要避免直接展現強力權力給民眾看。一個更加自信的中國應該是一個積極擁抱世界的中國,是一個不擔心任何流言蜚語可以動搖民眾信念的中國。

也許中國官方並不希望其中對中國的攻擊內容在內地廣泛傳播,但是如此大規模的封殺引發了廣泛多關注,在於中美關係的關注度非常高。

圖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022年5月26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講話。他在演說中概述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這次活動由亞洲協會主辦。(AP)

不只是精英需要研判中美關係,中國的各界人士也需要更多的資訊來決策自己的投資,刪稿封閉刻畫的世界和實際的世界是不對稱的。壟斷性的傳播權力,只能造成視角固化和單一。人最可怕的是接受單一資訊來源。這種資訊不對稱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認識不對稱。其造成的輿論和情緒的堰塞湖一旦決堤,危害性是可想而知的。屆時輿論維穩的成本會更高。

從對美戰略的角度看,將民眾排除於知道真實情況的狀況,不利於形成全社會的對美合力。中國對美決策的成功,不會是一部分人的獨角戲,而應該是一場深刻的中國民眾參與其中的互動變革。

曾經贏得冷戰勝利的美國在其對華戰略中奉行的是仿照冷戰手法的「全政府」方式。「全政府」方式的存續會有動員「全社會」狀態的支撐。充斥媒體和政客口中的中國威脅論本質是美國完成對華戰略社會動員的必須環節。而中國的對美戰略共識如何形成?民眾首先有知道中美之間發生了什麼的權力,其次才能自覺服務於戰略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