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軍演 | 解放軍最長時間最大規模軍事行動 中美必打持久戰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中國解放軍從8月4日開始的三天「環(台灣)島」實彈軍事演習還在繼續。東部戰區發出快訊表示,「8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按計劃,繼續位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重點檢驗聯合火力對地打擊和遠距離空中打擊能力」。未宣佈結束時間。

而中國海事局網站顯示,連雲港海事局於8月5日晚間發布「航行警告」,自8月6日起至15日每日8時至18時,在黃海南部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禁止駛入。另外,遼寧海事局8月5日下午還發布航行警告,8月6日4時30分至19時,渤海北部軍事演習,禁止駛入。大連海事局8月6日亦公布,8月8日至9月8日將在渤海1)38-55.0N 120-57.5E;2)38-55.0N 121-05.0E;3)38-49.0N 121-05.0E; 4)38-49.0N 120-57.5E連線範圍內執行軍事任務,禁止駛入。

從解放軍佈陣來看,此番軍事行動的連貫性可謂是建國後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顯然是「持久戰」的戰備狀態。從解放軍的軍事行動和佈陣就應明白,針對佩洛西訪問台灣,中方究竟要獲得什麼樣的實際利益。也應從行動中看到,中方鋪排的節奏性和針對性,即已表明北京根本沒有考慮「速勝論」,而是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解放軍艦機靠近台灣海岸線的圖片曝光。(解放軍報)

美國台海政策兩個值得關注的動向

與以往不同,之前歷次台海局勢緊張時,美國都沒有否認一個中國原則,但是這一次美國政府的政府表態其實發生了微妙轉變。

就在佩洛西訪台前的中美領導人的視頻電話上,中美就如何管理台海問題戰爭風險其實沒有達成共識。據新聞稿可見,電話會談中,拜登沒有遵循以往中美會談的政治慣例表述一個中國的原則,拜登並未提及任何「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新聞稿中說拜登重申美國力求深化溝通渠道以管理雙方的分歧,習近平直接表態勸美國「不要玩火自焚」。

而此前,拜登最近的一次關於台海表態是在5月下旬。當時有記者問他「是否願意軍事保衛台海」時,他給出「是」的回答,讓在場的許多東盟領導人感到驚訝。拜登從未解釋他這個回答具體意味着什麼,白宮官員堅稱美國的政策沒有改變。

美國總統拜登於2021年11月15日在華盛頓特區的白宮羅斯福廳參加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視像會議。(Getty Images)

美國台海政策的兩方面動向值得高度關注。

美國越來越赤裸地表述其要對台軍事介入,這個跡象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不僅僅是此前拜登兩次關於出兵「保衛台灣」的承諾,一次是2021年8月份接受ABC採訪,一次是2021年10月21日接受CNN採訪時。

這種表述在美國官方已經更加頻繁赤裸。2021年11月3日,美國參謀長聯繫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參加阿斯彭安全論壇時稱,根據《與台灣關係法》,美國絕對有能力「保衛台灣」;11月5日,美國海軍部長德爾·託羅(Carlos Del Toro)參加斯彭安全論壇時稱,美國海軍的軍事職責包括阻止大陸統一台灣;11月10日,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稱,如果大陸對台採取軍事行動,美國將與多國採取行動。

第二,也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美國愈發頻繁的試探北京底線。不僅僅是美國明面上暗地裡「唆使」盟友和本國官員、議員頻繁出訪台灣,更為重要的是,美國越來越明確地表明,其所奉行的「一個中國原則」與大陸在台灣問題上的態度存在着分歧。

11月4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表示,美國承諾繼續支持台灣自衛,及反對任何試圖改變兩岸關係現狀的單方面行動。針對美國政府會在保護台灣的路上做到什麼程度的問題,普萊斯表示,美國的態度非常清楚,對台政策沒有變化,美國與台灣的防衛關係建立在《台灣關係法》上。美國未來將持續遵守《台灣關係法》給予的承諾,持續支持台灣進行自我防衛,並反對任何試圖改變現狀的單方行為,而這就是在「對台六項保證」、「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台灣關係法》指導下的「我們的一中政策」(our one China policy)。

這句說法與過往的說辭是不一樣的,過去美國政府在談到「一個中國」原則時很少會專門強調「六項保證」「與「台灣關係法」,從而避免與大陸之間的分歧,但當前美國刻意強調這一點。而且,普萊斯在例行記者會被問及美國對台政策時直接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原則」截然不同。

11月10日,布林肯在談到美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政策時,他這樣說,「我們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這是以《與台灣關係法》為基礎的,建立在各種保證的基礎上(六項保證)。」六項保證」乃是里根時代以來美國對台政策的實質非公開立場,但從未專門強調付諸於對華表述。2016年7月美國國會將「六項保證」公開且作為國會對台政策立場,這一立場並未被美國政府正式認可。但當前美國政府的表述來看,美國顯然是要據此闡述其政策,並以此作為其行事準則。

布林肯在談到美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政策時,他這樣說,「我們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這是以《與台灣關係法》為基礎的,建立在各種保證的基礎上(六項保證)。(AP)

「六項保證」的最大問題,是實際上不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恰恰代表,美國的對華「一個中國」原則將越來越清晰地建立在不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的立場之上。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當前對台採取傾向於事實「台獨」的政策,乃是這一轉變的方向性公開體現。

這必然成為中美關係的一大問題和危險。從上面兩個趨勢可以看出,無論從白宮、軍方還是外交方面負責人都是如此,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不要「速勝論」 勿讓情緒左右大局

中美的根本矛盾是「老大老二」之爭的問題,這是中美之間最根本的結構性矛盾。中美關係的結構性問題其實一大部分取決於美國如何調整其心態。但美國一眾傳統精英的矛盾心情——一方面希望延續美國的「偉大」,希望這個立國不夠300年的國家繼續保持「龍頭大哥」地位;另一方面,美國人心裏明白,中國的崛起必然挑戰美國的世界地位,這令他們焦慮。基於此,美國未來必定會在阻礙中國崛起並超越美國的路徑上加以動作。香港、南海、釣魚島、新疆、台灣,這些問題都會是美國抓住不放的地方。美國必定會製造麻煩。

確實,隨著這幾年中美間的不斷過招,以及中國崛起的過程,也讓中國民間出現了一大批盲目樂觀的聲音,在「大國崛起」的論調下,掀起了「厲害了我的國」,讓不少人對現實產生了誤判。更讓國民忽略、低估了「中國崛起」這個事業的艱鉅和困難。

以「厲害了我的國」為主題的天津地鐵車廂。(天津軌道交通微博)

西方從西歐小小的半島開始,長達500多年的擴張。西方霸權,伴隨着血與火,征服與奴役,才征服佔領了遼闊土地,通過掠奪海量資源,最終才建立了霸權,餘蔭直到今天。然而,今天中國的崛起,是建立和整個西方體量相當的經濟,而且直接挑戰了過去三百年西方國家長期主導世界秩序與意識形態話語權。任務的難度,不亞於當年整個西方的崛起。甚至要拉動的人口,遠遠高於當年的西方。今天,中國的崛起,談何容易。

正因為很多人低估了中國崛起的艱難程度,輿論上就出現了有些人已經急不可耐,覺得中國已經是世界強國,認為GDP總量很快超過美國,認為可以肆無忌憚。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這種情緒也是危險的。

就以這次佩洛西訪問台灣來說,如果按照一些中國民間輿論所希望的那樣,解放軍直接威懾佩洛西,讓她的飛機不敢或者不能降落,伴飛、攔截甚至擊落,一旦真如此,那就是中美之間有直接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中美直接開戰,是要的結果嗎?台灣問題要的是統一,並不是跟美國開戰。

而且,要注意的是,而後七國集團(G7)外長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發表聲明,批評中國在美國眾議員議長佩洛西訪台後,對台灣進行的一連串軍事及經濟威脅,是毫無理由,並呼籲台海和平。幾日後,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與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8月5日又對中國連日大規模軍演影響國際和平穩定的行動表示關切,敦促中國立即停止軍演,並重申致力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穩定。

2022年8月5日,日本東京首相官邸舉行早餐會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前排左三)和她的國會代表團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前排右三)合影留念。(AP)

也可見,中國崛起道路上要應對的對象,不僅僅是美國,而是整個西方世界。中美貿然開火,美國很可能在西方完成針對中國的「新冷戰」動員,把中國徹底孤立起來。今天,中國面臨的挑戰,已經與以往大不相同。美國已經很明確的把中國視為最大的對手,遏制接踵而來,未來面臨的困難風險和驚濤駭浪,也將是前所未見。

未來二三十年,中國心態應該是什麼?八個字:用平常心,打持久戰。既不要「速勝論」,也不要「失敗論」。情緒是網絡流量密碼。但顯然,與美「鬥爭」不能只是情緒。今天不僅是「老二」挑戰「老大」,不僅是一個座次上的挑戰,更是其背後「制度」、「文明」的挑戰,以美國為首的傳統西方必然沒法接受。對此,早點攤牌揭盅,是勝是負來個痛快嗎?顯然是不行的。中國不可以以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崛起作為代價。

中國外交,從來不是衝動性的,不會鬥氣也不應鬥氣,歷來都是一整套的戰略大棋。這麼多年來,新中國經歷的「衝突」還少了嗎?但哪一件不是壞事變好事?這就是中國的系統性戰略。

這一輪的「鬥爭」重點並不是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佩洛西訪問,而是如何在佩洛西訪問後,爭取對台「鬥爭」、對美「鬥爭」的更有利形勢。這就跟2012年日本要把釣魚島「國有化」一樣,「鬥爭」重點並不是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日本「國有化」,而是在日本「國有化」之後,如何在捍衛釣魚島主權問題上更進一步。

中國已經實現了對釣魚島巡航常態化。圖為中國海警船巡航釣魚島。(南海研究論壇)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解決政治問題的最終手段。現在已經到了用和平的政治手段無法解決問題嗎?顯然都沒有。所以,還是要理性的看待事務。中國崛起,是長達數十年的持久戰。用平常心,打持久戰,不要被情緒左右。我們關心的是,怎麼利用這次機會,獲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好處。不拘泥於當前的得失,用長期主義的眼光看問題。不要隔五天,情緒就180度大變化,要看未來五年,甚至未來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