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戰爭帳簿:烏克蘭戰爭損失與對俄羅斯的歷史意義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先說戰爭給俄羅斯及相關各方帶來的嚴重損失,主要三點:

第一,戰爭使俄羅斯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受到了冷戰結束以來最徹底的削弱與孤立,除了正面戰場的軍事損失,西方制裁將導致俄羅斯國力更加衰弱,與世界平均科技水平出現更大斷層,至少在未來10-20年內,俄羅斯經濟民生將很難翻身。此外俄羅斯還被逐出了一些國際組織,國際地位與影響力顯著降低。

第二,戰爭給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帶來了極大衝擊,導致戰後雅爾塔體系在中東歐解體崩潰,戰爭還在鞏固了美西方團結的同時,加劇了中西方之間的撕裂對立,推動世界加速進入了「新冷戰」格局。經濟層面,因為俄羅斯與烏克蘭都是世界重要的原材料、糧食出口國,戰爭也推高了原材料國際價格,給世界經濟、糧食與產業鏈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

第三,戰爭在結果與實質上出乎普京意外地鞏固了美國的盟友關係與霸權體系。美國成了戰爭的最大受益者,烏克蘭與歐洲則相反。戰爭除了滿足了美國軍火與能源商的利益,削弱了俄羅斯這個軍事競爭對手,還嚴重削弱了歐洲本就極為有限的戰略自主能力,給歐洲經濟與民生帶來了極大衝擊,給烏克蘭則帶來了滅國之難。

逃離烏克蘭戰爭的人們在難民中心休息。(美聯社照片/Petros Giannakouris)

如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日前在《外交》雜誌撰文所言,戰爭也給中國帶來巨大商業損失,加劇了中國和歐洲及一些鄰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將中國推到了一個更難把握平衡的兩難之地。

戰爭發生後,俄羅斯及其利益代理人試圖把中國拖進戰爭的火坑,西方的極右翼保守勢力也試圖把把中國與俄羅斯捆綁一併推到國際社會對立面,趁機推動西方與中國「脱鈎」,實現其孤立中國的目的,中國需要特別穩健的戰略定力和特別高超的平衡能力,才能避免被任何一方「拖下水」——事實上中國也做到了,這很不容易!

以上是基於當下或短期視野對戰爭後果的分析。

從更長的歷史維度,則是另一回事。

從一個長的、跳脱當下視野局限與國際秩序基礎的歷史視角,把這場戰爭放到沙俄自十五世紀以來的領土擴張歷史看,發動這場戰爭對俄羅斯的領土與利益拓展來說又可能是值得的。

為給發動戰爭尋找正當性,俄羅斯給這次戰爭掛上了「特別軍事行動」的稱號,是為了對烏克蘭「去納粹化」和「非軍事化」,但是撥開這些表層的政治術語,其本質就是一場以佔有烏克蘭領土為目的的侵略性戰爭(策動烏克蘭四州公投入俄使這一目的充分暴露)。

2022年4月24日,在烏克蘭俄控地區盧甘斯克市舉行的入俄公投投票。(AP)

「趁你病,要你命」,趁對手衰弱無力,先在對方境內製造混亂與爭議局面,然後趁亂下手,通過軍事佔領,進而鼓譟被佔領地區獨立,再將之吞併納入領土範圍,一直是沙皇俄國數百年來最嫺熟的領土擴張方式,中國對此有切膚之痛。

自十五世紀以來,沙俄就是通過類似方式,不斷向周邊擴張領土,成為一個橫跨歐亞兩洲面積達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全球最大國家。

彼得一世,葉卡捷琳娜等俄羅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幾位沙皇,並不是因為他們在俄羅斯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或經濟民生建設上做出什麼成績,無一例外,都是因為在位期間頻繁策動戰爭,擴張領土,在俄羅斯歷史上留下聲名。

烏克蘭戰爭雖然是近三十年俄羅斯與美歐矛盾與利益衝突的產物,有着複雜的時代背景。但是,只要你不被自己的價值偏好所困,有足夠的歷史洞察力,撥開大時代投下的浮光掠影就可以發現,它不過是「新沙皇」普京在這個歷史劇本上新增添了一段篇章罷了。

雖然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損失慘重,各種失準表現讓人大跌眼鏡,俄軍統帥部與總參謀部的軍事決策水平讓人不敢恭維,經濟民生因為美歐制裁損失慘重,但是從俄羅斯這個民族國家擴張的視角,以俄羅斯人的價值得失判斷,這些似乎都是必要的擴張「成本」。

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Wikimedia Commons)

通觀歷史可以發現,自俄羅斯走上擴張進程以來,類似場景其實並不少見。幾百年來,從當朝當代的短期視野看,俄羅斯在對外戰爭中經常損失慘重,但是從長期的歷史視野看,卻總是靠着俄羅斯的民族韌性與犧牲,把對手先熬倒拖死,最終以慘痛代價,達成領土擴張目標。

一將功成萬骨枯,更何況一個沙皇,一個帝國。中外歷史上,哪個有為帝王或帝國的基座下沒有堆積如山的血淚?英美兩國帝國化的過程,不也是以累累白骨為基礎嗎?

所以,如果說得益,俄羅斯的得益必須先穿透歷史,從一個民族或帝國數百年乃至千年的超長視野,才能有充分認識,而一般人缺乏的正是這種歷史洞穿能力。

當然,這種侵略性擴張行為是否符合人類現代價值觀念與國際法秩序是另一回事,這是一個人言言殊的問題,不是本文要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