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氣球事件 |美國繼續「演」 什麼變化最值得被看見?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不到10天,美國空軍用導彈打氣球,已經打了四次。第一次,2月4日,在大西洋上空擊落中國的民用飛艇;第二次,2月10日,在阿拉斯加上空,擊落一不明飛行物;第三次,2月11日,在加拿大上空,擊落一不明飛行物;第四次,2月12日,在五大湖上空,擊落一不明飛行物。第一次,確實是中國的民用飛艇,後面幾次,都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但相信如果與中國相關,美國早就應昭告天下。

氣球事件,說實話,本不應是話題。正如,2月13日,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所說的那樣,美方的「氣球」非法進入別國的領空,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僅去年以來,美方的高空氣球未經中國相關部門批准,就10餘次非法飛越中國的領空。不僅是美國,其實各國發生類似事件都不在少數,但基本上都會「息事寧人」,溝通低調處理。

美國2月5日擊落中國氣球後,當局派員到南卡羅萊納州對開海面打撈氣球殘骸。(Reuters)

如今,中美在氣球事件上針鋒相對,很顯然是美國對華的一次輿論戰行動,非常符合美國的對華輿論戰套路。什麼套路呢?首先是利用美國強大的議題設置能力,對中國做得好的的一律不報,不好的加倍放大報道;二是煽動中國威脅論,無論什麼議題,最後都能給引導到中國威脅論上,這也就是俗稱的「帶節奏」;三是先入為主,無論什麼議題,都先定性,中國永遠都是邪惡的一方,中國的發展永遠都是有代價的。

此次在氣球事件中,就是美國對華輿論戰的經典套路。美國先給它定性,說這個東西是個間諜氣球,各種「spy balloon」之類的詞彙滿天飛,先入為主。爾後第二步,是設置議題,營造出對抗的氛圍,從上到下大肆宣揚,說這是中國的「入侵」,國務卿布林肯也不失時機地蹦出來,說是中方推遲對華訪問的時機,火上添了一把油。最後一步則是出動戰鬥機擊落氣球,順帶渲染了一把中國威脅論,昭示了一把美國軍力的強大,正義又戰勝了邪惡。美國人民最愛看的就是這個戲碼。做戲做一套,秀給國民看。

原定的布林肯訪華被無限期推遲。(Reuters)

有些評論認為,中美氣球事件,是一次「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Crisis)!還記得,2021年10月,中國有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試驗,就曾被美國大肆炒作為「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導彈測試」。美國參聯會主席米利(Mark Milley)當時就說,這是中美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什麼是「斯普特尼克時刻」?1957年,前蘇聯斯普特尼克一號人造衛星率先上天,美國上下震驚到了恐慌的地步。因為這意味中,美國在太空探索領域被蘇聯反超了,或者說,美國自二戰後賴以爭霸的科技優勢,被蘇聯反超了。所謂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就是美國作為霸主的優越感和安全感被挑戰了。

這幾年,美國媒體上頻繁出現了各種「斯普特尼克時刻」——中國試射「高超音速導彈」,「斯普特尼克時刻」來了!中國創新數據超越美國,「斯普特尼克時刻」來了!中國的製造業供應鏈更有優勢,「斯普特尼克時刻」來了!......

這次「中國氣球事件」,又是一次「斯普特尼克時刻」。怎麼就被定性為改變歷史的「時刻」呢?這是因為,中國氣球公然「入侵」了美國本土,而這「徹底改變了美國人的安全感」。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2月9日在國會舉行美中政策聽證會,席上的魯比奧(Marco Rubio)跟參議員 James Risch 交談。(Reuters)

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說,這次的氣球事件是中國精心策劃的,因為拜登要發表國情咨文演講,中國就是算着日子,故意要給拜登一個難堪……美國不僅是政壇上下,媒體、輿論界,甚至國民都大談這個「氣球」。從美國的角度來說,面對一個被認為更主動「侵犯」美國的中國,一個被認為在五大洲都布有「氣球艦隊」的中國,一個被認為有「稱霸全球計劃」的中國,美國人「絕對安全」的觀念已經不復存在了。是很荒誕,如何美國的「安全感」會被一個氣球如此被輕易打散?要不然就是「演戲」,大家都「裝一裝」,達到某種政治訴求,不然這背後反映的,就是美國對中國的那種無所不在的焦慮,順着這種焦慮展開想象,中國當然就是「邪惡且無所不能」的。

還有人評論認為,中美氣球事件,可能是中美關係演變過程的重要里程碑,或者說轉折點。這顯然也是說重了。這個事情的分量也沒有那麼重。能具體影響到中美關係的什麼呢?其實都不能。可見的,不過是影響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對華訪問。

但中國外交部說了,「中美雙方都沒有宣佈過什麼訪問,美方發布有關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情,我們予以尊重。」話裏話外就七個字:你作吧,我不在乎!

2月4日,中國氣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衝浪海灘的海岸上空被擊落後跌落大海。(Reuters)

從去年中美元首G20期間在峇厘島會晤後,「布林肯訪華」就一直是美媒熱炒的話題,但中方一直是冷處理。中國外交部的這個表態,至少釋放了兩層意思——

其一,布林肯訪華,更像是一場美國主動尋求的訪問,中國是無所謂的態度。你來,我們歡迎。不來,也就不來。其二,一個「氣球」的摩擦,中美雙方現有的溝通渠道居然都解決不了,直接導致了這樣一場國家級規格的訪問被「無限期推遲」。這說明在當前的中美關係下,布林肯的對華訪問,並沒有承載什麼大的使命、沒有什麼亟待對話的問題,或者說沒有非來不可的意義,形式大於內容,不然也不會一言不合就變卦了。

聯手日荷發起對華半導體設備禁運、拉攏印度在供應鏈上對華脱鈎、在菲律賓增加4個軍事基地、前印太司令要訪問台灣......這種情況下,對布林肯訪華,北京還能有什麼期待?所以反過來,又證實了第一點的說法:布林肯是否對華訪問,北京是無所謂的。既然北京認為無所謂,之前熱炒布林肯訪華也好,而後藉着「氣球事件」單方面取消訪華也好,不就是美國的一廂情願麼?又如何有有中美關係里程碑之重呢?

整個中美氣球事件,美方一直在「演」,「演」給想看戲的人看,也是一套標準輿論攻勢,也沒有新意,但就是符合看戲的人的胃口。雖然,中方面對老套的輿論戰,本應可以應對的更好,但顯然沒有抓住機會。不過,中美「過招」已經越來越駕輕就熟,美國還想故技重施,也是想多了。

美國上空又發現飛行物?

是的,繼1月底後。美國在當地時間2月10日下午在阿拉斯加發現一個飛行物。華府官員雖就此公布,不過詳情是這樣……請點擊了解更多

美國因應「氣球事件」最新動作是?

美國2月4日擊落中國氣球後,10日將6間中國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指它們協助中國解放軍發展包括氣球、飛船及相關部件在內的太空計劃。它們分別是……點擊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