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州擬禁中國人買房產:房地產限購法案凸顯中美對峙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美之間政治關係的緊張和不信任,已經波及普通華人生活,普通置產者不過是兩強相爭中的無辜受害者。
作者:伍國,美國阿勒格尼學院(Allegheny College)歷史系副教授

中國被列入和俄、伊、朝一樣的敵對國家,中美之間政治關係的緊張和不信任,已經波及普通華人生活,成為不爭的事實。普通置產者不過是兩強相爭中的無辜受害者。

進入2023年,原本緊張的中美關係,在氣球危機的同時又遇上圍繞美國房地產限購產生的爭議。氣球危機是中美兩國在國家外交層面展開的一場舉世矚目的重大博弈,而房地產問題並沒有如此顯著的外交意義。然而,限購法令的醞釀及相關爭議,表明中美關係的緊張已經深入到地方層面。這對於致力和美國各州在地方層面展開交往的中國外交策略來說,也是一次打擊。

圍繞美國房地產問題產生的地方立法動議,涉及南達科他州、佛羅里達州、維珍尼亞州和德州,加州似乎也有跟進的意圖。這幾個州分佈在美國東海岸、西海岸、南方、中西部,地域相當廣闊,很難說是某一區域特定的保守政治氛圍所致。另外,按德州議員科爾克霍斯特(Lois Kolkhorst)的提案,限制令的針對對象也並非只是中國,而是包括中國、朝鮮、俄羅斯及伊朗四國。這又使得對提案單獨針對中國人的國家或種族歧視指控難以成立。

佛羅里達州、阿肯色州、南達科他州和其它8個州,也都在考慮立法限制外國人持有不動產。圖為佛州州長德桑蒂斯發表發展藍圖。(Reuters)

很明顯,把中國、朝鮮、俄羅斯和伊朗一起捆綁對待,凸顯了部分美國人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對這四國的商業機構和個人的嚴重不信任情緒。中國被列在其中,說明在他們眼裏,中國和俄、朝、伊這三個長期與美國敵對的國家已經沒有任何區別。在現實中,朝、伊、俄的公民和商業機構在美國購置地產的活躍程度肯定不如中國。這意味着這些法案一旦通過,受衝擊最大的還將是中國的公司和個人,而非其他三個國家。

基於筆者對英文相關新聞的解讀,美國州一級議員真正關注的,並不是中國公民在美的私人購房行為。事實上,中國很多富人、影視明星,甚至以「反美」聞名的意見領袖,都在美國購置房產而從未受阻撓。美國州一級議員關注的首要問題,是中國公司在美國大規模購買農場和工業用地,其中一筆位於維珍尼亞州的土地交易價值高達35億美元(約274億港元),另一個位於德州的農場面積則高達13萬公頃。

這兩筆大規模交易,都刺激了各自所在州的議員和部分民眾捍衛本州土地擁有權和基礎設施安全的地方主義情緒。中美兩國關係的惡化,又使部分州議員把來自中國的大規模投資意識形態化,看作是和中國政府相關、有計劃的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行動。

2023年2月28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題為「中國共產黨對美國的威脅」的聽證會,一名抗議者在擾亂眾議院特別委員會後被拉走。(Reuters)

地方立法可能違憲

在中美兩國關係較好時,俄亥俄州為了實現本州產業復興和解決就業問題,大力歡迎「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公司入駐,甚至為此把廠房附近的一條路都改名為「福耀路」,福耀也於2016年建成投產。不幸的是,在兩國日益敵對的大環境下,中國企業在美的購地行為也不得不受到美國州一級立法機構的嚴苛審視。

當然,這些提案要真正通過,在法律層面上並不容易。雖然以捍衛國家安全,防止美國的基礎被威脅為正當理由,挑出四個國家來排斥,確實有明顯的歧視傾向,而美國憲法規定,在涉及國際商務和外商權益時,地方無權制定相關法律。此外,已經有聯邦法律監管外籍公民、政府和公司購買土地。因此,這類地方性法律即使通過,也完全可能會被最高法院裁定為違憲而推翻。

另一個問題是對未來的房地產購置者身份的認定。在擬議的法律條文中,對受限的置產者定義為「An individual who is a citizen of China, Iran, North Korea and Russia」(中國、伊朗、朝鮮和俄羅斯公民個體)。由於定居美國的中國人,有一部分是已經取得美國國籍的華裔美國人,另一部分是長期持有中國護照和美國綠卡的「中國公民及美國永久居民」,在房地產交易的實際操作中,甄別誰是無綠卡的中國公民,誰是持有綠卡的中國公民,誰是原籍中國的美國公民,目的是商用還是私用,都將困難而繁瑣。

美國多州擬禁中國人買房地產,突顯中美關係緊張已深入地區。(Reuters)

這裏要澄清的一個概念是,擬議中的法案使用的「real property」一詞,包括土地本身和地面的房產建築、附屬設施,以及土地上的林木、礦產等。目前已知的案例,實際上是針對公司或背景不明的個人購入的大面積地產,而非私用的住房。但因為「real property」概念的寬泛,實施時必將延伸到計劃購買私用住房的個人身上。

由此,中國人不論是定居中國但在美國買房投資、度假、供孩子讀書居住的,還是定居美國、有自住需求但並不是美國公民的美國工作簽證持有者和永久居民,都在此大宗土地交易引發的警惕和排斥中,成為潛在的附帶受害者。

也正因為這一效應,在一些華人團體推動下,300多名達拉斯華裔居民在1月29日舉行了一場反對相關立法的示威。在組織者通過微信公號發布的指令中,筆者發現組織者要求參加者只能展示美國國旗,這似乎說明組織者希望強調抗議者作為「美國人」的政治身份,但又以此來反對針對中、俄、伊、朝公民和商業實體的歧視行為。這反而凸顯了抗議活動宗旨的某種尷尬:如果抗議者都是美國人,又何必在意某個俄羅斯公司在美國購買農場是否受限呢?

此外,在達拉斯地區居住的華人大約有1.4萬名,而參加遊行的人數僅300多名,約佔2%,也表明很多定居多年的華人認為,本意是針對來自中國國內的購房者,特別是大公司的限制,和自己沒有太大關係,因而沒有參與抗議的願望。事實上,來自中國的富有購房者也往往愛以現金全款購房,而且不斷在美國各地推高房價,導致當地工薪族按揭購房者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即使在廣義的「Chinese」群體中,現實利益訴求也並非一致。

當然,更重要的問題還在於,當今世界的陣營對立和美國州一級地方社會,對政治意義上的「中國」的對抗情緒,已經暴露無遺。來自中國的大規模土地購買,已經被美國一些州一級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視為對美國基礎設施的威脅,和對本州居民的土地所有權的侵犯。

即使擬議中帶有意識形態和歧視色彩的法律不獲通過,中國被列入和俄、伊、朝一樣的敵對國家,中美之間政治關係的緊張和不信任,已經波及普通華人生活,成為不爭的事實。普通置產者不過是兩強相爭中的無辜受害者。

筆者也必須指出,同樣在今年,紐約市議會於2月2日全票通過由市議員馬特(Christopher Marte)發起的一項立法草案,使農曆新年成為紐約市的法定假日;而在去年9月,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已經簽署法案,使加州成為全美第一個將農曆新年列為法定假日的州。

美國兩個重要地區的行政和立法機構,讓華裔和其他亞裔公民能在農曆新年享受一天假期,非華裔也更能了解農曆新年的意義,說明美國推進內部多元文化,認可和尊重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努力仍在進行中,也還在取得新的進步,並沒有受到中美關係惡化的影響。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原題為《中美對峙與房地產限購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