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澤連斯基通話|樂見中方「介入」 烏克蘭和平進程有轉機?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4月26日下午,習近平應約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雙方就中烏關係和烏克蘭危機交換了意見。注意,是「應約」通話。此前,澤連斯基已多次表達希望與習近平通話討論烏克蘭問題。3月時,秦剛國務委員兼外長和烏克蘭外長通話,已做前期溝通和鋪墊。

自中國提出「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和平方案」,表明中國開始推動烏克蘭和平進程,儘管美國方面表態不接受,但越來越多的國家都樂見中國介入。

「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負責任大國,我們既不會隔岸觀火,也不會拱火澆油,更不幹趁機牟利的事。中方所作所為光明正大。」習近平開聲就擲地有聲。

習近平指出,烏克蘭危機複雜演變,對國際形勢產生重大影響。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方始終站在和平一邊,核心立場就是勸和促談。我相繼提出了「四個應該」、「四個共同」和「三點思考」。

「四個應該」——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該得到遵守,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

「四個共同」:國際社會應該共同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努力;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共同努力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共同為危機地區的平民過冬紓困,改善人道主義狀況,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 。

「三點思考」:衝突戰爭沒有贏家;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大國對抗必須避免。

這是中方一直慣有的立場。中國態度:站在和平一邊,核心立場:勸和促談。「對話談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26日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Reuters/Getty)

歡迎中方「介入」

在俄烏衝突爆發一年之際,也是在美國繼續拱火烏克蘭戰爭持久化的關鍵時刻,中國高調提出解決烏克蘭危機和平方案,而且開始不斷在國際場合不斷夯實這份和平方案的倡導。

方案一提出,歐洲一開始默不作聲,美國人立即跳出來反對。俄方表態是,「對和平談判持開放態度」,並歡迎「中國在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普京的表態是:同意以中國提出的《關於政治解決俄烏衝突的中國立場》為基礎,同西方各國以及烏克蘭進展開停火談判。

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表示,他已經聽說了中方提出的「和平方案」,他對此表示讚賞和肯定,這說明了中方開始對烏克蘭問題予以重視。澤連斯基強調,中方能在俄烏衝突問題上「邁出第一步」,這是一個好現象,基輔政權將對中方的建議進行研究,然後得出自己的結論。他還表示過:自己今後的主要目標與中心任務,就是要爭取北京對基輔的支持。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中烏雙方的外長進行了電話會談,而後才有了習近平同澤連斯基的電話會晤。

值得注意的是,電話後中方通稿裏如此介紹;澤連斯基介紹了對當前烏克蘭危機的看法,感謝中方為烏克蘭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歡迎中方為恢復和平、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危機發揮重要作用。似乎並沒有得到北京對基輔的支持。

事實上,中國不可能選邊站在基輔的立場之上。中俄日前的互動就已經是說明了一切,習近平在連任國家主席之後立刻訪問俄羅斯。但澤連斯基還是表達了歡迎中國「介入」——「歡迎中方為恢復和平、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危機發揮重要作用」,或者說積極與中國接觸,這本身就鬆動了烏方拒不妥協的立場。

儘管俄烏都未必完全同意或接受中國「方案」,但卻都認為中國對促進和平進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力。也就是歡迎中國介入到俄烏停戰談判之中。不管怎麼說,俄烏兩個當事方都鬆動了立場。這就是好事。

儘管在美國脅迫下歐洲還在堅持對烏強力支持的戰略,可歐洲確實有些打不起了。重要的是,俄決定在白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一事,令歐洲恐懼,能否引爆核大戰的底線可是不能去觸碰和試探的。對此,習近平也是態度明確的——核戰爭沒有贏家。對待核問題,有關各方都應該保持冷靜克制,真正從自身和全人類的前途命運着眼,共同管控好危機。這也是說給俄羅斯聽的。

習近平與到訪北京的馬克龍會面,二人談及烏克蘭危機,會後法方亦表示習近平願與澤連斯基對話。(Getty)

和平進程現轉機信號

儘管美國堅持拒絕停戰,可近來有了轉機的信號。馬克龍的訪華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信號。訪華前,馬克龍先與澤連斯基進行了電話會晤。「評估了烏克蘭的軍事局勢」。討論了「為召開和平峰會有待付出的外交努力」。顯然馬克龍也在推動烏克蘭和平進程。而隨後,馬克龍又與拜登通了電話。馬克龍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說,「兩位領導人提到了他們願與中國接觸,以加快結束烏克蘭危機、參與建設該地區可持續和平的共同意願」。

訪華前與拜登談中國介入烏克蘭和平進程問題,不知是「請示」還是「通報」。而拜登竟然意外同意加快結束烏克蘭危機,這就改變了頑固的持久戰立場。而願意與中國接觸,也同樣改變了立場。這表示,拜登已經意識到了無力阻止中國強勢介入勸和促談,也無力阻止歐洲改變立場。

而此前,德國在向烏提供坦克之後,立即表態將終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顯然也是不想繼續玩下去了。

法德兩個大國本就是明斯克協議的重要一方,也更想早日停止這場危險的戰爭遊戲。甚至於有歐盟官員稱,歐盟有可能拋開美國與中國一道推動烏克蘭停戰事宜。

到北京後,在會談中就烏克蘭危機問題,馬克龍的表態是:讚賞中方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的重要作用,表示法方主張重啟政治談判,以外交手段解決危機,實現歐洲持久和平,希望同中方加強溝通,為和平做出共同努力。

而馮德萊恩則表示:歐中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和政治解決地區爭端問題上擁有很多共識,雙方應該共同努力,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作出貢獻。雖然沒有明說,但烏克蘭危機就是目前最大的「全球性挑戰和政治解決地區爭端問題。」

可見,不管是馬克龍還是歐盟,都表達了願意與中國一道推動烏克蘭停戰的意思。這就與美國的持久戰的意圖不一致了。

馬克龍去了中國,而澤連斯則去了波蘭。選擇波蘭,一是因為波蘭最積極支持。二是因為他知道法德等西歐國家已經開始不待見烏克蘭了。

如果法德等國積極支持中國推動烏克蘭危機解決進程,這個進程就一定會快速推進。或者說美國也阻止不了。這可能預示着澤連斯基也清楚自己大勢已去。

4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到烏克蘭盧甘斯克的國民警衛軍總部視察。 (REUTERS)

推動停戰是長期過程 各方均不利

各方之所以歡迎中國介入推動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和平進程。一是因為中國是一個重要的世界大國。二是因為中國與俄烏同時保獨立友好關係。三是中國能夠為烏克蘭的戰後重建發揮重要作用。

其實,即使烏克蘭和平進程開始推動,要說盡快結束烏克蘭戰爭也不現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沒有達到自身戰略目標的情況之下美國是不會同意的。甚至於會從中做梗。

然而,只要開始推動停戰進程,雙方的戰事就會弱化。這樣一來,對俄的消耗就會減弱,正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的那樣會「給俄以喘息之機」。這樣打下去,打的時間越長,反而對美國更不利。

如果說俄錯估了烏的抵抗能力,美國其實也錯估了俄的抗消耗能力。俄一下拿不下烏克蘭,美國也一時半會兒拖垮不了俄羅斯。

去年,俄羅斯打響特別軍事行動第一槍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歐洲安全秩序和平衡的打亂。不管打多久,歐洲都必然要建立新的安全秩序和平衡。而未來的秩序恐怕難以由美國主導了。關鍵是拱火這場戰爭,並沒有削弱歐洲的獨立自主意識,似乎反而在增強。

儘管削弱俄羅斯是美國的第一目標,但削弱歐洲的獨立自主意識或迫使歐洲增強對美國的戰略依賴才是最終的目的。只有做到這兩點,美國才能在與中國的大國競爭中取得戰略優勢,也才能重建一個新的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霸權秩序。

目前這兩點都沒有做到,也就令到美國必須繼續打下去。可打下去也有打下去的難度。別說取得對俄大反攻的勝利,就是受重創的烏克蘭還能堅持多久,都是一個問題。

如此看,儘管推動停戰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可以非常確認的是,中國一介入,就更大削弱了美國阻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