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支持下 印度與中國爭奪「全球南方」領導地位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正從一個抽象的政治概念,演變為地緣政治對抗與國家影響力競逐,成為一些國家與國家集團的外交戰略。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認為,2023年全球政治最有意義的趨勢之一,就是「全球南方」國家越來越有影響力。新加坡最活躍的資深外交官和國際關係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也認為,「全球秩序正在發生結構性轉變」,「西方的力量正在衰落,而全球南方——也就是西方以外的世界——的影響力和實力都在增強。」

在今年召開的幾次多邊峰會上,「全球南方」都是討論最多的議題之一。慕尼黑安全會議設置了「南北合作」專場討論,強調西方要爭取「全球南方」;日本在今年召開的廣島G7峰會上主張G7加強與「全球南方」關係,歐洲領導人也表示要同「全球南方」建立新的夥伴關係。

剛剛結束的新德里G20峰會,「全球南方」被再度加熱。在這次峰會中,印度利用主辦國身份,一方面和致力於打壓中國的美國歐盟親密互動,一方面趁機強化與「全球南方」國家的關係。莫迪還主導為峰會設置了一系列與「全球南方」有關的議題,並達成了一項支持全球南方國家的具體成果,讓非盟成為了G20成員,獲得與歐盟相同的地位。連與會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都聲稱這次G20峰會"是印度和全球南方的成功」。

而早在這次峰會召開之前,今年1月,印度還邀請了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南方之聲峰會」,一向被認為是「全球南方」重要成員得中國卻被排除在外。

如果說之前印度在「全球南方」議題上還遮遮掩掩,那麼隨着中印關係惡化、中美對抗升級、美國加大對印工作力度、印度經濟規模隨着國際產業鏈遷入持續膨脹等,莫迪政府表現得越來越有底氣,越來越不掩飾自己謀求「全球南方」領導地位的野心。

針對印度謀求取得「全球南方」領導地位的做法,紐約時報就在日前撰文,稱在「全球南方」領頭羊之爭中,印度向中國發起挑戰,正在將自身塑造為發展中國家的另一派領導者,而中國則正面臨着另一個亞洲大國(既印度)的競爭。

除了印度主動謀求「全球南方」領導地位,還有另外兩個現象特別值得警惕:第一,美歐日等西方國家也在全面強化與中國之外的「全球南方」國家的關係,而且這些西方國家還利用自身經濟、科技優勢彌補印度在這些領域的短板,與印度一起或大力支持印度謀求全球南方領導地位。

比如,這次G20峰會上,拜登宣佈美國、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歐盟就一項鐵路和航運項目達成了合作意向,建構「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IMEC)。該項目將連接美國、歐洲、中東和印度,印度、波斯灣和歐洲之間將建立迄今為止最直接的連接,印歐之間的貿易將因此提速40%。這一被稱為「具有歷史意義的經濟走廊」項目的資金來源之一是歐盟的「全球門戶倡議」,美國是倡議的提出方,印度則是最大受益者。

美印關係・美國印度・莫迪拜登:美國總統拜登和印度總理莫迪在2023年9月9日於印度新德里出席G20峰會的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活動。(Pool via Reuters)

第二,藉助外交、經濟優勢和國際媒體影響力,美西方不僅在推動消除中國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將中國形塑為一個「超級大國」,不斷誇大渲染中國的經濟規模與競爭優勢,試圖在中國與「全球南方」之間進行區隔,而且還聲稱中國正在給現有國際秩序帶來威脅,污名化中國的外交與軍事行為。

比如,芬蘭前總理亞歷山大·斯圖布(Alexander Stubb)日前就把中國和俄羅斯、伊朗等國際形象與內部治理保守爭議的國家打包捆綁,提出未來的世界秩序將由「全球西方」、「全球南方」,以及由中國、俄羅斯、伊朗等構成的「全球東方」構成,試圖在污名化中國的同時,把中國與「全球南方」隔離開來。

在美西方支持下,印度的野心能否實現還有待觀察。在與中國的外交爭奪與對抗中,受制於經濟、科技、軍事等相對劣勢,印度很難對中國構成根本性威脅。「全球南方」 也不可能因莫迪登高一呼就應者雲集到印度麾下,絕大多數「全球南方」國家更願意在中美對抗與中印博弈的纏鬥中通吃多邊紅利。

但是,美西方與印度互相勾連、遙相呼應的做法,對中國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