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無止境的以巴衝突:窒息的高壓封鎖 絕望就會走向瘋狂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以巴衝突已致近千人死亡,以方稱當前局勢為「戰爭局勢」。哈馬斯10月7日在猶太假日期間對以色列發起軍事行動。以色列人用「前所未有」來形容。哈馬斯率先向以色列中部和南部密集發射火箭彈,特拉維夫、阿什凱隆等城市響起防空警報。過去耶路撒冷很少遭到巴勒斯坦火箭彈襲擊,但這一波多次響起防空警報聲,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攔截火箭彈發出的巨響接二連三。

再者,以往,加沙武裝組織打擊以色列的主要方式是向其發射火箭彈,而此次巴勒斯坦武裝人員越境進入以色列境內。也即是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動了空中和陸地雙重打擊⋯⋯衝突規模巨大、傷亡慘重。

上世紀90年代,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主導下形成了 「兩國方案」,目標是以巴「一邊一國」,讓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建立主權國家。按理說,國際社會應該往這個明確的方向一起使勁兒。但近年來,美國在中東地區不斷形成結盟態勢,拉一派打一派對付自己的假想敵,選擇性無視巴勒斯坦問題,這必然導致今天衝突的激烈爆發。哈馬斯近幾年相對沉寂,所以哈馬斯也需要一次大規模行動,再次提醒世人「巴勒斯坦問題」的持續存在,也證明自己仍然是巴勒斯坦武裝抵抗運動的領導者。

客觀的說,不論哈馬斯的主要訴求究竟為何,戰爭行為終是恐怖主義行為。但是,為什麼巴勒斯坦人會在明知道是以卵擊石的情況下,會全力支持哈馬斯,前仆後繼的投身於這種恐怖襲擊中,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絕望的人會走向瘋狂。幾百萬絕望的人的怨恨集中起來的力量是可怕的。

以色列安全內閣也立刻批准允許內塔尼亞胡政府「進行可能導致戰爭的軍事行動」,這是自1973年贖罪日戰爭以後,以色列政府首次正式宣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表全國講話,稱以色列正處於戰爭狀態,並對哈馬斯發動名為「鐵劍」的軍事行動。以色列這樣繼續高壓,巴勒斯坦人越來越絕望。以巴衝突不會停止,以色列反擊,哈馬斯損失慘重,然後舔幹傷口傷養好了積蓄力量再搞一次⋯⋯冤冤相報何時了。靠高壓解決恐怖主義,是治標不治本。解決恐怖主義的根本還是要讓人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但,這對於這片土地,顯然是一種奢求。

以巴衝突:以色列對加沙發動空襲後,2023年10月9日在加沙城內民眾為喪生的Shamalkh家族舉葬禮,該家庭在以色列的空襲中喪生。(路透社)

封鎖下的巴勒斯坦沒有任何空間

這次襲擊的規模大、影響廣、後果嚴重,再加上衝突發生初期以色列情報的失靈、軍事的失能,讓以政府遭受了可能是建國以來最嚴重的軍事挫敗。以色列必然會進一步發起大規模武裝行動,肅清境內的哈馬斯分子,特別會加大對加沙地帶的報復。這一定程度上勢必會加劇巴勒斯坦的困境。

目前,約旦河西岸大概有200多萬近300萬巴勒斯坦人。總面積不到6000平方公里。根據奧斯陸協定,西岸地區分為A區、B區和C區,其中A區的軍事與民事管轄權均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控制(空域由以色列控制);B區由以色列軍事控制,但民事管轄權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控制;C區的軍事與民事管轄權均由以色列控制。

1993年簽署「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巴勒斯坦土地分為ABC區。A區為完全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軍方管理,C區完全由以色列軍方管理,住著猶太屯墾者。

A區和B區加起來大概佔約旦河西岸40%的面積。但這些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管理的領土上,以色列也控制着巴勒斯坦人的日常生活。巴勒斯坦人必須從以方購買水,以色列在西岸領土上擁有數百個檢查點,可以隨時檢查。巴勒斯坦沒有自己的貨幣,沒有汽油和能源供應,執行的法律是以色列法律,人口登記由以色列進行,所有的進出口通過以色列海關,巴勒斯坦人出入境必須得到以色列的允許。

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佔領區境內建構綿延700公里長的高牆。阿拉伯人稱為種族隔離牆(Apartheid Wall)。該建築的長度為以色列和約旦河西岸邊界長度的二倍。聯合國在2009年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隔離牆將西岸總面積的9.5%吞併到隔離牆的以色列一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的一份報告。隔離牆使巴勒斯坦社區處於分割和孤立狀態,家庭拆散,與基本服務設施分離,包括學校和保健機構。在整個2008年期間,以色列始終未停止對巴勒斯坦土地和社區的分割進程。由於實行這一政策以及摧毀房屋、強行拆遷和許可證限制等做法,不僅破壞了經濟生產力和經濟恢復與增長的機會,還使流離失所現象更加普遍。

然而,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已經是很幸福了。200多萬不到300萬人,生活在數千平方公里的領土上。

巴勒斯坦自1974年後的土地面積改變。

加沙地帶的兩百萬巴勒斯坦人的命運(其中75%是難民)更加悲慘。加沙地帶的面積只有363平方公里,面積比北京海淀區還要小,擁擠了200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而加沙地帶是貧瘠的半乾旱沙漠地區。

加沙地帶的邊境、海岸與領空依舊被以色列重重封鎖,水電基礎設施的使用權亦依然被以色列嚴密管控,6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失業率高達50%。絕大多數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穩定和可靠的電力供應,甚至沒有像樣的污水處理系統。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一份報告,以色列對加沙實施的長期封鎖帶來的經濟成本是167億美元,是加沙2018年GDP的6倍。

與約旦河西岸一樣,以色列也圍繞加沙地帶建立了隔離牆,進行嚴格的封鎖。在如此嚴密的封鎖和這種人口密度下,根本沒有所謂發展可言。更不要說,一旦發生武裝衝突,比如這一次,在加沙,以色列就會立刻切斷了電力、燃油與物資供應,使得該地區在經歷一夜以軍轟炸之後,又遭一重打擊。

各國忙站隊 誰在意戰爭中的平民?

以巴衝突再起,在世界範圍內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以色列大哥——美國的反應。當地時間7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通話,重申了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拜登說,本屆政府對以色列安全的支持「堅如磐石,毫不動搖」。

美國必然要譴責來自加沙的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的襲擊,隨時向以色列政府和人民提供一切適當的支持,並且「警告以色列的敵對各方不要在這種情況下謀取利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聲明中表示將與以色列夥伴保持密切聯繫。「恐怖主義無論如何都是沒有道理的。我們與以色列政府和人民站在一起,並對在這些襲擊中喪生的以色列人表示哀悼。」

歐洲方面的回應也基本與美國保持一致,在道義上跟以色列站在一起。法國、德國、英國、波蘭、荷蘭、拉脱維亞等歐洲國家,都對哈馬斯予以譴責。日本外交部也同步發聲,譴責哈馬斯和巴勒斯坦其他武裝團體襲擊以色列。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7日也在社交媒體發文,譴責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的 「恐怖襲擊」。在俄烏衝突中持中立立場的印度,這次也表示「我們與以色列站在一起」。

而相比起西方國家的一致譴責,中東地區內伊斯蘭國家的立場顯然更為接近哈馬斯。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表示,巴勒斯坦人民有權捍衛自己免受「定居者和佔領軍的恐怖」。在周邊國家中,伊朗最為強烈地表達了支持哈馬斯、敵對以色列的態度。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顧問在7日向「巴勒斯坦戰士」送去了祝賀,伊朗國家電視台播放了該國議會成員從座位上站起來高呼「消滅以色列」的畫面。

以巴衝突:2023年10月8日,在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邊境附近的Kfar Kila村,男子騎著電單車遊行,手舉巴勒斯坦國旗聲援。(REUTERS)

黎巴嫩真主黨表示,正與巴勒斯坦抵抗運動領導人進行直接接觸。這股勢力會在多大程度上介入此次衝突,將會左右事態升級的程度,因而得到了廣泛關注。但是,中東各伊斯蘭國家遠未形成團結一致的陣線。各國出於不同的戰略考量,所做的表態明顯存在溫差。阿聯酋和土耳其的表態較為平穩,要求雙方都要保持克制。埃及與約旦則與美國開展了溝通,探討如何避免局勢升級。

以巴衝突今天的複雜性與推進和平進程面臨的困難度,其實也能在這些紛繁複雜的立場中窺見一二。要避免新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各國當務之急是從一次次治標不治本的選邊站隊式表態中走出來,加大對巴勒斯坦問題的投入,讓以巴和平進程往前走,而不是裝作看不見「房間裏的大象」。

中國外交部在8日作出回應,呼籲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立即停火,保護平民,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國際社會應當加大對巴勒斯坦問題的投入,推動以巴雙方早日恢復和談。要說中國對以巴衝突的立場,2021年5月16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主持聯合國安理會以巴衝突問題緊急公開會,明確闡述了中國在以巴衝突上的立場最為全面:

第一,停火止暴是當務之急。中方強烈譴責針對平民的暴力行徑,再次敦促衝突雙方立即停止軍事和敵對行動,停止採取包括空襲、地面進攻、發射火箭彈等惡化局勢的行動。以色列尤其要保持克制。

第二,人道援助是迫切需要。我們敦促以色列切實履行國際條約義務,儘快全面解除對加沙的封鎖圍困,保障巴勒斯坦被佔領土平民的安全和權利,為人道援助提供准入便利。國際社會要向巴勒斯坦提供人道援助,聯合國要發揮協調作用,全力避免發生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

第三,國際支持是應盡義務。安理會必須就以巴衝突採取有力行動,重申對「兩國方案」的堅定支持,推動局勢儘快降温。由於一個國家(美國)阻攔,安理會至今未能發出一致聲音。我們呼籲美國承擔應盡責任,採取公正立場,支持安理會為緩解局勢、重建信任、政治解決發揮應有作用。

7月24日、以色列反司法改革示威:耶路撒冷的示威者展示一幅被染上紅色的以色列國旗,稱上面的是血跡。(Amir Cohen/路透社)

第四,「兩國方案」是根本出路。以巴問題歸根結底要在「兩國方案」基礎上尋求長期解決。中方支持以巴雙方在「兩國方案」基礎上儘快重啟和談,早日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從根本上實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共存,實現阿拉伯和猶太兩大民族的和諧相處,實現中東地區的持久和平。

可以說,這很清晰的表達了中方的態度。在立場中立,要求雙方同時停火止暴的基礎上,更多的站在同情巴勒斯坦無辜平民的一方。中方呼籲以色列保持克制,解除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的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這場橫跨70多年的衝突,從最初的阿以衝突,縮小到以巴衝突,再縮窄到如今的哈以衝突,戰爭的內容與性質正在發生改變。當然,唯一不變的是,那些被宗教綁架、政治裹挾與戰火吞噬的無辜民眾。但很可惜更可悲,無辜民眾總是被犧牲的,大國在意的都只有利益得失。